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蓉、赵晓晨 佛山报道
7月26日,位于广佛交界处的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再次响起“轰隆隆”的施工声。今年1月,鸿浩半导体与南海区签署合作协议,如今其装备基地项目在里水镇正式奠基。
实际上,佛山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半导体产业方面动作频频。今年6月,佛山发布《佛山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这一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7月,佛山南海区正式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及配套扶持办法。
伴随着各项政策的推进,佛山吸引越来越多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的目光。就在南海版《行动方案》发布的当天,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12寸晶圆级三维集成先进封装制造线、开元通信技术(厦门)有限公司4/6寸滤波器晶圆制造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南海系统级封装与异质集成公共技术平台等共计10个项目集体签约落户南海。
在不少受访对象看来,佛山此时“入场”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危与机并存。
受国际局势及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国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和消费电子设备的迭代更新给市场持续升温。供需的不匹配和政策的指引,为国内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广东南海半导体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汇联表示,国内现有的半导体制造业产能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半导体产业的摩尔定律走到极限,前道工艺放缓,异质/异构集成、先进封装、器件材料和结构方面新技术路径都在寻求突破,这些领域都是国内地域可以加速追赶的机会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工厂,每年芯片等半导体产品消耗量非常大,增长最快。佛山面对的市场是全国的,也是全球的。”王汇联说。
“错位布局”嵌入半导体产业
炎炎夏日,佛北战新产业园狮山片区狮中村瑞信路1号,信扬科技项目建设工地上建设正酣。
不出意外,这里将拔地而起一座佛山市乃至广东省重要的成像模组研发和智能生产制造基地。该基地计划投资100亿元,建成后月产能约5000万颗成像模组,未来三年累计产值预计将超100亿元。
同一时间,佛山南海区依托“一园两区”,加快构建“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孵化载体+产业加速载体”的半导体发展生态圈,包括依托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规划建设8英寸纳米加工中试平台,广工大(佛山)研究院、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协同创新平台。
这只是佛山加速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佛山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在2021年营业收入约57亿元,同比增长12.6%。
但产业面临体量小、企业少、营业收入低等一系列问题。2021年,佛山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仅占广东全省3%,相关规上企业约100家,尚未形成集聚化发展态势,总体处于产业发展初期。
如何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行动方案》提出,要打破“单兵作战”困局,一方面打造若干专业化发展园区载体,加快建设佛山半导体产业园、广工大(佛山)研究院国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显示制造装备研发和生产基地等,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加速聚集。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和“链主”企业培育,打造“企业+政府+中介服务”联动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沿链聚合、抱团发展,促进集群协同发展。
除此之外,佛山明确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发展的4大发展路径:整合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及封装能力、打造功率器件和智能传感器新增长点、推动装备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支持半导体材料创新联动发展。
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泛家居等产业优势明显,电子信息、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具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良好基础。但当前佛山需要迫切解决的是:如何破解本地采购少难题?
多地竞争之下又该如何突围?业内人士建议,“立足本地产业优势,以错位化布局嵌入广东半导体产业版图”。
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眭世荣表示,“目前12英寸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是国内主流。但这样一条生产线需要动辄几百亿元投入,且长三角已经形成了稳定供应链。佛山重复建设不现实也没必要。不妨换个思路,错位发展第三代半导体适用的8英寸生产线,投入不大且应用广泛。”
除此之外,佛山还可以在现有封测产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先进封测,一方面可为广州、深圳的先进生产线提供配套,一方面也可借助先进封装技术培育出的高科技向芯片方向靠拢。“如果佛山能打造成高端封装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就有望弯道超车。”眭世荣判断,如果佛山专心布局先进封测端,或许3-5年产业就会有很大突破。
其中,南海区也明确将坚持差异化路径、错位布局,匹配南海产业资源,走南海特色的半导体产业培育发展路线,重点发展产品导向特色工艺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和载板产业,带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装备材料和核心部件等发展。
多方共建人才培养生态
光有差异化布局战略,依然解决不了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比起资金、项目,更难的是找到合适的人才。”王汇联对此感受颇深,“半导体产业技术门槛高,高端人才目前主要依靠引进,人才争夺已经陷入了白热化。”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执行部长、半导体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京波更是测算,广东半导体芯片的人才缺口或达20万。
佛山的思路相对清晰:或与科研机构合作办学培育人才,或依靠引进生产线“在生产中培养本土人才”,并依托生活成本低的优势,留住人才。
“人才一定是跟着产业和项目走,所以要解决人才问题,首先是解决生态问题。”王汇联表示,一个区域要开发半导体作为主导产业,需要长远布局。目前,佛山的半导体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缺少产业集聚,如果只是靠政策和补贴吸引而没有职业平台,不仅无法吸引高端人才,也很难留住人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半导体产业缺人是“全产业链式”的。无论是晶圆制造,还是芯片设计,以及产品的研发、运营和管控都需要有大量的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同时,半导体是一个高技术门槛产业,人才培养渠道有限。
在本土人才资源不足、对外吸引力不够的情况下,受访专家建议,佛山可以尝试与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的模式。
例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均设置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点,每年毕业生数约在100名至120名之间。深圳前海大一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博建议,可通过设立研究院模式联合培养人才。
眭世荣则提出了另一个思路。他建议,可错位发展第三代半导体适用的8英寸生产线,在生产、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为佛山培养一批本土人才。
今年开始,佛山持续加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政策,通过引入和培育,已经涌现一批“好苗子”,在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等材料环节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独木难成林”,生态系统的孵化是一个多元体系,需要政府、技术、资金、项目、人才的共同参与。
“最关键是要形成气候,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佛山的制造业很强,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建议佛山政府统筹合区能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使得南海和顺德等各区要协同共进。”王文博建议,在区域协同的过程中,佛山可以借鉴学习部分深圳的经验,也可以吸收借助一些深圳资源。另外,还可以支持以美的等本地制造业龙头在提高产品“本土化”的同时,孵化扶植一批半导体企业。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吴蓉,赵晓晨 编辑:李振)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责任编辑:王翔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