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G,目前大家对于部分药品调出地方医保目录 会影响患者用药吗?的消息都颇为感兴趣,那么小G也是特地去收集了一些关于部分药品调出地方医保目录 会影响患者用药吗?方面的消息来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快速了解到具体的来龙去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看下面的内容哦。
国家医保局回应称,全国各省份“消化”的地方增补药品在现有国家医保目录内都有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替代药,调出影响不大
近日,有媒体发布“部分药品年底将调出地方医保目录”等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建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4年间507个新药好药被纳入目录,且通过谈判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已今非昔比。
那么,这些药品为什么调出医保目录?目录调整是因为医保基金不足吗?会不会影响患者用药?《工人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负责人。
这些药品为何调出地方医保目录?
据介绍,在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之初,针对当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少、地区间用药习惯差异大的情况,国家允许各省份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等实际情况,自行增补部分药品,但不能超过国家目录“乙类药品”数量的15%,这是针对当时医保环境的权宜之策。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地方增补药品基本都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意义不大,反而造成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碎片化,影响医保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和平衡性。
因此,2020年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此后,国家医保局综合考虑各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临床和群众用药习惯、药品更新换代周期等因素,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补药品三年“消化”计划,即从2020年开始,按照第一年40%、第二年40%、第三年20%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药品,到2022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列入今年工作任务。
该负责人表示,基本统一全国医保用药范围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药品购买市场,更好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作用,为更多新药好药及时调进医保目录腾出空间,也有利于提升群众异地就医便利性,改善医保服务体验。
医保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针对外界对于“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基金不够用了”的猜想,该负责人回应称,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88万亿元,支出4万亿元。总体上看,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正是在医保基金的有力保障下,才实现医保用药保障范围明显扩大、水平显著提升。
该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已有1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前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补药品的“消化”任务,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其余16个省份药品“消化”的完成时间为今年年底。也就是说,到2022年底,全国所有省份都将完成地方增补药品“消化”工作,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对患者用药影响不大
对于北京市第三批“消化”药品“调出药品含氨氯地平、布洛芬等”引发的社会关注。该负责人表示,这存在一些误解。
本次北京市调出的“氨氯地平”,实际上是“氨氯地平滴丸”,临床上氨氯地平主流剂型是片剂或胶囊,有数十家企业生产,且一直是医保目录内品种,调出的滴丸剂临床几乎没有使用。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6月,北京医保基金实际支付氨氯地平各种剂型费用近3亿元,而滴丸剂型为0。
涉及的“布洛芬”,实际上调出的仅是“布洛芬凝胶”,现有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布洛芬”有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软膏等多种剂型,完全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该负责人明确,总体上,包括北京市在内,全国各省份“消化”的地方增补药品在现有国家医保目录内都有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替代药,调出影响不大。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加强对全国各地药品“消化”工作调度,指导各地做好地方目录和国家目录的转换衔接,引导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国家目录中选择更好的替代药品,避免对临床用药造成影响。
内容来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