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8日更新消息 饶毅博士集火华大之我观

导读  来源:小王随笔  自上周六至今日,饶毅博士接连4天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向华大基因“开火”,质疑华大CEO尹烨博士、创始人杨焕...

  来源:小王随笔

  自上周六至今日,饶毅博士接连4天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向华大基因“开火”,质疑华大CEO尹烨博士、创始人杨焕明院士等科普不专业、科学素养低,攻击华大公司。

  2022.7.23,信、达、雅: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

  2022.7.24,智力小测验

  2022.7.25,陈春花和尹烨:相隔二十年竞赛谁的博士更“水”

  2022.7.26,太厉害的忽悠会忽悠自己:因为太逼真了

  期间,尹烨博士在其个人公众号“尹哥聊基因”做了一次回应:2022.7.24,关于饶毅教授评点本人科普工作

  小王十分不解,饶毅博士是以怎样的身份,出于何种缘由,于突然之间集火华大。

  最初,饶毅博士是神经生物学家,Rao Lab 的主任研究员,是学者。

  然后,饶毅博士,在包括“北京原基华毅生物科技”、“苏州华毅乐健生物科技”、“创观(苏州)生物科技”、“北京智识传媒”、“上海饶博商务咨询”等多家公司担任董事长、高管、董事等职务,与夫人董建瑾女士携手经商,是商人。

  现在,饶毅博士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按照我国规定:非985一本高校校长是正厅级,是官员。

  在这三重身份之下,饶毅博士还是国内知名的,在涉及科学研究、科学政策制定、科学教育发展等公共议题,经常主动建言的知识分子。

  考虑饶毅博士最初的职业身份——教授,即大学老师,许多人,包括小王自己,在提及饶毅博士时,都尊称之“老师”。然而,在上述几篇文章中,饶博士的言语让人困惑:其究竟是以何种身份,或者说,以其身份的哪一面,来现身说法。

  7.23,饶博士首先发难。

  7.24,尹博士仅仅以一句话:谢谢指教,作为回应,并在下方附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语。

  7.25,饶博士则质疑对尹博士不配当他的学生,不够格。

  饶议科学,2022.7.25

  7.26,饶博士称多年前教育、教训尹烨、王俊(华大前CEO)。

  饶议科学,2022.7.26

  小王一直在关注事件发展。实话实说,抛却人情世故,人家未必愿做学生,执学生礼、晚辈礼;甚而言之,未必认为你够资格做教师爷,可能也是有的。师生本是缘分,教与不教,学与不学,各凭自愿。既然人家不是你学生,不够格做你学生,怎么还教育甚至教训起人家了?这有点上杆子了吧。

  至此,小王很困惑,饶博士,究竟是以学者、科学家、知识分子这一身份写着几篇文章,还是以正厅级官员的口气前后失据、颐指气使呢?

  饶指出,尹博士科学水平有限,其科普错误百出,因此,如果他在国际大企业工作,尹的言论足以使之因为损害企业声誉而被开除(原文如下)。

  饶议科学,2022.7.23

  华大基因在全世界基因测序领域占有约20%的市场份额(2019年),在美、欧等地有销售布局和研发中心,应该可以勉强算做“国际大企业”。

  尹博士,作为华大集团CEO,在公众间的科普活动,是否损害了华大声誉,饶博士并没有调查。总不能因为尹的科普活动损害华大在饶博士以及其拥趸中的声誉,就开除他吧?

  不关注基因科技行业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就在本月中,华大智造(MGI)经过漫长而艰苦的专利战,在美国,战胜了竞争对手——目前全世界测序市场份额最大的美国公司 Illumina,赢得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高额的海外专利赔偿,3.25亿美元。

  “打铁还须自身硬”。凭借经得起检验的、自主的硬核科技实力,在美国,赢得对美国公司的专利诉讼,将产品逆向打入美国市场,可以说是民族企业之光!

  另一件事:在4月末,华大研究院(BGI)同时在 Cell、Developmental Cell 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发布华大研究院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研究多年的“时空组学”最新成果,并领衔发起成立“时空组学联盟”,有哈佛、牛津、剑桥等多个顶尖名校学者共同参与。

  华大研究院研发的 stereo-seq 技术,使人类首次以 500 纳米的空间分辨率,实现了四种模式生物的胚胎发育的全景时空图谱的绘制。可以说是给超分辨率的相机加上时间维度,升维打击了属于是!小王很欣赏这项工作,图就好看!

  这些成就应当有一份要归功于以集团CEO尹烨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吧?那么,华大有什么理由要开除确实做好了本职工作(领导团队、管理企业),可能没做好业余爱好(科普活动)的尹烨呢?

  反观饶毅。

  身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正厅级校长,饶毅博士在任期间,首医落选“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连安徽医科大学都位列名单之上,首都医科大学竟然落选。何故?以同样的逻辑:如果是国际名校,饶毅校长早就因为损害学校声誉而被开除。

  (并非小觑安医大,小王是安徽人、科大毕业生,知道安医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果卓著,冒犯之处,万望恕罪!)

  现在,小王要诛心了:饶毅博士,舍得放弃正厅级的职称和待遇,主动引咎辞职吗?作为清高的知识分子,饶博士肯定不会说舍不得。但是真舍得吗?真有一头牛啊。

  在本职校长职务、私人公司事务之外,饶博士还有时间频繁更新个人公众号,还有时间管理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堪称时间管理大师。只不过,这些时间花出去了,首医落选了,旁人说一句:“本职工作没干好应该被开除”,行不行?

  干好本职工作,别害了报考的学子。

  关于科普。

  小王不吐不快,因为小王也做科普,也做翻译,尽管都是很浮浅的。

  小王从未看过尹烨博士的视频、访谈、科普节目,确实不知道尹博士的科普内容是否”哗众取宠“、”错误百出“。但是,有两位与小王很熟悉同时在科研上很令小王尊敬的师兄、师姐,在今年上半年先后向小王推荐过尹博士的科普视频。这两位都是小王的博士系友,都是一线科研员:一位是正在哈佛大学做生物化学博后,一位是国内某高校的结构生物学的研究科学家。

  小王想说的是,尹的科普节目,固然可能存在科学事实错误、逻辑错误,也不可能是”错误百出“的。否则,尹的节目不会吸引到一些顶尖实验机构的一线科研人员的关注和推荐。

  小王以自己浮浅的理解,试着给“科普”下一个定义:

  科普涉及科普内容的输出者和接收者两方,由输出者将定义严格且清晰的、概念抽象且浓缩的、过程复杂且庞芜的科学内容,以夸张、类比、比喻等形式加以简化,降低原概念的信息密度,将概念上多重嵌套的科学名词,予以较多的贴近接收者知识水平的描述性解释。

  再抽象一点:

  科普,由内容输出者,将科学名词,在概念上,进行连续变换,从定义严格内容浓缩的状态,转变为接受者可理解的状态。

  因此,小王认为,科普, 必然含有失真。

  道理很简单:信息稀释不会带来信息损失,但是,丧失严格性必然导致失真。失真程度的深浅由输出者对内容的理解水平,以及输出者和接收者两方的科学水平的差值,两方面共同决定。

  显然,当科普输出者与接收者科学水平相当,只是所处科学领域不同,那么输出者只需要严格描述即可。这就是学术会议。

  当输出者的水平与接收者相差巨大,那么输出者不得不对科学内容做大幅简化,以期待对方理解。开玩笑地说,爱因斯坦如何向3岁幼童科普相对论?甚至,爱因斯坦如何做量子力学胎教?

  另一方面,科普输出者对其所科普的内容理解越深刻,那么他就越有能力准确地科普。最好就是某项研究的执行人来科普他自己的工作。正如饶博士在他的文章中举的例子,华盛顿大学的陈宙锋博士科普”痒“,马普所的梁希同博士科普”乌贼变色“,都做到信达雅,他们都是领域专家并且文笔好。

  小王认为,只要不是科普输出者有意识地歪曲科学内容,我们应当容忍科普中适度的失真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如果科普接收者的科学水平明显高于输出者,他不必被科普;特别地,当输出者的目标受众又是普罗大众时,这位高水平的接收者,从科普内容中看出明显的错误,的确是理所应当的。—— 饶毅博士有权指责尹烨博士,这一点我们要替饶博士辩护。

  不过,既然看出错误,为何不指明?

  小王的科大师兄袁岚峰博士是知名的科普达人,小王非常欣赏他的科普风格——对待别人的科普错误,甚至伪科学,一定逐条指出,并附上正确的科学解释。我相信,如果饶博士指出哪怕一条错误,并附以解释说明,尹博士都会虚心学习接受。这才是良性的讨论,能够激活国内的科普氛围,繁荣科普市场,带动大众对科学的关注。一味的批评和嘲讽又能带来什么?

  关于博士水不水。

  这涉及一致性评价的问题。我国的学术体系继承自苏联,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同系统的人员,例如教育系统、能源系统、政工系统等,统一定级。因为存在定级,所以能够跨系统、跨机构、跨专业比较。进而言之,在教育系统内部,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这种对教授的职称评级,也使得不同高校之间教职工能够比较。

  不然,北京大学的教授和安徽大学的教授,孰高?中科大毕业的博士与湖科大毕业的博士,孰水?

  小王在本文开头故意提到饶校长是正厅级是此处的引子。

  美国高教体系不这样做,因此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缺点之一是难以比较,你还得忍着!事实上,欧洲许多国家的高教体系与美苏体系都不相同。不能因此而否认对方的博士资历。

  尹博士既然通过了哥本哈根大学的答辩,那么在至少哥大看来,其是符合哥大博士水平的。

  一句题外话:哥本哈根大学有700多年历史,生物系和医学院出过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Biophysics 这门学科发源于该大学,养活了包括饶毅等人。只要看 Novo Nordisk, Novozymes, Genmab, Leo Pharm and Lundbeck 这些顶级医药公司就知道该大学水平。

  如果饶博士有疑问,何妨致函哥本哈根大学校长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质询尹烨等人的博士学位是否合格?或者,向国际知名综合性期刊投稿,质疑以华大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与以哥本哈根大学为代表的欧美高校的国际合作模式,是否涉嫌经济换学位的有违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交易”?

  在中文互联网堵着对方问,颇无趣。

  关于杨焕明院士的遗传学水平。

  饶毅博士认为杨院士可能考不及格现在的高中遗传学部分。

  我不清楚杨院士的水平。我手头只有一本杨院士的译著《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第七版,2015年),杨院士是主译。

  好事者不妨将这本书找来一读,挑挑错,顺便评估一下杨院士在翻译学术专著中体现的遗传学水平。如果发现错误,无论是直接给杨院士发邮件,还是通过华大代为联系,小王相信,杨院士都会诚恳接受,将来在第八版中改正。毕竟,院士与落选院士的气度是不同的。

  最后,证监会于昨天(7.26)同意华大智造(MGI)公开募股上市。祝贺!

  如果不是对饶教授的人格有基本信任,几乎要怀疑饶从上周末开始集火华大是为了做空华大智造。

  中国的科学界、科普界需要就事论事的良性讨论。

  本文完。2022.7.26 于深圳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