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财经原创出品
记者 任娇 罗东骏 宋美璐
文化产业是北京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既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7月25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力争打造成为文化领域的全国性品牌论坛。
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北京市文化实力有多强?北京文旅资源有多丰富?居民文化消费有多繁荣?新京报贝壳财经用数据揭秘北京文化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1.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如何?
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北京坚持“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立足全国文化中心,持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 “2021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北京连续六年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保持第一。
2020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始终居于全国首位。2021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568亿元,在全国占比约15%;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584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90%。
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1-12月,全市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0245亿元,同比增长26%;对全市文化企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2%,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9个百分点。
北京文化投融资领域继续领跑全国。2021年,北京共计新增14家上市文化企业,在全国占比三成,位居各省市第一。全年共发生融资事件531起,首发融资规模高达 741亿元,融资规模与案例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2.北京文化氛围有多强?
年均办展活动上千项观众满意率达954%
书店之都、博物馆之城、文艺之城、国家一流科学城、双奥之城……这些北京城市名片,背后折射出北京雄厚的文化硬实力。
在文化生产与供给中,北京多个指标位列第一,譬如北京的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数量皆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公共文化设施较为齐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的204家备案博物馆中,年均举办展览600多项、活动上千项,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观众满意率达954%。
同时,北京市的其他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也更加便民,北京市民只需十五分钟的步行时间,就能接触到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形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北京是国内“书香味”最浓的城市之一。知名书店在北京俯拾皆是,如“三联韬奋书店”“王府井新华书店”“PAGE ONE”等等。今年,东城区还推出了“国潮风尚”“书映百年”等五条“书香之城”探访打卡路线。广受市民欢迎。
为了让市民群众更便利的享受图书资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动员统筹了7077个数字文化资源库,为市民提供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北京市民与百万藏书只有一“卡”之隔,读者云端即可在线享受书香。
以首都图书馆为例,拥有 “一卡通”读者卡的市民,使用该卡就可以登录市、区两级数字图书馆,查阅近700万册电子书、1500种期刊、300余种报纸和1460.3万篇学术论文。
北京的视听产业一直名列全国第一。这里诞生了无数追梦电影人,也诞生了不少名剧名作。“北京出品”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作品数量也稳居全国第一。
北京的线上演出和线上文化活动发展势头也同样强劲。由于疫情影响,线上演出持续增长。北京的线上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去年北京线上举办文化活动6535次,参加5551万人次。
3.北京文旅如何释放新活力?
打造“北京微度假”品牌 百条主题路线促消费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市民更爱短途出游“微度假”。2021年,北京市旅游人数5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2%,恢复程度好于全国水平22%。
顺应文旅消费新趋势,北京实施“文旅消费五十百百千”工程,推出10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100个新晋网红打卡地等,打造“北京微度假”新品牌,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今年7月,北京还向消费者发放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京郊住宿消费券。
夏日来袭,北京的亮马河、三里屯、京郊度假胜地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烟火气。这与北京不断完善文旅消费供给,促进京城文旅消费复苏分不开联系。北京从供给端发力,通过打造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数字文旅产业、红色旅游和冰雪旅游等促进文旅消费。
北京市还通过惠民文化季、消费券补贴、推出《北京文化消费促进行动管理办法》等形式促进文化消费。北京惠民文化季自2013年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10届。今年7月北京惠民文化季再次启动,市民可通过“北京文惠卡”领取“文惠券”等途径畅享北京丰富的文娱资源和文旅活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历年数据发现,2020年、2021年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参与人次比往年剧增。2021年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参与人次是2013年的近7倍。
责任编辑:李墨轩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