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从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获悉,针对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太原市督查的情况,指出该市部分学校“变相推销‘平板+资源’,不交8800元孩子难进‘智慧班’”的问题,太原市委教育工委已开展调查整改工作。
正文摘要:
记者7日从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获悉,针对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太原市督查的情况,指出该市部分学校“变相推销‘平板+资源’,不交8800元孩子难进‘智慧班’”的问题,太原市委教育工委已开展调查整改工作。同时,当地立即叫停所有平板班教学活动,分学段分年级分情况分类处置。此外,太原市纪委监委已成立调查组,对涉事学校启动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太原市委教育工委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收费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对整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及时通报。严禁借分班强制学生买平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记者7日从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获悉,针对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太原市督查的情况,指出该市部分学校“变相推销‘平板+资源’,不交8800元孩子难进‘智慧班’”的问题,太原市委教育工委已开展调查整改工作。
针对督查组指出的问题,太原市委教育工委成立工作专班,推进问题整改。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督导”行动,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平板教学摸底排查,全面梳理收费、备案、监管等情况,重点排查是否存在变相收费、强制购买、监管缺位等问题,逐一建立台账,逐一对账销号。
同时,当地立即叫停所有平板班教学活动,分学段分年级分情况分类处置。市属学校高一和初一新生,因未开展教学活动,全部退费;市属学校高二、高三年级,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建议,本着自愿原则,学生、家长愿意退出的,立即办理相应退费手续,做到应退尽退;愿意继续接受平板教学的,待完成规范工作后,再行开展;各县(市、区)政府参照市级整改措施,制定所属学校整改方案,落实到位。
此外,太原市纪委监委已成立调查组,对涉事学校启动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太原市委教育工委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收费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对整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及时通报。
原标题:《山西太原:“按是否购买平板电脑分班”问题已开展调查整改》
中国新闻网(杨静)
来源: 中国新闻社
严禁借分班强制学生买平板相关阅读:
学校变相强制学生买平板:收费数千元,实际效用成疑
上周,南都报道《与分班挂钩,嘉兴部分中学强制学生买平板!国务院督查组关注》的消息,引发热议。10月22日,嘉兴市市委紧急发文回应,将组织整改小组,第一时间对部分学校应用平板电脑教学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与此同时,南都记者发现,许多家长在留言中反映自己孩子所处学校也有类似情况,浙江嘉兴似乎不是个例。
央视报道截图。
据记者梳理,自2016年起,学校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的新闻层出不穷。这引发了许多家长的担忧:平板是否会对孩子视力有害?平板会否加重教育不公平?教育信息化条例该如何理解?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答。
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有地方已叫停
10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国务院督查组前往浙江嘉兴调查“学校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一事。调查中,督查人员发现学校以“智慧课堂”、“教育信息化”为由,强烈推荐家长购买指定品牌的平板电脑和教学软件,三年费用可达6500元。
节目播出后,嘉兴市市委马上发文回应,称要成立整改小组,对全市情况进行排查,听取学生、家长、教师等方面意见,促进规范化管理。
针对此事,南都记者曾联系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相关事件的调查仍在进行中,调查的结果还未作出,若有最新消息将通报告知。
关于事件的后续,近日有家长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反映节目播出后,学校曾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询问有关平板使用的具体情况。
记者通过搜索“平板教学”发现,因购买平板发生家校冲突自2016年起多发于浙江、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学校。
由之前的报道可看出,尽管所处地域、发生时间不同,但被曝光的学校集中在初中阶段,大多以“智慧校园”、“反转课堂”为由告诉家长“上课要用,最好购买”。收费方式也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平板硬件费、软件服务费和网络流量费,三年下来总收费为4000至7000元不等。
对于选择不购买的学生,大部分学校选择以分班形式进行管理,即买了平板的分入平板实验班,不买平板的分入普通班。此外,山东省一中学则是选择自行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机,如果学生因经济原因无法购买,可以申请使用备用机。许多学校采访时称,此举是为了便于老师上课统一讲解,不至于产生学生因为没有平板跟不上的情况。
面对家长的投诉,多数学校在当地教育局的介入下,已叫停了平板收费项目,暂缓“平板教学”在当地的推进。但仍有部分学校选择冷处理,声称该项活动以自愿为原则,系家长与科技公司协商的市场行为,所用费用是缴纳给相关公司,学校仅担当了宣传平台的角色。
今年8月,在河南省一中学,有家长和平板经销商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纠纷,还闹到了派出所。后来该校一名新到任的校长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将款项退还给了家长。
部分家长不愿买单,因平板质量及使用率低
学校变相强制购买平板的现象频频发生,身在其中需要为这笔支出买单的家长有何看法?
有家长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谈及,家长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觉得平板的价格远高于质量,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会因没有平板而被区别对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表示,孩子在嘉兴刚升上初一,“我们也不是一味否定平板,如果确实是对孩子学习有益的,家长怎么会不愿意购买呢?”
据这位家长介绍,除了抵触强制购买和歧视性分班,他对学校指定平板的反感还在于,产品质量差和实际效用低。
从家长提供的乐课平板产品说明书可看到,施强公司售卖的乐课平板第六代配备的是联发科芯片、1英寸屏幕、4G系统内存和64G存储容量,另配的平板手写笔还需200元。这位从事电子产品相关工作的家长认为,这样的配置实在不算好,同等价位已经可以买到ipad air等品牌。
受访家长提供的平板说明书。
特别是当他发现这款平板的屏幕是非全贴合屏时,他担忧孩子的视力会受到影响,“非全贴合屏便宜,画质低,在阳光底下会泛白,看不清,小孩长期盯着屏幕看怎么受得了?”
网络上部分学生的留言也侧面证实了家长的话。南都记者从一个名为lekepad(乐课平板)的百度贴吧里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平板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卡,有时候卡到连老师讲课的音频和视频都对不上。一旦发生问题需要返厂维修,维修费也非常高,比如浙江电视台《小强热线》栏目去年曾报道过,更换一个碎屏需要800元。
除了施强乐课平板,记者还注意到,教育平板市场上现在较为流行的一款学海智通云三星平板P355C早于2016年停产,同样捆绑“智通云”学习软件销售,但在三星网上商城却无法查询到该商品。
家长的不满还集中于平板的使用频率并没有学校宣传得那样高。
一位孩子在嘉兴上高一的家长对记者说,平板的使用频率和老师有关,“平板只用来布置作业和看课件,而且布置的题也以选择题为主。导致有的老师喜欢用,有的老师基本不怎么用,只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用一下。”
他表示,自己的孩子只在初一初二的时候用的次数比较多。到了初三,为了参加中考,需要大量的纸质化练习,平板基本上被当做闹钟锁柜子里了。
也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板上的确有很多题库,对喜欢刷题的同学用处比较大。但她认为,同样的功能还有很多廉价的方式可以实现,比如天天练app、学而思在线题库等。
该学生同时告诉记者,这些平板的限制系统不一定破解不了,在网上搜“教育平板破解”就能看到很多教程。综合考虑,她认为乐课平板所标榜的独家的底层管控功能“可能没有那么值钱”。毕竟相比于很多售卖即终身免费的正版软件,乐课系统每年还要交500至800元不等的软件服务费。
此外,有不少家长在留言中提到了乐课平板的后续收费问题。其一是收费课程,记者下载了“乐桃”(乐课系统手机版)查看发现,除了作业和成绩等模块,确实存在付费在线课程,即乐课系统上的资源并非都是免费的。其二是网络流量费,家长表示无法理解在学校覆盖无线网络的情况下,为何要每年额外购买流量包,这个流量费又是哪一方收取的?对此,学校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专家:平板只是工具,育人才是根本
据南都记者了解,自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出台以来,教育信息化改革逐渐铺开。《规划》第五点提及,要积极利用成熟技术和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空间要集成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学生管理等多项功能,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记录、大数据采集和分析。
教育部有关通知。
疫情更是进一步刺激市场,在线教育产业规模急速扩大。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2%,预计到2020年末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4858亿元。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手段进入教育系统似乎是一个无可避免的现状。但能否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简单理解为要求学生配备平板?这是否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从软实力建设模糊为硬件建设,将教育信息化形式化为电子产品的购买?
对于这个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平板是否应该进课堂、如何进课堂都要经过学校慎重的讨论和考虑。
“不能把工具当成最终目标,片面以为技术手段就是信息化,”他谈到,“教育还是要有它的灵魂,也就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老师组织教育、培育学生发展,在这过程中运用到的教育技术都是为了解放人而不是约束人。电子产品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不能过多依赖这种衍生的辅助工具。”
熊丙奇表示,教育信息化改革不能单纯地通过把纸质的东西电子化,或者加强对学生的监控来实现,更不能变相增加孩子负担,加重教育竞技化。教育信息化的根本还是要回到对老师的培训上,培养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此外,教育信息化还应该用在学校的管理中,促进家校沟通,提高服务效率,比如针对平板购买问题,学校可以发起投票,收集家长意见。
如果学校认为确实需要平板的辅助,可以怎么实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谁来支付,如果一直采用自愿的模式,家长只会陷入被动。”
他认为,学校要引进平板,首先要做一个具体的方案,包括绩效目标、实施方案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征求家长意见,得到普遍认同才可以去实施。方案制定时,应考虑到各个地方、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平板引进后的效益和效率、学生得到的成长机会。
公立学校需要教育部门拨款的,可以递交方案申请财政支持。教育局按实际情况配置,在学校里使用平板教学。私立学校无法申请财政拨款的,应该由家长委员会来共同决定,是否购买,如何购买,采购哪种产品,以及要建立起什么样的使用机制。
此外,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准备更细化的方案。比如,对于无法负担起平板的学生,可以由学校准备平板,租借给学生来使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也强调要将数字教育资源的选择权交给广大师生。储朝晖提到,“课堂主要还是在场教学,用不用这个工具,用多少工具,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量力而行。”
采写:实习生黄慧诗 南都记者李玲
编辑:蒋琳
文章转载自:百禾星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