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刺杀蔡文姬(曹操为什么刺杀董卓)

导读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曹操为什么刺杀董卓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曹操为什么刺杀董卓...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曹操为什么刺杀董卓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曹操为什么刺杀董卓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曹操刺杀董卓的桥段。

我每每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疑问,按说以曹老板的身手,就算被董卓有所察觉了,一刀下去依旧能杀死董卓,最不济砍伤也是可能的吧?

但是,曹老板没有这么干,他反而上演了一部献刀的戏码,从而成功脱逃。

未经芝士回精答走允期许不得转载本文但内容,能否则将视为侵权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曹孟德,自然也不例外!

们而理应又立文次己教离华非响专。

真要是为了国家大义,曹老板绝对不会计较行刺失败的后果,一定会全力以赴,就算那时候董卓刚睡醒,就算董卓塌上有铜镜,这都不是理由,若曹老板挥刀拼命,很可能后面就没董卓什么事儿了。

同样是一场刺杀,我想起了张良。张良的误中副车,也让许多人扼腕叹息,也是秦始皇命不该绝吧,亦或是老天觉得秦始皇本来命不久矣了,就不让他死在张良的石头下了。

张良费尽心血,散尽家财,遍访名士,立志除掉嬴政。他不但敢想,也敢做,只是博浪沙行刺,运气不佳,没有得逞,之后,张良幡然醒悟,自知个人力量有限,才加入义军跟天下有识之士联合,共同讨伐暴秦。

中会能所民样公管,组积节选写院派育。

和张良比起来,曹操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刺杀者。或者说,曹操和张良的出发点从一开始就不同。张良为国恨家仇,自然不留余力。而曹操更多是为了“名望”。

曹操有名望吗?有!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名声一时响亮。

加之当时的名士对于曹操还是很推崇的。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董卓入京城,人心惶惶、天怒人怨,这个时候曹操行刺杀之举那就等于是为天下看董卓不爽的人除了一口气。尽管曹操其实真没干嘛,还把王允的七星宝刀给赔进去了。但曹操收获了巨大的声望、扬名天下。

曹操逃离洛阳,一路狼狈不堪后到了陈留。在陈留,曹操高举义旗,声势空前,天下百姓提起曹操,无不举手称赞,至于曹操有没有真的行刺董卓?这些谁还理会?

至于曹操行刺的动机是什么,这件事,只有当事人知道,但是,曹操的确没有真正的行刺,就算被董卓发觉,当时他距离董卓咫尺之遥,只要出手,就算胡乱的往董卓身上劈砍,也有很大的机会除掉董卓,可是,曹操却很理智而果断的放弃了。

之前在王允面前,曹操信誓旦旦的保证道“杀董卓易如反掌,你把宝刀借给我,我马上把董贼的头割下来悬挂在东门,以谢天下,虽死不恨!”

这句话,说的慷慨激昂,信心满满,看得我热血沸腾啊!“虽死无恨”这四个字也表明了曹操悲壮决绝的决心。

然并卵,这句话,仅仅是曹操对王允的鼓吹,说的天花乱坠,仅仅是博个美名。

如果曹操真的为了社稷,一心除贼,心怀必死的决心,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至少,就算行刺不成功,也能让董卓身上见血。

曹操一点也不傻,行刺董卓,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就算成功了,吕布能放过他吗,就算把吕布杀了,董卓府中的护卫能放过他吗?就算杀了董卓,又杀了吕布,又从护卫中杀出血路,那就真的能安全吗?说不定到了最后,还会被王允给干掉。

何况,王允什么都不做,就要瓜分胜利果实,这也不是曹操希望看到的。但是,只是做做样子,曹操却受益无穷!

何况,行刺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杀了董卓,杀掉吕布,从护卫中杀出重围,这可能吗!

所以,只要曹操真的敢行刺,他活命的机会,一定是0!

曹操极为精明,做任何一件事,他都会考虑利弊得失,想的清清楚楚,杀董卓,百害无一利,不杀的话,却能让他受益无穷!

当然了,曹操有没有考虑各种得失,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但无论如何,曹操以刺杀之举扬名天下,是没有疑虑的。就算曹操没有刺杀的想法,但无疑曹操确实是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做刺杀这件事。

以上的猜测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测。各位看官也可以分享看法,越辩越明。当然,有不同意见的,请轻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