来源:兴证宏观
事件:2022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2702.2亿元,同比增长1.0%,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转正,录得0.8%,较上月大幅回升7.3个百分点,我们认为:
疫后经济反弹推动6月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修复。6月利润改善主要来自于工业增加值的修复,指向疫后物流恢复和赶工效应的延续。此前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长三角以及吉林地区利润均由降转增,带动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改善。除此之外,利润率同比降幅缩窄对工业企业利润回正也有一定贡献。
下游消费品利润增速加速回升,上下游利润分化有所缓解。6月下游消费品利润增速改善最为明显,也是此次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主要拉动。同时,上游资源品利润率出现2022年以来首次下滑,但中游原材料和下游工业品的利润增速改善尚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下游消费品利润率也出现提升,这意味着上游对下游消费品的利润挤压有一定缓解。具体分行业来看下:
上游资源:利润增速高位回落,且主要由利润率回落贡献。6月,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利润增速均回落,主因保供稳价、国际油价下跌影响。
中游原材料:利润增速仍明显受挤压,多数仍位于负区间。6月,中游原材料利润同比降幅仅小幅收窄,滞后于上下游利润格局的改善。
下游工业品:电气机械和设备类利润增速继续改善。整体未能延续5月利润增速改善趋势,但受6月出口继续修复带动,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和通用专用设备的利润增速改善延续。
下游消费品:整体加速修复,汽车、纺服、家具改善明显。6月,受上海、吉林等地加快复工复产以及汽车补贴政策刺激,汽车利润增速大幅抬升95.3个百分点,由负转正,是拉动本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贡献最大的行业。同时,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纺服、家具行业利润改善也较为明显。
库存方面,产成品库存同比有所下滑但仍位于高位。6月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小幅下滑,表明前期因需求偏弱导致企业被动累库存的情况有所缓解。同时,实际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分化较大,反映生产修复略快于需求。但是,当前整体企业产成品库存仍然位于高位,后续补库动力有待观察。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政策调整超预期变化。
正文
疫后经济反弹推动6月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修复。6月规上工企利润同比增速0.8%,结束此前两月的负增长,较上月回升7.3个百分点,实现加速修复。具体拆分来看,6月利润改善主要来自于工业增加值的修复,指向疫后物流恢复和赶工效应的延续。根据统计局官方解读,此前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长三角地区利润由5月下降17.8%转为增长4.6%,同时上海、江苏、辽宁、吉林利润均由降转增或降幅收窄,带动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改善。除此之外,虽然利润率同比仍为负值,但降幅较上月缩窄5个百分点,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修复的拖累减小。
下游消费品利润增速加速回升,上下游利润分化有所缓解。分行业来看,6月下游消费品利润增速改善最为明显,较上月回升25.6个百分点,录得-0.4%,几近走出负增长区间。同时,上游资源品利润增速继续高位回落,上下游利润分化边际好转,但中游原材料和下游工业品的利润增速仍然为负值。值得注意的是,下游消费品利润增速的改善主要来自于利润率的回升,而上游的利润率自2022年以来也出现首次下滑。这表明上游资源品价格对下游消费品的成本挤压有一定缓解。
具体分行业而言:
上游资源:利润增速高位回落,且主由利润率回落贡献。6月,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利润增速分别回落22.7、35.3个百分点,利润率分别回落5.6、5.2个百分点,与6月煤炭、油气价格普遍下跌一致。煤炭方面发改委敦促保供稳价,产能加快释放;油气方面主要因为6月国际油价震荡下跌。
中游原材料:利润仍明显受上下游挤压,多数仍位于负区间。6月,中游原材料利润率继续下滑1.0个百分点,利润增速-21.2%,较上月仅小幅改善5.6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仍负增,显示中游利润改善滞后于上下游利润格局的改善。
下游工业品:整体增速未能延续上月改善,但电气机械和设备利润增速改善延续。6月,全国交通物流进一步改善,供应链拥堵好转带动出口回升,受益于外需的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和通用专用设备的利润增速改善延续。
下游消费品:整体延续改善,汽车、纺服、家具改善明显。6月,汽车利润增速大幅抬升95.3个百分点,由负转正,是拉动本月工企利润增速回升贡献最大的行业,主因上海、吉林等汽车主产地加快复工复产以及多地出台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的刺激;随着交运物流改善以及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纺服、家具利润增速也明显改善。往后看,短期而言,考虑到7月多地疫情散发,部分城市经济活动重现短期限制,消费品的利润改善可能受到扰动。
库存方面,产成品库存有所下滑但仍位于高位。6月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18.9%,较5月产成品库存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小幅下滑表明前期因需求偏弱导致企业被动累库存的情况有所缓解。同时,实际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分化较大,反映生产修复略快于需求。但是,当前整体企业产成品库存仍然位于高位,后续补库动力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沈瑛彤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