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7日更新消息 多国研究称奥密克戎BA.5致病力总体没有明显变化

导读  【相关阅读】疾控专家详解:奥密克戎BA.4和BA.5如何应对?  传染力更强、突破性感染几率更高的奥密克戎BA.4/5变异株正掀起全球新一轮...

  【相关阅读】疾控专家详解:奥密克戎BA.4和BA.5如何应对?

  传染力更强、突破性感染几率更高的奥密克戎BA.4/5变异株正掀起全球新一轮新冠感染浪潮,并在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而据国内外多位权威人士的最新发声,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奥密克戎BA.4/5的致病力总体没有明显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近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BA.5的致病力总体没有明显变化,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适用。

  与此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近日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根据最新研究,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多名受访专家称,这意味着即便当前中国“外防输入”的压力在增大,入境普通物品带毒传播的几率仍维持非常低的水平。

  最新版防控方案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7月5日,西安报告发现由奥密克戎BA.5.2分支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奥密克戎新亚种首次在中国内地引起聚集性疫情。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北京、天津、辽宁大连、上海、山东青岛城阳区、广东珠海等多个口岸和特大、超大级城市也出现由奥密克戎BA.4/5引起的本土疫情。其中,北京、西安等地疫情初步考虑为输入病例引起,上海相关社会面感染者为境外入境关联人员,而大连相关疫情则是在异地入境解除集中隔离返连人员中发现。

  “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7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

  不过,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判,第九版防控方案中的这些措施对于BA.4和BA.5亚分支来说都是有效的。

  具体来看,第九版防控方案将对病毒的监测提到更高的位置,体现分层分级的核酸筛查方案,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并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

  今年4月至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和成都等7个入境城市开展了为期4周的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试点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天至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第九版防控方案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比如,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这样的调整,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多国研究显示奥密克戎BA.4/5致死率仍维持低位

  不仅仅是中国,在奥密克戎BA.5已成为主要新冠流行株的南非、美国和葡萄牙等地,近日也有权威人士表示,根据真实世界的感染数据,奥密克戎新亚种的重症和病死率仍维持低位。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数据,奥密克戎BA.4/5现占美国新冠感染的80%左右,其中奥密克戎BA.5已成为主导,占比接近65%。但CDC官员称,虽然住院人数增加,但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率和死亡人数仍然相对较低。

  美国传染病专家、资深学者阿梅什·阿达尔贾(Amesh Adalja)亦公开表示,由奥密克戎BA.5引起的新冠重症率并没有显著增加。

  葡萄牙是较早面临奥密克戎BA.4/5入侵的国家,目前,奥密克戎BA.4/5已成为当地主导新冠毒株。阿梅什·阿达尔贾援引该国真实感染数据称,由于奥密克戎早期分支并未在葡萄牙产生较大规模传播,当前,奥密克戎BA.5对该国的影响较南非更严重,住院人数产生明显增加。但即便如此,“感染者病症似乎没有此前奥密克戎引起的新冠感染浪潮那么严重了。”

  南非是全球最早检测出奥密克戎BA.4和BA.5的国家,在当地,由奥密克戎BA.4/5引起的新一轮感染浪潮于今年5月达到峰值。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生物信息学教授tulio de oliveira分析认为,虽然奥密克戎新亚种能逃避免疫系统,但混合免疫使得该国在奥密克戎BA.4/5流行峰值期间,新冠住院率和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好的消息是,面对奥密克戎BA.5,并没有动摇现有的任何对策。”耶鲁大学公卫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哈恩(Anne Hahn)从事病毒进化研究工作,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口罩和疫苗仍然可以防止奥密克戎BA.5的最坏影响。

  此外,虽然日前有日本和澳大利亚团队先后发表实验室研究结果称:相较于奥密克戎早期分支,奥密克戎BA.4/5更容易侵入肺部。但上述两个团队的研究成员均公开表示,实验室研究结论并不能给出“奥密克戎BA.4/5的严重性更高”的结论。

  日本研究人员Kei Sato表示,由于日本研究是通过动物实验,在完全没有免疫能力的受试者身上进行的,与病毒感染人群还有较大差异。对于已通过不同的疫苗接种组合产生抗体或在已拥有自然免疫的人群,奥密克戎BA.5致病率如何,该项研究尚不能提供明确指向。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Stuart Turville称,奥密克戎BA.5拥有了新冠德尔塔变异株侵入人体肺部的能力,但严重性尚不能与德尔塔变异株等同。“对于这种新毒株,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

  新冠“物传人”概率低,专家:“入户消杀”或没有必要

  相较于原始毒株,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环境稳定性和传染力更强,但除冷链食品外,普通物体“带毒传播”的可能性一直颇受争议。近日,一项由国内权威文件公布的数据验证了“物传人”是低概率事件。

  国家卫健委官网近日公布了《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提到,最新研究显示,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

  基于此,在确保进口物品安全的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根据该文件,将对进口非冷链物品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2个风险等级。其中,对判定为低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不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

  “该通知是在‘物传人’系统研究的科学结论基础上,对进口非冷链物品采取的科学精准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保证了防疫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考虑到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

  卢洪洲表示,新冠病毒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稳定性一直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很多研究团队均开展了相关研究,大家的结论也都比较一致,该病毒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稳定性与物体温度、物表材质、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常温环境下该病毒在一些常见物体表面上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稳定性也会进一步下降。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和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同样认为“物传播”是极小概率的事件。

  金冬雁告诉第一财经,虽然并没有看过该份文件中所指的最新研究,但对该研究结论表示认同,“物体对病毒传播几率很低已经是学界常识”。从这一点出发,该文件是对此前预防性消毒过度的一种纠偏,也可以降低由此带来的经济成本。

  常荣山进一步对记者介绍称,新冠病毒在离开人体之后,前五分钟就会丧失90%的传播力,而当病毒在气溶胶中,半个小时之后,传播力也开始逐渐减弱,经过1小时后,传播力基本消失。“所以,即便当前‘外防输入’压力仍较大,但入境普通物品带毒传播的可能性非常低。”

  “带毒传播”指物体表明的病毒具有活性,人在接触时有感染风险。并非所有新冠核酸检测为阳性的物品均具有传染性。

  除了核酸检测阳性并不等同于病毒具有活性外,金冬雁还认为,病毒能够存活与人能否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而被病毒感染不是一回事,后者还受到如人接触后手部是否马上触摸口鼻、病毒量是否足够,留在表面的病毒不会气溶胶化而发生传染等因素影响。

  美国密歇根大学于今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病毒通过物体表面传播的概率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千分之一。该研究预测,通过吸入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颗粒感染的概率可高达百分之一,而接触受污染物品表面之后感染的概率为十万分之一。

  既然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1天内即可全部失活,除预防性消毒措施应优化外,终末消毒、入户消杀还有必要吗?

  卢洪洲称,消毒是预防病毒进一步传播、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无差别的大规模消毒的成本效益比是很低的,有必要根据物品和环境的感染和传播风险制定对应消毒方法和策略。比如,此次发布的《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就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金冬雁则认为,接下来,应考虑优化终末消毒并停止“入户消杀”。对于终末消毒,可参考国际常见标准,即利用含氯的消毒剂或其他类消毒剂,在物体表面擦拭;而对于入户消杀,建议取消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在传染源隔离后,新冠病毒在物品表面具有活性,并通过物品将病毒传播给人的概率极低;其二,入户消杀很容易造成侵犯个人隐私、破坏个人财物等现象,如果过度消毒,还有可能进一步污染环境。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