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8日更新消息 赛力斯的问界汽车,却只谈华为

导读   李峥|作者  韩忠强 | 编辑  市界| 来源  华为在造车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小康股份再次品尝到了巨亏的滋味。7月14日,小康...

  李峥|作者

  韩忠强 | 编辑

  市界| 来源

  华为在造车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小康股份再次品尝到了巨亏的滋味。7月14日,小康股份披露,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亏16亿-17.5亿元。

  从2020年开始,小康股份在新能源车领域大干快上,公司亏损急剧扩大,近两年半加起来已经亏掉约64亿元。

  另一方面,小康股份的华为汽车故事,也受到资本追捧,让它得以巨额募资补血。

  7月15日,小康股份披露,运作半年的71.3亿元定增已经落地,发行对象包括诺德基金、广发证券、国轩高科、华夏基金、财通基金、建信基金等多家机构。

  搭上华为的快车后,小康股份就走上了一条“巨额亏损、巨额融资”的循环之路。

  1

  彻底跳上华为这艘“船”

  小康股份的新能源之路一波三折。

  2016年起,小康股份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并建立新的品牌“赛力斯”。2019年4月,发布第一款增程式SUV赛力斯SF5,2020年7月,赛力斯SF5才开始交付,并且在2020年全年仅卖出1051辆。

  由于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巨额投入和微弱的回报,截至2020年末,以前还能盈利上亿的小康股份出现巨额亏损,当年共计亏损22.34亿元。资本市场也给出了负面反馈,从赛力斯SF5发布到交付,小康股份股价下跌超过40%。

  小康股份意识到,仅凭自身很难在新能源车领域成就一翻事业,所以转身奔向了华为。

  2021年3月,小康股份官宣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

  华为与车企合作,共分三种。第一,卖软硬零部件给汽车企业。第二,Huawei Inside(HI)模式,即合作开发定制完整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整体全栈解决方案。第三种是最深入的,也是华为与小康股份采取的合作模式——“华为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以及渠道销售。目前,也只有小康股份采取了“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复制在手机领域的智选模式,突出华为在产品上的整体主导性。

  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表示,“华为智选车是我本人和我们团队亲自操刀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用户需求的接纳和把握等等这些方面的。”

  也就是说,在合作开始,小康股份就把主导权交到了华为手中,作为一个车企来说,也相当于将命运交到了他人手中。

  2021年4月19日,赛力斯SF5(华为智选)正式发布,该车型由老款赛力斯SF5升级而来。作为华为与小康股份共同孕育的首款智能汽车,新版本的赛力斯SF5从产品功能定义到质量管控、一致性体验,双方都倾注了较大的心力。

  赛力斯SF5销量也稍有起色,据全国乘联会发布的数据,自2021年4月至12月,赛力斯SF5累计销量8509余辆,比华为加入之前提升数倍。

  但这个结果双方并不满意,以至于,华为与小康股份在赛力斯的基础上,再度推出一个新的高端新能源车品牌——AITO问界。

  这一次,双方开始发力,于2021年12月推出问界首款SUV——问界M5。

  从发售开始,问界M5就成为了新能源车市场的一匹黑马。2022年上半年累计销量2.02万辆。6月份,这辆售价最低23.68万元的SUV就销售7021辆,几乎要追上去年赛力斯SF5全年的销量。

  单从销量来说,比起月销动辄5万部的特斯拉,以及月销过10万部比亚迪,这个数据并不好看。但比起增速,问界M5在上半年罕逢敌手。2022年1月时,这辆车的销量只有815台,全国销量排名308位,但到6月时,销量排名已经上升至87位,在新能源车领域排名第20位。

  从赛力斯SF5到问界M5,华为将小康股份拉出泥潭。

  2020年,小康股份营业收入143.03亿元。与华为合作后,即2021年末,公司营收167.18亿元,同比增长16.89%。2022年7月15日的公告显示,小康股份2022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126亿元,同比增长至少60%。

  赛力斯SF5(华为智选)发布后,小康股份股价从最初的29元上涨至最高90.5元,截至2022年7月15日,小康股份股价仍有73.94元,当前总市值1006亿元。

  小康股份的掌舵人张氏家族也日益显赫。2021年胡润富豪榜上,小康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兴海、颜敏夫妇以220亿元身家,位列第302名,排名上升了1531名,他的两个兄弟张兴礼、张兴明的身家也跻身百亿之列。

  另外,小康股份在2021年中还拿下了25.92亿元的融资,主要用于营销渠道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SERES智能网联新能源系列车型开发及产品技术升级项目。

  但小康股份仍摆脱不了巨亏的窘境。

  济安金信与市界联合推出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已经告急。

  2021年,小康股份营业利润亏损28.85亿元,同比扩大31.43%;毛利率3.77%,同比减少0.79个百分点,净利率-15.74%,与上年(-15.62%)基本持平。公司已经连续2年亏损,且亏损程度在加大,盈利水平极差。

  2021年度,小康股份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3.84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9.87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15.63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29.36亿元。更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由正转负,说明其失去了自身的造血能力。

  2022年7月14日的预亏公告显示,小康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6亿元~-17.6亿元。

  幸运的是,小康股份运作半年的71.3亿元定增已经落地。

  只要营业收入不断增加、新车销量节节攀升,有华为汽车的故事在,即便是持续巨额亏损,也可以靠融资续命。

  小康股份的“豪赌”故事,还能继续往下讲。

  2

  “必选”华为,“选配”小康

  不是所有车企,都愿意全身心地拥抱华为。

  上汽董事长陈虹曾表示,车企应用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不能接受。

  但小康股份不在乎这个,一切由华为主导,已经成为常态。小康股份实际控人张兴海称:“上汽的灵魂说其实是个朋友圈问题,这是相互之间的选择,用最快的时间窗口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和用户所要的东西,我们只要这个判断证据。”

  在张兴海看来,小康股份与华为双向奔赴,造就了问界。但在外界看来,深深贴上华为标签的小康股份,也令人担忧。

  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群雄逐鹿,一是丰田、大众、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传统车企转型而来,二是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三是百度、华为这样从智能驾驶技术切入的科技巨头。

  小康股份把未来压在华为身上,比自己单干强,但并不是稳操胜券,一是华为阵营能否胜出存在未知数,二是华为阵营里不仅有小康股份。

  作为AITO品牌的第二款车型,问界M7的卖点是“更大的空间、更舒适的座舱和更智能的体验”。

  毫无意外,这些“灵魂”卖点都是由华为深度参与的。

  问界M7搭载HUAWEI Drive ONE纯电驱增程平台,6座大空间、AITO零重力座椅、全新升级的HarmonyOS智能座舱以及比其他中大型新能源车更低的价格,构成了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全新升级的HarmonyOS智能座舱,新增的超级桌面功能让车机可以使用手机上的海量应用,语音助手小艺可进行多音区精准识别,华为手机上的导航路线,可以轻松流转到车机上。此外,360°全景智能泊车、停车楼层记忆、手机手表控车相当于把华为生态搬到了车上。

  社交平台上,分享用车体验的车主谈及为什么选择问界时,大部分都会说出“因为华为”。

  在市界探店的过程中,华为AITO授权店的销售人员也会着重强调、演示HarmonyOS智能座舱。当问到车尾部的金康赛力斯代表什么时,销售人员只用“和华为合作造车的车企”匆匆带过。

  在外界看来,小康股份每造出来一辆问界,都妥妥的被贴上了“华为汽车”的标签,以至于认为小康股份只是“华为代工厂”。

  在5月24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小康股份极力否认“代工厂”一说,并对合作双方的权益进行了明确解释:整车的知识产权属于小康股份,销售收入也归属于小康股份。“华为在主流商圈核心地段的门店,通过合作,我们的产品进入他们的渠道销售,就会大大减少我们前期的销售费用的投入,每卖出一辆车,他们提取相应的销售服务费用。”

  体现在报表上,小康股份的销售费用增长迅速。2022年一季度,该公司销售费用达到了5.1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小康股份命系华为汽车,但它不是华为的唯一。

  2022年下半年,除问界外,将至少有三款与华为合作的车型上市。从产品布局上看,将覆盖有高端轿车极狐阿尔法S、紧凑型SUV北汽魔方、大型SUV阿维塔11等车型。从动力类别上看,将覆盖有燃油车、纯电版车型。从价格分布上看,将覆盖有10到40万低、中、高端车型。

  用户即将拥有更多的选择,问界差异化竞争的最大优势将面临挑战。

  想要扩大差异化,继续保持比较优势,小康股份需要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魅力”。

  当被问及核心竞争力时,小康股份对市界表示,多个工业4.0标准的智慧工厂是优势之一。2022年,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将投产,产能规划15万/辆,届时公司新能源高端智慧汽车产能将达到25万辆/年。

  另外,小康股份每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10%,2021年研发投入19.49亿元。近6年累计投入近100亿元,拥有近3000项核心技术专利,超过150项发明专利。培育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的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DE-i),推出了行业领先的智慧汽车及三电产品。

  不过,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是参与到新能源领域的必选项。与华为合作的另一家上市车企北汽蓝谷,营业收入只有小康股份一半,但研发投入与之相当。2021年,北汽蓝谷研发投入达到18.3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20%。

  在目前已经是红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随着与华为合作车企的增加,小康股份必须用产品实力证明自己。

  3

  被“炮轰”的增程模式

  当前主流的新能源车分为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混动等门派,问界采用的增程模式备受质疑。

  增程式混动相当于给汽车加了一个“充电宝”。汽车发动机不能直接驱动车轮,而是通过增程发动机发电并驱动电机,同时把剩余的电量输送给电池储存。

  说到底,增程模式是在燃油车以及纯电之间中的过渡选择。

  从华为与小康2019年初签订合作协议开始,三年内,两者已经推出了三款车型(赛力斯SF5、问界M5、问界M7),三款车所用发动机均为增程发动机。这一发动机主要由赛力斯最早推出的赛力斯SF5所用发动机演变而来。

  主要原因是,华为将主要时间和资金都投入到了智能座舱与ADAS(一般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中,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零件上花重金会加重资金支出,动力层面只能结合赛力斯已有的平台技术进行研发。

  问界M5初战告捷,让余承东对增程模式拥有一种难以掩饰的自信。在宣传问界M7之余,余承东时不时也会在微博分享对增程模式的感悟。

  7月6日,余承东说“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模式”。

  言论一出,就遭到了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的炮轰。“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并进一步说“做增程的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大嘴何必说出来。”

  关于增程模式,李瑞峰的炮轰并非无理取闹。

  增程模式在多年前就被很多主流车企抛弃。大众中国CEO冯思翰曾经说过,增程式电动车是糟糕的解决方案;宝马在2019年就明确不会将增程式作为电动化转型的方案;同年3月,通用也宣布停产旗下增程式电动车,并且不会再有后继车型……

  问界M5满电满油时续航里程为1100公里,但有媒体指出,其纯电续航里程仅为150公里~200公里,馈电模式(电池缺电时,发动机一方面为行驶提供动力,另一方面积极对电池充电)油耗大约在6-7L/百公里之间,高速油耗会达到8-9L/百公里。同级别的魏牌摩卡DHT-PHEV馈电油耗5-6L/百公里,高速油耗也差不多是同等水平。

  纯电模式续航里程少,馈电模式下油耗高。增程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续航焦虑,但被很多一线车企抛弃和持续炮轰将会一直伴随左右。

  增程模式是一个更快、更现实的选择,符合小康股份实控人张兴海所说的“最快的时间窗口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和用户所要的东西”。

  张兴海曾表示,自己创业过程中有三次从0到1,第一次是1986年开始做家电零部件,第二次是2003年创业做整车,第三次是2016年开始的新能源车业务。

  现在看来,小康股份的新能源车“赛力斯”品牌惨淡经营好几年,后来绑定华为,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也是最现实的选择。

  7月11日,小康股份发布公告拟更名为“赛力斯”,目的是便于投资者准确理解当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称与业务及战略规划相匹配,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尝到了甜头的张兴海,牢牢将自己捆绑在华为的战车之上,要在新能源车上玩把大的。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