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更新消息 周末水上漂不过瘾,有人开始划艇上下班了

导读   记者 | 唐俊  昨日,一篇描述自己划皮划艇去上班的图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据《北京日报》报道,市民杨先生家住北京东直门,...

  记者 | 唐俊

  昨日,一篇描述自己划皮划艇去上班的图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据《北京日报》报道,市民杨先生家住北京东直门,公司在安定门,护城河正好途径两地,可谓“一站直达”。

  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今年疫情期间一些露营地封闭,于是关注到市内的水上轻量化运动,尝试通过皮划艇完成通勤。

  实际上,就通勤而言,杨先生划船上班并不是最省时省力的。东直门和安定门之间有地铁直达,中间仅间隔一站,耗时只需几分钟。但是杨先生划船通勤,入水前需要给皮划艇充气,出水后还需要整理装备,全程耗时将近50分钟。

  有网友称,“安定门到东直门,走着更快”。也有网友表示,“重点不是骑行和走路相比于划船快慢的问题,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能给自己找出乐趣,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今年夏天,水上运动在北京走红。亮马河、昆玉河、通惠河、朝阳公园等公开水域,迎来了一大批“水上漂”的年轻人。他们踩上桨板,悠闲地在水面上漂移,有人甚至带上了咖啡和宠物。

  这些公开水域,不仅有桨板和皮划艇,还有直接下河游泳的市民。此前,什刹海是北京野泳爱好者的聚集地,随着什刹海景区管理的加强,他们分散到市内各条河流上。

  近年来,城市河湖环境持续改善,水质转好。再加上疫情之后,外出旅行时常受到影响,人们开始在城市内部探索休闲娱乐项目。城市内河作为景观之外,又多了一项休闲健身功能。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已从事多年城市空间设计,他认为城市水上运动兴起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跟疫情相关,大家更重视户外运动和身体健康;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观念逐渐转变,公共空间更加包容开放;三是夏季高温,人们更希望离水近一些。

  根据北京市相关法律法规,如密云水库等实施封闭管理的饮用水水源地,明确禁止进行游泳、垂钓、皮划艇等水上运动;但非饮用水水源地的城市河湖属于开放水域,目前没有明令禁止相关行为。

  对于在市内开放水域进行水上运动,目前政府管理部门没有明令禁止,但会进行劝导。北京水务部门提示,目前北京已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降雨频繁,河道经常涨水或泄水,市民应注意安全,不要在河道内进行游泳、皮划艇等水上活动。

  刘岱宗对界面新闻表示,对于水上活动,政府部门应该规范引导,而不是“一禁了之”。

  今年春天露营热席卷各大城市,成都就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在市内各个公园绿道划定了22个帐篷区。政府出台规范制度,既迎合了公众的露营热,又能引导其规范露营。

  刘岱宗认为,亲水是人类的本性,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规划更多亲水设施。在城市韧性规划中,水也是应对高温的重要手段。伦敦的城市规划中有一项要求,市民需在5分钟步行范围内找到降温措施,包括公共区域的空调或喷泉。

  柏林在施普雷河上建设了一艘“游泳池船”,船上设有沙滩、吊床和酒吧等,民众可一边游泳一边欣赏城市风景。

施普雷河上的游泳池,拍摄:刘岱宗

  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将首次脱离体育场,在塞纳河上举行。巴黎相关官员预计,2024奥运期间还将在塞纳河上举办水上马拉松与铁人三项比赛,并且将在奥运会结束后向所有公众开放塞纳河进行游泳等活动。

  刘岱宗还提到亲水设计带来的经济效应,比如亮马河改造后,两岸多出了许多户外商业空间,刺激到更多消费。同时他认为,河道的管理也可以引入了市场力量,让沿河商家承担相应河段的秩序维护,降低政府部门的维护成本。

责任编辑:李墨轩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