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 郑嘉意 北京报道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点。未来,‘保险+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做到资金和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客户提供综合 ‘一揽子’的解决方案。”7月20日,中国太保寿险副总经理及康养板块负责人魏琳在南方财经国际论坛——保险云峰会(2022)第一场圆桌对话“康养新价值 保险新生态”上表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老龄化加剧,长寿时代到来,公共养老金储备不足,加快发展第三支柱成为社会共识。
今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与其相关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保险公司面临的行业形势持续变化,打造“保险+健康”、“保险+养老”的产品服务体系,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康养服务生态,也已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共识。
魏琳表示,我国的保险行业已经进入新阶段,各公司应注意开发期限灵活、便于缴费、收益稳定、支付便利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同时注意保险产品与康养服务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便利客户、资源整合,金融与生活场景一体化。
“保险+服务”是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落地后,消费者可选择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
魏琳指出,保险公司在设计相关养老产品时有四项要点。“一是期限可选,可分长、中、短三种;二是缴费方式灵活,可固定与非固定结合;三是收益稳定,注重相对长期的较高收益;四是支付方式灵活,可采取货币与实物,货币与服务相结合。”
在谈及支付方式的改变时,魏琳表示,除传统的货币支付外,保险公司可将配套的增值康养服务作为产品承诺和保障的一部分,做到资金和资源的整合,为消费者提供综合、便利的一揽子养老解决方案。
“一切行业都将最终以服务业态呈现。纵观全球保险业发展趋势,我们会发现各国的保险都在从产品迈向服务,未来的中国也不例外。”魏琳表示,“我们的长寿老者将越来越多,失智失能,介助介护需求越来越大,金融业需要积极适应新环境,主动转型升级。”
魏琳指出,保险资金具有规模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是健康养老产业较为理想的支付方,也是资产负债联动的耦合点,为此应主动整合资金、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定制化、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慢性病的发病率还在上升,我们需要主动提供健康管理。单一的产品已经过时了,未来我们需要提供的是‘一揽子’的终身服务、精致服务、贴身服务。”
入场模式还需“因企制宜”
在进军康养赛道时,各类机构往往有着不同的“切口”。即使同在保险领域,也有部分企业选择重资产布局,部分企业选择轻资产提供服务。
魏琳表示,康养领域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涉及产业链复杂的特点。“进军康养领域没有标准答案。目前中国居民财富积累、老龄化阶段、城市群都市圈的演进,不可能有统一模式。”
基于上述情况,魏琳认为各公司需要“因企制宜”地选择“切入口”,根据公司实力、资金规模、主业布局、营销员队伍、负债端久期、客户特点等因素选择赛道,“我们不可抽象、孤立地谈论轻、重资产,必须考虑根据公司资源禀赋来综合考量。”
以太保寿险为例。魏琳表示,太保寿险资金的规模性、长期性,营销团队的体量,决定了公司可以先重资产布局高品质社区,打出品牌,形成全国连锁、全龄覆盖后,再走向轻资产,输出品牌、经验、队伍,最终实现轻重结合“。实力决定赛道,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规模特性支持太保可以轻重结合,在健康养老领域也坚持长期主义。”
不止如此,魏琳同时指出,只有真正结合自身优势及资源的公司,才有可能避免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在未来激烈的赛道竞争中脱颖而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依托太保集团资源,我们可以选择先重后轻,轻重结合的模式,而保险客户的地域、收入、年龄等各种特性分布则决定了我们的具体服务模式和产品特性,这就是避免同质化的关键。”
同时,魏琳指出,保险机构在养老赛道并不是孤立的“扁舟”,不同行业、不同资源禀赋、不同股权结构的公司同样可以相互合作,“百舸争流”,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长寿、生死、老去,这是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这个赛道还有巨大潜力,还是一片‘蓝海’,没有上升为‘红海’。”
“比如我们的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国有企业都各有其优势;来自不同领域跨界的公司也各有其擅长和特技。合作、创新、共赢、发展,这与太保一直倡导的‘追求卓越、创新共赢’是高度一致的。我们非常希望能把各行各业的长处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优势,一起创造新时代美好养老生活。”魏琳表示。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