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距离首批试点产品落地至今已将近8个月,理财公司在养老理财领域布局逐步深化,产品发行步入常态化阶段。
7月25日,工银理财正式发行“颐享安泰固收类封闭型养老理财产品”。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也在同一天结束最新一期养老理财产品募集。
此外,备受市场关注的第二批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也进入监管审批流程,有望近期发行。《华夏时报》记者从一家理财公司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产品预热工作已经开启。
第二批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蓄势待发
今年3月1日,养老理财试点正式由“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构”,试点机构新增“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6家理财公司。
如今,距离第二批理财公司获批试点资格已将近5个月,关于其养老理财产品发行计划备受市场关注。
记者从理财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目前产品已申报监管审核,部分产品或有望近期发行。一家理财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该公司正在做养老理财产品的预热工作,包括文章和视频等,产品具体信息还在审核中,届时将对外公布。
另一家理财公司工作人员也透露,已根据监管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和报备。此外,记者联系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其中,中国银行一支行理财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已初步确认到相关产品,但具体细节还未披露。兴业银行一支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该行老款养老产品早已停售,但目前不清楚新产品具体发布时间。
虽然具体发布时间未定,但对于养老理财产品的设计方案,此前已有多家机构进行过披露。产品在设计理念上大多突出长期性、稳健性、普惠性等特点,风险等级相对较低,投资门槛相对较低,1元起购,期限相对较长。
交银理财曾透露,即将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1元起售,产品期限设计上超过5年,通过低波稳健的策略配置及平滑基金、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等风险保障机制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中银理财方面也曾提到,在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的优势,采用符合养老需求的长期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追求客户养老资金的长期稳健增值。
“将严格遵照试点工作安排,推动产品创设、投资管理、风控机制、管理制度、运营托管等工作高效、有效落地。尽可能早地为理财客户上线优质的、具备信银理财特色的养老理财产品。”信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比于普通理财产品,养老理财试点产品收益相对稳健,期限长,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投资策略、信息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养老理财产品更适合一些具有养老金投资需求,对流动性偏好相对不高,偏向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探寻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2021年12月3日,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亮相,我国养老理财试点正式开闸。
周茂华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推出标志我国“真”养老理财产品市场起步,为市场树立产品“样板”。
如今养老理财产品步入常态化发行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养老理财产品认购金额超600亿元。目前,市场上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共计30只,均为首批获试点的4家理财公司发行。
从已发行产品来看,这些养老理财产品均为1元起购,5年期封闭运作,其中16只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在8%至8%之间,即倡导了长期投资,又兼具稳健投资特性。
而随着试点机构的不断扩围,理财公司在保证更安全、更稳健的情况下,如何让产品实现多样化、差异化成为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
“当下,养老理财产品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化路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理财公司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从投研能力、细分客群、产品服务等方面探索养老理财产品的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之路。
董希淼提出,比如考虑到5年封闭期较长,可以探索按照定期开放、每笔投资资金最低持有5年进行产品设计;可以参照基金定投,探索推出养老理财定投产品,按照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形式设计产品。下一步,还应针对养老理财产品特点,健全未到期理财产品转让机制,建立理财产品转让市场,通过市场化转让等方式满足部分投资者流动性管理需求。
今年初,建信理财首只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建信理财安享固收类按月定开式养老理财产品,正式募集发行。这是四家试点机构发行的第一只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
建信理财方面介绍,开放式养老产品不提超额报酬,运行一年后每月分红;产品按月定期开放申购,满足投资者差异化的养老资金需求。
同时,产品支持智能定投,可实现自动扣款申购。值得注意的是,60周岁以上客户可不受最低持有5年限制,可在产品开放时间段内申请赎回。
此外,首批四家试点理财公司均提出,将在一年乃至更长的试点过程中逐步丰富养老理财产品线、优化产品方案、拓宽产品渠道。
在拓宽产品投资范围方面,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国际实践来看,通过跨资产类别、跨市场分散投资策略实现对冲风险、锁定收益的成效显著。目前养老理财产品可投资产范围分散化程度仍可提升,不仅是现有的固收类和权益类资产,私募股权、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在未来建议都可纳入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范围。
董希淼认为,在目前基础上,商业银行应着眼于养老市场长远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抓住资管、存款、托管等直接业务机会,挖掘账户、发卡、结算等间接业务机会,推动健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