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更新消息 文化科技融合为中国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导读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罗鑫)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于7月25日至26日举办,论坛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四个分论坛及相关活动。  在“文化...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罗鑫)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于7月25日至26日举办,论坛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四个分论坛及相关活动。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上,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创新·赋能·发展”的主题,研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我们携手北京画院推出的齐白石数字展,将于今年11月在意大利展出,上万件作品和相关出版物,将通过数据采集向海外观众精彩呈现。”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介绍,雅昌目前为近50万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数据库建设,服务了包括故宫博物院、布达拉宫等在内的约1.5万个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机构。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建设,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了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总体目标,为新时代文化和科技融合谋划了新蓝图。

  《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等重点任务。

7月25日,在北京首钢园三高炉拍摄的2022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开幕式。新华社记 陈钟昊摄

  近年来,数字化在民众文化体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让《乾隆南巡图》“动”了起来;“数字故宫”让全球观众“云游”故宫,线上饱览百万件珍稀藏品;国家大剧院、北京人艺展开超高清实时直播,使观众全身心体验艺术魅力……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认为,文博业、投资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产业,借助数字化的技术实现了转型升级,带来了收入的增长。以数字技术和物联网为依托所形成的新的文化业态,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短视频等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巨大。

  本次论坛上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12月,全市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数字出版、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16个行业小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22.6%。

  2021年1-11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科技”企业1105家,实现营业收入7760.5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1.7%,同比增长18.1%,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4%。

  北京星光拓诚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洋表示,近几年,从技术来讲,数字场景如果能在全国各地的影视基地上完全应用,将解决搭建实景造成的浪费问题,并且从制作的时间成本上来看也非常有利。

  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甜表示,在百度地图上,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把圆明园的大水法遗址进行了“重建”,普通游客拿着手机就可以浏览到这样的景象了,这比以前要到专业空间、通过专业设备去感受,大大降低了门槛。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表示,近年来,北京推动文化+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建成798艺术区、星光影视园等98家特色鲜明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科技赋能文化的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李昂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