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消灭蚊子的实验和计划?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传染疾病,都是由蚊子进行传播的,严重可使人致残、致死。全球每年患疟疾的人数高达3亿到5亿,因其死亡的人数达到了恐怖的150万到270万,其
正文摘要:
有没有消灭蚊子的实验和计划?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传染疾病,都是由蚊子进行传播的,严重可使人致残、致死。全球每年患疟疾的人数高达3亿到5亿,因其死亡的人数达到了恐怖的150万到270万,其中5岁以下的婴幼儿死亡人数达到了100万。19年7月,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线了一篇论文,报告了一项重要的实验结果——在中国广州,科学家们将一种蚊子“几乎完全消灭”。《自然》的评论说,要完全控制携带疾病的蚊子,恐怕没有哪种单一的策略可以做到,多种方法的组合叠加才可能最有效。全面消灭蚊子可不可行?专家分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查证专家:@久见菌 | 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一到夏天,提起蚊子,很多人统统恶向胆边生:
比如越是你睡着的时候,它越飞出来在你耳边嗡嗡;咬完的疙瘩,越挠越痒,有的还很难消下去。
除了会吸人血,看似没有任何作用的蚊子,为什么不考虑彻底消灭呢?
今天,辟谣君就借着“消灭蚊子”这个话题,带你一次性解决以下问题:
除了痒痒,蚊子还有什么更大的危害?有没有消灭蚊子的实验和计划?蚊子对人类和环境就一点好处也没有吗?蚊子一旦消失,会对生物链产生什么影响?常见的驱蚊谣言有哪些?怎么样才能科学驱蚊?
蚊子带来的危害,远不止“痒痒”一个
首先说,蚊子带来的危害确实不少。
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传染疾病,都是由蚊子进行传播的,严重可使人致残、致死。
全球每年患疟疾的人数高达3亿到5亿,因其死亡的人数达到了恐怖的150万到270万,其中5岁以下的婴幼儿死亡人数达到了100万。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疟疾在许多国家大肆传播,登上了世界八大致命疾病的宝座,是非洲的头号杀手。
去年新加坡累计登革热确诊病例达35315例,累计死亡病例达32例,是新加坡有记录以来累计确诊登革热病例数最多的一年。
这些惨痛的代价都是与蚊子分不开的,所以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灭蚊的课题上绞尽脑汁。
想控制蚊子数量?科学家早就开始相关实验了
为了阻止蚊子传播疾病,除了杀虫剂,科学家们还尝试过用真菌控制蚊子、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蚊子,甚至还给蚊子喂过减肥药,试图减少蚊子的吸血频率……
19年7月,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线了一篇论文,报告了一项重要的实验结果——在中国广州,科学家们将一种蚊子“几乎完全消灭”。
过往实验中,科学家们尝试过用辐射、细菌感染蚊子,后者在小规模试验中效果很好,但在大规模试验中还是有风险的。
而这次的实验,科学家们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先感染细菌,再用低剂量辐射让蚊子不育。
随后,在指定的隔离小岛投放这种经过改造的蚊子。连续两年后,检测到野生蚊子数量锐减90%左右!经过分析,仅剩的蚊子可能是从研究地区之外的地方,随着人类活动迁移进来的。
而且,从岛上居民的直观感受中也能反映出蚊子确实有减少:蚊子的叮咬率下降了80%-90%+不等。
此前,美国Alphabet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为了解决蚊子传播疾病的问题,将45万只蚊子做了绝育处理并投放到了巴西,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当地的蚊子数量不减反增,甚至还产生了新一代的变异蚊子,繁殖能力变得更强。
《自然》的评论说,要完全控制携带疾病的蚊子,恐怕没有哪种单一的策略可以做到,多种方法的组合叠加才可能最有效。
因此,如何才能彻底的控制蚊子对疾病的传播,依旧是个待解决的问题。
那能不能彻底消灭蚊子这个物种呢?
在此之前,我们先确认一个问题——
蚊子对人类和环境没有一点儿好处?不尽然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人还分好人和坏人。
例如大部分的巨蚊还是我们的盟友:它们的幼虫以其他蚊子的幼虫为食。
此外,在以血液为食的蚊子中,偏爱人血并能携带恶性疟原虫的蚊子只有5种,如果对蚊子赶尽杀绝,受到伤害更多的将会是那些无辜的种群。
台湾大学的昆虫学系助理教授薛马坦表示:“在超过3500个蚊子物种中,大部分的蚊子都是素食主义者,花蜜、草汁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所以消灭这些和人类井水不犯河水的蚊子没有必要,甚至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蚊子的幼虫——孑孓(读 jié jué)对于大自然来说是过滤器一般的存在。
孑孓以水中漂浮的垃圾、碎屑为食,可以防止废物堵塞水面,这样水中的动植物就不会因为缺少氧气和氮气而死亡,如果没有蚊子,很多植物和生态系统也会消失。
所以,蚊子对于人类和大自然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如果蚊子消失了,生物链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世界上真的找不到一只蚊子,相信在几十年内对我们的生活不会有什么影响,还减少了被咬的烦恼,但一些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物种多样性也会减少。
在蚊子所处的食物链中,有一种鱼被称为食蚊鱼,偏爱蚊子的幼虫——孑孓,一条成鱼每天就可吞下2000只孑孓。当食蚊鱼没有了食物来源,它便会将矛头转向其他鱼的鱼卵、幼苗等。
如果食蚊鱼幼苗缺乏食物,生长缓慢,无法正常发育,也许还会成为其他捕食者的盘中餐。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北极苔原,它是世界上蚊子数量最多的地方。因为气候适宜蚊子繁殖,经常能够看到蚊子漫天飞舞的景象。
这些蚊子是当地候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蚊子不复存在,候鸟们也将会面临饿死的风险。
此外,蚊子还是传粉高手。它们吸食植物的汁液时,就会间接地帮助植物完成授粉。
例如美国的可可树,可可树结出果实就需要授粉,而授粉的主要工作者就是蚊子;北极的钝叶兰花,授粉工作主要也由雌性伊蚊来进行。
可见,在环环相扣的生物链中,如果蚊子消失,那么以蚊子为食的动物、靠蚊子传粉的植物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让蚊子全部灭绝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蚊子所属的双翅目的生物大约有100万个物种,就算蚊子消失了,也会有别的动物来补位。只不过那些受到生态圈影响的生物,能不能撑到这个物种的到来呢?
消灭蚊子,难点在哪里
蚊子和蝗虫不同。
对于蝗虫,我们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蝗灾区放养鸡鸭鹅这类天敌,减少蝗虫的生存地,再控制它们的食物来源,就能够很好的控制蝗灾。
但蚊子,一个是数量太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想要灭绝蚊子需要花费的成本太大。
二是蚊子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卵在无水的情况下可以活6个月,并且可以分批孵化,每只雌蚊子一生当中可产卵1000-3000个,只要水源温度合适,只需要几周,就能够成长为可以再繁殖的蚊子。
三是,只要有植物存在的地方,基本上就会有蚊子的身影,所以想要彻底消灭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我们身边的蚊子百害而无一利,但改变其生物基因,有可能打破了自然条件下的秩序,产生变异的情况。
所以我们当前的目的就是防止蚊子传播疾病。
对于一般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尽量避免蚊子叮到我们。坊间流传着很多关于蚊子的谣言,下面辟谣君就为你解读常见的几个:
蚊子偏爱O型血?
并不是。
实际上,蚊子对人体散发的二氧化碳比较敏感。即使距离很远,它都会循着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散发的乳酸、氨气等气味而来。所以蚊子在发动攻击时,更偏爱运动、爱出汗、肺活量大、呼吸沉重的人,以及孕妇和一些生理期的女性,与血型、性别等并无直接联系。
手机驱蚊软件可以驱蚊?
并不能。
有些app声称自己的原理是利用雌性蚊子怀卵过程中会回避雄蚊子的特性,通过模仿雄蚊子的超声波来达到驱蚊效果。
但实际上,一是并非所有种类的雌蚊都会拒绝多次交配。二是,不同品种的蚊子,翅膀震动频率和声波频率范围有差异,所以软件模拟的声音很难对所有蚊子都有效。
猪笼草可以吃掉蚊子?
并不能。
猪笼草的主食是蚂蚁之类的喜欢糖的动物。在家里养猪笼草,最多能诱捕到一些以植物汁液为食的雄蚊,对吸血的雌蚊是无效的。
怎么样才能科学驱蚊?
家里可以考虑安装纱窗纱门等,卧室也可以使用蚊帐。
可以使用电子灭蚊器、蚊香、驱蚊喷雾等。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荐,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驱蚊酯(IR3535)、柠檬桉叶油这四种成分可以有效驱蚊。购买驱蚊产品时,记得在成分表中寻找这四种成分,包含其中一种即可放心购买。
外出时穿浅色衣服,可以有效防止蚊子叮咬。
家里可能积水的地方要尽量清理:比如花盆下面、厨房、卫生间等。
全面消灭蚊子可不可行?专家分析相关阅读:
恨它就要消灭它?专家:蚊子并非一无所用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冯伟民
蚊子并非一无所用。蚊子至少有几个优点值得赞赏:一是蚊群中不全是吸血鬼,有一半的蚊子不叮人;二是雌蚊是了不起的母亲,承担着不可思议的抚养任务;三是蚊子保卫着热带雨林,守护了无数生灵,间接起到了保护地球家园的作用。
夏日已逝,你对蚊子的仇恨是不是又多了几分?就在夜深人静,人们睡意渐浓之时,它们开足马力,挥动翅膀,瞄准目标,调好蚊喙刺叮的方向,往你裸露的皮肤上俯冲,然后贪婪地饱饮你的鲜血。离别的时候,还不忘用“嗡嗡嗡”的环绕立体声在你耳边提醒:它又赢了--而你失了血、失了眠,可能还失去了作为智能生物的尊严。
更可恨的是,这种纤小飞虫,以蚊喙为刺吸式口器,不仅叮你、吸你血,还大肆传播病原体。被蚊子叮后,被叮者的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甚至得病,常见的有疟疾、登革热、脑炎以及其他不知名的病,它们造成了人类极大的痛苦。
有统计显示,每年有70多万人因被蚊子传播的病毒感染而死于非命。因此,在大部分人看来,蚊子这种生不能做事、死不能入药的家伙,已成为动物伤害人类的“第一杀手”。
那么,人类是否该采取有力措施,消灭蚊子甚至干脆灭绝它呢?
蚊子的演化
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人,肯定对影片中科学家利用远古蚊子体内的血液,提取恐龙基因信息,成功培育和复活恐龙的情节记忆犹新。然而,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DNA(脱氧核糖核酸)通常不会在石化过程中保存下来。换言之,即便这只蚊子吸食了恐龙的血,科学家也无法用它来复活恐龙。
但有一个事实是,在恐龙称霸大陆的中生代,蚊子确已出现。有一种被称为恐怖虫的蚊子近亲,与蚊子同属于双翅目。恐怖虫像现代缨翅蚊那样,从蛹羽化后可能经过短暂飞行就脱掉翅膀,进入水中交配。有科学家认为,恐怖虫可能寄生于带羽毛的恐龙体表,用钳状后足抓握恐龙羽毛的毛根。
近年来,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领衔的团队,对陕西和新疆三叠纪两个昆虫化石群开展了深入研究,证实了如蚊子、蝴蝶、苍蝇、蛾子等全变态昆虫和水生昆虫,在约37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晚期经历了快速辐射和多样化过程。
更神奇的是,科学家在多米尼加共和国距今3000万到2000万年前的琥珀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蝙蝠蚊化石。这种蚊子以吸食蝙蝠的血液为生,它们只会在交配的时候离开宿主。
另外,美国昆虫学家在美国蒙大拿州西北部距今4600万年前中新世页岩中发现了一块神奇的远古蚊子化石,其胃部竟然残留着血液。因为科学家在这个昆虫的腹部发现了高浓度的铁,而铁的来源是血红素,血红蛋白能够输送氧。这一发现表明蚊子至少在4600万年前就以血为食。
远比人类历史悠久的蚊子已经演化了至少两亿年,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强度不等的生物大灭绝考验,充分证明了它们的顽强和坚韧。至今,在全球仍有大约3500个种类。虽然只有数百种会刺叮人类,但蚊虫几乎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它们栖息于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大都孳生于水中,不同性质的水质和积水类型孳生不同种类的蚊虫。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是蚊子最肆意横行的活动空间。
要不要灭绝蚊子
在许多人看来,体长不足15毫米的蚊子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又是灭也灭不完的“小强”,十分难缠的“对手”,不折不扣的害虫。
事实上,并非所有蚊子都吸血,也并非所有门类的蚊子都害人。在蚊子大家庭中,只有一部分会刺叮人体;在雌雄蚊子中,也唯有雌蚊会吸血。因此,伤害人类的账,不应算在整个蚊子家族身上。
其实,蚊子家族中也不乏大蚊、巨蚊之类的益虫。另外,由于雌雄蚊子食性不同,雄性蚊子并不吸血,而是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因此,至少有一半蚊子是不刺叮其他动物或吸食动物鲜血的。
雌性蚊子虽然吸血成性,但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繁衍后代。雌蚊在交配后产卵,一窝就是200个,一个夏天一只雌蚊可产10窝卵。蚊子妈妈见人就叮,是因为它需要从血液中获取大量蛋白质去抚养数以千计的宝宝。而且,蚊虫对刺叮对象也有偏好,如汗腺发达和体温较高的人、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新陈代谢快的人、化过妆的人、孕妇和饮酒的人等。
科学家发现,自然界有很多植物都是通过蚊子授粉从而进行繁殖的,比如可可树。总共有数千种植物把蚊子当作传粉昆虫。显然,蚊子作为媒介在不同生物的互助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在生物界的食物链上是有用的一环,它的生死存亡牵动着许多我们平常较少关注的层面。
一个人们可能难以相信的事实是,雨林中蚊子传播各类疾病的威慑力,使人类不敢贸然进入雨林,于是,蝴蝶、草丛中的虫子,还有成片的植物,才得以不受到侵扰,从这种角度来说,雌性蚊子也在保卫着甲虫、蜻蜓、菌类、蕨类的生存环境。环顾我们身边,蚊子多的地方,也多是树茂草丰、生机勃勃的生物乐园和避难所。
所以,蚊子并非一无所用。至少有几个优点值得赞赏:一是蚊群中不全是吸血鬼,有一半的蚊子不叮人;二是雌蚊是了不起的母亲,承担着不可思议的抚养任务;三是蚊子保卫着热带雨林,守护了无数生灵,间接起到了保护地球家园的作用。
也许你还是想将蚊子除之而后快,那就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蚊子了,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和场景呢?
蚊子灭绝必然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大量鱼类、燕子、蜘蛛、蝙蝠、青蛙、蜥蜴等会失去重要的食物来源。蚊子的灭绝对于靠捕食鸟类和昆虫的动物也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像一天要吃掉约500只蚊蝇的燕子,在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下,将逐渐失去较大的虫源。此外,如若失去蚊子,数千种植物也将失去传粉昆虫,其导致的连锁反应将影响一大批其他昆虫,而昆虫的损失无疑将导致食物链的断裂。
假如蚊子灭绝了,更多的地方将被人类占领,本来就拥挤的地球会变得更加拥挤。此外,没有了蚊子的世界,灭蚊行业也会随之消失,失业者可能不计其数。
那么,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况,人类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所幸,现代科技正在帮助我们有效应对蚊子。
科技带来的希望
以蚊制蚊,控制蚊子种群。近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报道了中国研究者的一项重要成果--利用名叫“沃尔巴克氏体”的微生物对蚊子进行改造。这种共生菌会影响蚊子的生殖:当雄性感染,而雌性未感染同种沃尔巴克氏体时,它们交配后将无法繁育后代。同时,他们还用辐射的方法为携带同型沃尔巴克氏体的雌蚊绝育,进一步确保了减少蚊子种群的效果。
中国科学家创新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厂”,2016年首批就已经生产出50万甚至上百万只绝育雄蚊,它们被分批释放,成功地把沃尔巴克氏体转到被登革病毒和疟原虫控制的蚊子中,建立起了稳定的共生关系,并消灭了广州两个河岛上几乎全部的白纹伊蚊(一种传播病毒的攻击性和生命力很强的蚊子)。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报告指出,转基因蚊子在环境中逃逸、存活与繁殖的后果已被广泛研究。他们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修改雄性伊蚊的基因,并将其投放到野外后,可导致与其交配的野外雌蚊产下的幼虫早亡,从而达到减少伊蚊数量的目的。在巴西、巴拿马及开曼群岛开展的实验显示,这种转基因蚊子可使实验区的伊蚊数量减少超过90%。
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对蚊虫的吸引力隐含遗传因素,这种现象很可能源于基因对人类体味的控制。虽然这只是一项探索性研究,但它提供了令人兴奋的信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蚊子的密切关系是如何演化的。这一发现也有望最终帮助科学家通过更好的方法控制蚊虫以及通过蚊虫传播的疾病。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类将在应对蚊子带来的危害上有更多更好的手段。然而,蚊子一旦有朝一日受到人类的控制,蚊子的大量消失又会在自然界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人类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文章转载自:百禾星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