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年年9月21日最新更新报道消息:14年高考钉子户将最后一搏,今年高考钉子户

导读在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的通知书后,唐尚珺的内心是欣喜的。“这是一个好学校。”唐尚珺想起去年再一次踏入补习班之时,他告诉...

在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的通知书后,唐尚珺的内心是欣喜的。“这是一个好学校。”唐尚珺想起去年再一次踏入补习班之时,他告诉家人“这是最后一次参加高考了”。2022年,34岁的广西男子唐尚珺第14

正文摘要:

在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的通知书后,唐尚珺的内心是欣喜的。“这是一个好学校。”唐尚珺想起去年再一次踏入补习班之时,他告诉家人“这是最后一次参加高考了”。2022年,34岁的广西男子唐尚珺第14次参加高考,考上上海交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又放弃入学,在网上引发关注和质疑。有网友称他为“高考钉子户”;有人认为他高考动机不纯,是为复读奖金的职业考生;也有人批评他,每年被录取后弃学,浪费了当地一个宝贵的生源名额。唐尚珺顾不上理会这些,9月,他又联系好了补习学校,准备踏上第15次高考的旅程。“今年应该是最后一年了。”
14年高考钉子户将最后一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李杨

在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的通知书后,唐尚珺的内心是欣喜的。“这是一个好学校。”他说。

但是,这不是他想要的专业。拿到通知书后,他打电话和上海交大的老师沟通是否可以转专业,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开心戛然而止。

唐尚珺想起去年再一次踏入补习班之时,他告诉家人“这是最后一次参加高考了”。纠结了很久之后,他不得不食言了。

2022年,34岁的广西男子唐尚珺第14次参加高考,考上上海交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又放弃入学,在网上引发关注和质疑。有网友称他为“高考钉子户”;有人认为他高考动机不纯,是为复读奖金的职业考生;也有人批评他,每年被录取后弃学,浪费了当地一个宝贵的生源名额。

唐尚珺顾不上理会这些,9月,他又联系好了补习学校,准备踏上第15次高考的旅程。“今年应该是最后一年了。”他说。

而回望近十几年来的经历,唐尚珺也有过些一些悔意,这中间,他本有机会走上不一样的人生。

唐尚珺

第14次高考

9月16日晚,极目新闻记者在广西南宁一家烧烤店见到了唐尚珺,陪同他的还有纪录片《高十》的导演何汉立。

和同龄人相比,唐尚珺依然保持着少年般清瘦的身材,挎着一个小包,眼神干净。交谈中,他有些羞涩,说话声音很小。每次听完提问后,他习惯思考一会,再简短回答。

决定不去上大学后,唐尚珺从防城港老家前往南宁待了一段时间,做家教,以赚取接下来复读的费用。学生开学后,他的家教停了,又回了一次老家,陪着母亲过中秋节。

2022年是唐尚珺第14次参加高考,这次他被上海交通大学护理专业录取。虽然学校很理想,护理却不是他理想的专业。“以现在的年纪,读四年大学,再去单位上班已经不现实了。”

对于专业,他首选农学,想着毕业后能够回到乡村,从事养殖。“这也是朋友给我建议的。”唐尚珺说。

经历了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唐尚珺像之前13次一样,选择了“再冲一次”。他将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按原样装好,小心翼翼地锁进了抽屉。

唐尚珺的书桌

在南宁时,他每天最怕就是接到家人的电话,特别是72岁母亲的电话。去年,为了说服家人,他曾承诺今年无论如何他会去读大学。

整个暑假,母亲给他打过3个电话,每次都念叨着重复的内容,让他读完大学早点工作,结婚生子,安稳度日。母亲问他:“听别人说这个学校很好,为什么不去读?”

哥哥姐姐打电话过来,他尚且可以争论一番。对于母亲,唐尚珺一句话也不敢反驳,只能默默地听着,内心五味杂陈。

母亲知道,有些话说再多遍也没有用,因为无法说服他。她如今最心疼也最牵挂就是这个小儿子,担心他以后家庭、学业两头落空,也担心长此以往会产生精神疾病,“没见过这么能折腾的。”

唐尚珺收到交大通知书(唐尚珺微博截图)

“假如当时有人引导我一下”

“为上清华复读13年考生”,这是微博给唐尚珺的介绍,但他一直不喜欢,觉得过于偏执。他申请过几次想改掉这个介绍,但都被拒绝了。

如果可以改,他比较青睐一句话——非执意而为之,只是后知后觉。

在唐尚珺看来,马拉松式的高考复读经历,开始于懵懂无知,延续于“想冲一把”的不甘和野心。

现在回想起来,他有过后悔,却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假如当时有人在我高考时引导一下,告诉我高考之后还能考研,不是一考定终身就好了。”

唐尚珺1989年出生于防城港上思县一个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小山村。半山腰上,一座1996年修建的低矮红砖瓦房,在周遭的楼房中显得有些突兀,这就是他的家。如今,唐尚珺的母亲盼望着,儿子毕业工作后能把这个老房子推倒,重新修建。

唐尚珺的老家

唐尚珺家中有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幺。父亲曾是教师,后来和母亲靠着种甘蔗将几个孩子拉扯大。

那个年代,想从偏远的山村走出来,最好的出路就是读书。这个道理没人教过他,是他从父亲身上领悟到的。虽然父亲没怎么辅导过他学习,但他知道父亲有学识,村里人许多事情都会和父亲商量,找他出主意。唐尚珺觉得,父亲和别人不一样,有文化就会受尊敬。

哥哥姐姐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早早去了广东打工挣钱。唐尚珺则很争气,小升初时,他以乡里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上思二中。

村里大学生是稀有物种,而有一个大学生却人尽皆知。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考上了清华大学,如今从政,还为家乡修了路。虽然对清华大学没有概念,但唐尚珺知道,这所大学是好学校,考上了就能改变命运。

和小学时的众星捧月不同,上初中后,唐尚珺明显感觉到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差距,开始变得害羞,进而有些自卑、自暴自弃。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他考砸了,372分,没上本科线。

他选择了复读,第二年考了405分,上了三本。这次,家人让他去上大学。他填报了南宁一所大专,开学之际却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瞒着家人,谎称去了大专,再拿着家人给他的学费去复读。

当时唐尚珺以为,再读一两年,就能考上好学校,给父母和自己一个交代。

隐瞒父母重新复读,唐尚珺曾去广东工厂打工挣钱

偏离纪录片的人生

一个谎言,要用千千万万个谎言去圆。

复读很难熬,最难熬的是瞒着家人的心理负担。在钦州复读期间,他曾两次遇到在钦州生活的三姐,为了蒙混过关,他只能说自己在钦州找同学;他每年都要到南宁几次,只为了打给家里的电话显示地在南宁;放了寒暑假,他不敢带着高中课本回家,会带大学高数及专业书籍回去……

这样复读数年,2011年他考了475分,2012年505分,2013年537分,首次超过了一本分数线。2014年,他考了573分,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在接到招生电话后,他果断地拒绝了。几年来,每年成绩都在稳步上升,“清华大学”那个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名字,似乎离他越来越近了。

无数次,他都想告诉家人自己在做什么。但由于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唐尚珺觉得难以启齿,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没想到这一瞒,就是6年。

2016年,家人眼里的唐尚珺已经大专毕业,在南宁一家电子厂工作了3年。那一年,他的父亲身患癌症。他高考考到了相对不错的成绩,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录取。

拿着大学的通知书,唐尚珺选择去跟父母坦白。病床上的父亲没有怪他,而是为他自豪,说他的毅力值得钦佩。不识字的母亲拿着通知书看了又看,觉得自己儿子有出息了,安慰他不要担心父亲病情,只管专心读书。

唐尚珺父母拿到通知书后的反应,都被导演何汉立收录在纪录片《高十》里。

初中时期的唐尚珺和何汉立

何汉立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学,同样来自于上思县的山村。因为经历相似,两人在初中成了好朋友,并相约报考北京的大学。

大学毕业后,何汉立一直联系唐尚珺却少有回应。直到2013年,唐尚珺才告诉了何汉立自己的情况。“我还在读高中,高八了。”唐尚珺告诉他。

了解到老同学的境况后,何汉立分外震惊。此时,他在广西电视台专职拍摄纪录片,他意识到,唐尚珺的经历将是很好的纪录片题材。经不住老同学的要求,又在保证尽量减少影响后,唐尚珺答应了何汉立的拍摄请求。

2016年8月,何汉立向台里申请了经费,资助唐尚珺带着父母去了北京。唐尚珺给父母买了卧铺票,自己坐硬座。到了北京后,唐尚珺陪着父母逛了天安门、故宫,爬了长城,尝了北京烤鸭。纪录片《高十》收录了唐尚珺和两位老人开心的笑容。

“虽然没实现考上清华的梦想,但实现了带父母去北京的梦想。”唐尚珺有些欣慰。

唐尚珺和父母一起爬长城

2016年底,30分钟版本的《高十》在广西综艺频道播出。2020年高考前夕,唐尚珺的经历再次引发广泛关注,《高十》也频频登上热搜。

《高十》在唐尚珺入学中国政法大学之时结束。但与纪录片结尾不同,唐尚珺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了,之后又参加了数次高考,一直到现在。

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有机会重来,唐尚珺说,他最好的选择是在2016年入学中国政法大学不退学,“如今也毕业工作了。”

2016年,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个暑假,他看到平果市某中学的复读生招生广告:600分以上的复读,奖励10万元,每月补贴2000元生活费;第二年若考上清北,再奖励60万元。

唐尚珺在心中努力说服自己,父亲治病,儿子肯定要出点力。有了10万元,不仅可以帮到父亲,以后大学学费、生活费都可以自己解决;而且,如果“再冲一把”,说不定能考上自己梦想中的清华大学。

因此,去中国政法大学报到后,他的大学生活只持续了短暂的一个多星期。此后,他又去复读了。

两年后,父亲病情恶化去世了。唐尚珺请假陪了父亲一个月,陪着父亲走完了最后一程。遗憾的是,父亲最后的日子都是昏迷状态,没有给他留下只言片语。

唐尚珺的高考之路仍在持续:2017年550分,2018年619分,2019年645分,2020年619分,2021年591分,2022年597分。先后被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当到达600分后,他遇到了自己的瓶颈,分数很难再有提高,甚至还在滑落,今年的上海交大是他考到的排名最高的大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唐尚珺也明显感觉到了压力。以前心里只装着梦想,现在他不得不考虑得多了一些,“到了成家的年龄,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也没有房子。”这种压力在近两年内分外明显,甚至会让他在考试时整夜失眠。

唐尚珺偶尔会做梦,有时候梦见自己考上了清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醒来之后,面对空落落的高中寝室,只有更深的失落。

唐尚珺在清华园留影

更多时候,他做的是噩梦。他梦见自己身在考场,却忘了带文具,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2023年,唐尚珺将等15次参加高考。而在2024年,广西将迎来高考改革。

“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了。”唐尚珺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抬起一只脚,另一只陷得更深”

今年9月1日,《高十》76分钟完整版在网络平台上映。刚上线2天,就冲上腾讯社会纪录片热搜排行榜第1名。

重新上映的《高十》,增加了许多唐尚珺的心理细节,展现了唐尚珺选择背后的纠结、无奈、坚守、悔意。

“当年未能完整上映,导致很多网友对他的补习行为口诛笔伐,对他造成了伤害。”何汉立说。

在何汉立看来,唐尚珺重情重义,执着坚韧,笑对人生坎坷,有江湖豪侠的气质,“他自顾不暇的时候还对素未谋面的补习生网友施以援手,用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支助他人完成复读,实现上大学梦想。”

《高十》拍摄结束后,何汉立和唐尚珺的关系更亲近了,经常见面畅谈人生,偶尔还让他作为摄影助理一起出去拍摄。“有时候我很羡慕他,这些年他经济上虽然一穷二白,但是精神上富足,幸福指数比很多人都高。”何汉立说。

唐尚珺(左)和何汉立

每一年,何汉立都会劝唐尚珺去上学,对方从未答应,但何汉立理解。

“他只是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这源于其成长的环境。如果你经历过他的童年,或许你会理解他的选择。”何汉立说,“我和唐尚珺是同一个县城的,就在隔壁乡镇,我们也都是各自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可以说家庭背景极其相似。我们农村80后,从小就在温饱线上挣扎,那个年代九年义务教育是要交学费的,哥哥姐姐都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我们。我们从小田间地头干农活,经常没时间看书,没钱买作业本,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充足的学习时间。”何汉立说,大家应该花时间去思考背后隐藏的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教育的进步,而不是停留在对唐尚珺个人的抨击上。

“若问我,今日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现在回想是否后悔?诚然,现在的生活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窘迫的境地……”9月2日,唐尚珺首次发表长篇微博袒露心迹,他称如今的状况“犹如困在泥潭中,抬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又陷得更深”。

9月6日,他又在微博写道:“珍惜当下,勇敢出发!”

唐尚珺和何汉立的背影

凌晨,记者和唐尚珺告别。他喝了不少啤酒,但没醉。路上,他将倒伏的单车一辆辆扶起。

他的身影被浓黑的夜色淹没,要不了几个小时,天就要亮了。

唐尚珺能等来自己的“天亮时分”吗?

(除标注外,其余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14年高考钉子户将最后一搏相关阅读:

“高考钉子户”复读13年高三,只为上清华,今年参加高考时已34岁

2009年,唐尚珺考了372分。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高考,也是他高三路程的十四分之一。

2016年,唐尚珺考了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但是他并没有去,而是为了两万元的奖励,重返南宁平果三中复读。

2017年,唐尚珺的高考成绩出现断崖式下跌,只考了550分,与理想学府差之千里。

2022年,唐尚珺毅然踏上第十四次征程,等待他的是否会是理想学府的录取通知书?

奋力出圈,却是心余而力不足

“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我真的有些怀疑了”。

2014年的春节,喝到醉醺醺的唐尚珺对着自己的朋友说道。

唐尚珺的朋友没有回答,只是拿起相机记录下了他的“失态”模样。

没错,唐尚珺的朋友是摄像,但同时也是《高十》纪录片的总导演。

而作为主角的便是屡试屡中却次次复读的唐尚珺。

唐尚珺也不需要朋友的回答,因为他的心里藏了太多憋屈的话,只有借着酒气才能和盘托出。

“农村孩子都想走出农村,但是现实却宛如是一个怪圈,将大部分人牢牢地困在其中,任凭他们有多努力,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个怪圈,也许,我便也是其中一个”。

朋友依旧不知道如何开口安慰,而酒精上头的唐尚珺也不再言语而是瘫倒在床上呼呼睡了过去。

这是2014年,这一年唐尚珺26岁。

就在将将结束的新年饭局之上,唐尚珺收到了堂哥的一份说教。

“不管你找到多好的工作,即便你今后当上了县长或者更大的官,家里的电话,穷亲戚的电话,你也要接,人呐,不能忘本”。

这是堂哥的肺腑之言,事件的起因却是源自唐尚珺的一则谎言。

2012年的时候,唐尚珺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南宁电脑厂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工资1600元,公司包住不包吃。

唐尚珺的父母听了很高兴,因为他们种了一辈子的甘蔗,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一辈子被困在农村的四方土地之上。

于是同样在南宁务工的堂哥便时常给唐尚珺打电话,可即便每次都重复拨打好几遍,却从来没有收到过唐尚珺的回电。

这让堂哥的心里很不舒服。

因为堂哥是在南宁做生意,他给唐尚珺打电话也并非是为了借钱,而是照顾这个独自在外务工的堂弟,想要邀请他回家吃顿饭。

但是唐尚珺的屡屡不回应,却是让他有些恼火。

他以为自己的堂弟是被外面灯红酒绿的世界,迷花了双眼,不愿与家乡的穷亲戚相认,因此才在2014年的春节的团圆饭桌之上,对其好言相劝。

但其实,唐尚珺不是不想,而是他没有时间。

因为他在上课,因为他在复读,因为他欺骗了自己的父母。

唐尚珺出生在1988年的广西省防港城市的一户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住在96年修建的几间平房里,家里连个像样的排水沟都没有。

几亩甘蔗地,一头老牛,就是这个家庭全部的经济来源。

至于唐尚珺的父母,更是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农村,在辛勤的劳务之中,累弯了腰。

都说,寒门多出孝子,唐尚珺也算得上是一个好孩子。

因为他在学习上很是用功。

唐尚珺是家中的老幺,他上头还有三个姐姐,但是他却是家中唯一一个读完高中的人。

三个姐姐都没有念过多少书,因为她们知道家境贫穷,因为身为姐姐,她们都愿意把出人头地的机会让给自己的弟弟。

也正因此,唐尚珺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格外的努力,想要学有所成,报答父母和姐姐的恩情。

小学毕业的时候,唐尚珺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县城最好的初中录取,经过三年的努力,又顺利考上了钦州二中。

他是公安村第一个考上钦州二中的人,父母和姐姐都觉得唐尚珺已经赢在了高考的起跑线之上,但是他们殊不知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钦州二中的“高手云集”让唐尚珺有些自卑,这一点在入学第一次的摸底考试中就有了证明。

常年在班级之中稳居榜首的唐尚珺居然滑到了中游的位置,这其中固然有心态失衡的原因,但是更上一层的竞争也是“难逃其疚”。

一个县城的竞争已是如此,面对数十万计的高考大军,其激烈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于是,唐尚珺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躬身整个高中三年,在2009年的6月,献上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但是结局,却让唐尚珺无法接受。

高考怪像,屡战屡不理想

372分。

只能上个大专,但是唐尚珺却拒不接受。

因为他不想丢人现眼,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看自己的笑话。

从云端跌落尘埃的失落感,唐尚珺接受不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真实实力,唐尚珺以发挥失常为由,申请二战。

在农村,这是常有的事情。

农村的孩子自幼便被灌输一种思想: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考不上一个好大学,你的人生就完了。

可人生不是只有一种选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谁都知道,但是在现实面前,所有人还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高考这一条路上。

唐尚珺的父母接受了儿子的决定,他们心想“大不了再努力一年”。

可对于上了年纪的他们而言,余下的人生变数实在是太多了,生老病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危机正在悄然降临,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

唐尚珺肩负压力来到复习班,并在2010年的时候拿到了405分的成绩。

一年的时间,唐尚珺只提高了33分。

他开始思考自己或许真的不是读书那块料,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在8月底为其凑够了大专的学费。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省钱,大学报到的时候,唐尚珺是自己去的,父亲只是将他送上了通往南宁的列车,依依不舍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渐行渐远。

但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唐尚珺甚至连大专学校的都没进,连夜买了一一张回乡的票。

他要复读,他要改写自己的人生。

父亲给他的学费让唐尚珺尽数用在了复读的花销之上,他想着等高考结束了,自己便出去打暑假工,把这个窟窿给填上。

2011年的高考,唐尚珺自信满满,但是结果却依旧不尽如他愿,因为他想考清华。

475分的成绩可以轻松上一个二本,但是若是想上清华,却也只是痴人说梦。

唐尚珺不甘心,于是和好友一起去了广州打工,挣的钱也全数扑在复习的费用之上。

这样的生活,唐尚珺又过了五年。

2016年的时候,唐尚珺的高考成绩创造了八年来的峰值,以625分的高分拿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是一个相当喜人的成绩,但是对于唐尚珺而言,却不尽是欣喜,因为他的目标是清华。

更何况,吴善柳的出现也是直接激起了唐尚珺的“好胜心”。

因为吴善柳和他一样,都是高考战场上的回锅肉。

但是与唐尚珺相比,吴善柳更显优秀。

他只参加过9次高考,2007年首战的吴善柳便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2011年的时候,他更是考上了北大。

可吴善柳却只意中清华,最终在2014年的时候得偿所愿。

唐尚珺觉得吴善柳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做到,但是即便2016年他所取得的高考成绩,已然达到几年来的峰值,但是却依旧被清华拒之门外。

不过,这一次,唐尚珺却有些松动了对清华的执念。

因为他的父亲患上了肺癌,晚期。

22年再战,结局依旧扑朔迷离

2016年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唐尚珺选择对自己的父母坦白。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的父母没有说出一句怪罪,即使大字不识一个,也是紧紧攥着唐尚珺的录取通知书。

母亲如此,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父亲也是如此。

儿子终于考上了知名院校,即便自己离开了,家中的这片天,儿子也有能力扛起,自己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心了。

唐尚珺觉得愧对自己的父母,于是在2016年的7月,他决定带自己的父母去北京,他怕再耽误下去,自己便会抱憾终生。

因为父亲的病,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

为了这次北上,唐尚珺开口向老同学何汉立借了钱。

何汉立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学,也是市电视台的编导和记者,2014年唐尚珺回家过年的时候两人有了联系,对于自己的真实情况,他也选择了和盘托出。

为了帮助自己的老同学一把,也为了将他这段高三路程记录下来,何汉立在2014年的时候为唐尚珺拍摄了纪录片《高十》,希望发表在社交平台之后,可以为唐尚珺带来一些额外的收入。

在2016年唐尚珺急需用钱的时候,何汉立也慷慨解囊,不仅包下了所有的费用,还主动揽责成为了三人的“跟拍摄影师”。

唐尚珺带着自己的父母去故宫看升国旗,也带着他们爬了长城,北京烤鸭一家三口也尝了鲜。

在这趟旅程的最后,唐尚珺带着自己的父母去了中国政法大学,三人还在门口留下了一张合影。

所有人都以为就读的事情已是板上钉钉,2016年的9月3日,唐尚珺也真的去了中国政法大学报到,但是在2016年的10月,唐尚珺却再一次出现在了南宁平果三中。

这一次,他为的是2万元的现金奖励。

唐尚珺的父亲看病需要钱,而唐尚珺去上大学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但是如若他选择复读,那么生活的状况却会大不一样。

因为在南宁平果三中,600分以上的考生复读,可以直接拿到20000元的现金补助,并且每个月补助的生活费更是足足有2000元。

对于唐尚珺而言,这两万块钱可以救自己父亲的命,于是他选择了留下,既是为了自己的父亲,也是为了自己。

因为考上清华北大,还会额外奖励六十万元。

可遗憾的是,唐尚珺的父亲还是因为癌症在2017年离开了人世,而唐尚珺也自2016年迈入了高考跌落的开端。

最差的2017年,唐尚珺只考了570分。

他不再执念于清华,而是将目标锁定在了中国科技大学,2022年的6月,唐尚珺参加了自己的第十四次高考。

至2022年7月,各省的录取线已是陆陆续续放出,高考成绩也早已可以查阅。

但是唐尚珺却迟迟没有将自己的高考成绩公布,每天都有人在他的社交平台账号之下留言,但是唐尚珺却始终没有予以回应。

扑朔迷离之下,各个声音便接连响起。

有人说唐尚珺考了703分,也有人说他的最终成绩只有518分。

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却有人提供消息证实,广西省703分的考生来自柳州,而唐尚珺的家乡却在防港城市。

因此703分的榜首不会是唐尚珺,至于其最终的考试成绩,也依旧没有人知道。

所有人都衷心祝愿,唐尚珺可以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心想事成,但是,更值得重视的是,唐尚珺应该尽快跳出这个怪圈,放过自己,也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机会。

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标准答案,拼搏才是人生的选择。

就像有句俗语“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如果唐尚珺一开始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也可以在大学的校园里通过考研的途径,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理想学府。

信念会使人上进,但是执念却会让人身陷囹圄,难逃其身。

2022年,唐尚珺已经34岁,同龄之人已经有了孩子,家庭稳定,而他还是一个将将高考完的“孩子”。

在人生的发展路上,唐尚珺已经落后了一大步,只希望他能看到生活和人生的多重可能,放过自己,尽早独立,扛起生活的重担。

文章转载自:百禾星座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