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浪新闻
北京突发疫情,青年们积极响应,快速集结,在信息登记、秩序维护、物资分配、核酸采样等岗位,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力量他们在城市的防疫一线,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市民健康和城市安全
新华社 图文无关让志愿工作成为香饽饽
朝阳区劲松西社区七区自临时管控以来,迅速招募起一支居民志愿者队伍,配合医务工作者、社工和物业人员,让这个4000多人的小区核酸检测越来越高效
5月9日,朝阳区开始新一轮核酸检测早上7时,劲松西社区七区的20多位青年志愿者就集合起来,领好物资、做好防护措施后,分别前往各自的岗位有人拿喇叭“喊楼”带居民下楼做核酸,有人协助医务工作者登记信息,有人维持现场秩序……到下午1时许,这个4000多人的小区核酸检测工作已基本结束
志愿活动的发起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医生李江涛告诉记者:“4月27日的那次核酸,由于人手不够,居民排队时间较长,现场秩序也不好我就想着怎么能帮帮忙,于是就想到招募居民志愿者”
4月28日一早,李江涛就先拉了几位邻居建起了志愿者群,把二维码发到小区的各种微信群里,还打印了贴到布告栏里让他没想到的是,居民们对这样的志愿活动特别积极,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如今的109人,每天还不断有人要求加入人数越来越多,每次核酸检测时,李江涛都限定志愿者的名额结果,每天的志愿者名额都成了“香饽饽”,得靠抢才有可能加入队伍
“志愿者都特别给力,没人怕辛苦”前几次测核酸,两位年轻的女志愿者把没有电梯的单元楼都包了,穿着防护服跑上跑下,通知每户居民“那几天特别热,完成之后,她们浑身都湿透了”可至今,也不知道她们的名字
帮助社区优化工作方法
从4月30日开始,王彦杰便下沉在丰台芳星园三区,参与基层防疫工作王彦杰是一名法官助理,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名干部辅助核酸检测、数据录入、为居民答疑解惑……在基层防疫工作中,王彦杰挥洒汗水的同时,也收获许多感动
“4月29日一早报名,当天晚上10点半就接到了第二天前往社区报到的消息”王彦杰说连轴转的10天里,最难挨的是高温天气下沉干部在专业医务人员的要求下,要严格按规定穿脱防护服,但天热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让人十分不舒服“最热的时候,一穿上防护服,感觉整个人都快窒息了”
5月3日那天,气温飙升由于王彦杰所在的核酸检测点周围空旷,没有遮挡物,十分炎热,不少居民前来关心询问“参加疫情防控以来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居民看不清穿着防护服的我们,但我们和居民心与心的距离却很近”王彦杰说
王彦杰告诉记者,与自己日常从事的司法审判工作相比,社区和防疫工作更需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社区的工作比较繁琐,也切实关系到每位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个时候必须主动优化工作方法,做到换位思考,才能让大家接受得更快一些”
新闻快评
用青春的速度同病毒赛跑
北京疫情防控的战场上,青年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
据本报报道,“85后”李悦是朝阳劲松磨房北里社区副主任,在农光东里甲10楼封控后,他手提肩扛给老楼居民送菜,正好被记者拍下,于是有了那张“大白”手里拎着菜、腋下夹着菜,向前行走的刷屏照片;今年23岁的刘国强参与对通州区8所幼儿园的精细化消杀工作,做好安全提示,进行安全检查,接受采访时不谈苦与累,却说“为社会奉献自己我觉得很有价值,也能帮助自己成长”;在这个“五一”假期,协助延庆区康安儒苑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青年社工霍然,最早的一次上岗是凌晨4点半,每天要接打150多通流调电话,“手机都不能离身”
首都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刻,需要上下同心、团结抗疫为了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链,北京市部署了一系列严格有效的防疫措施随之而来的,无疑是防疫工作者的日夜奋战:核酸筛查频次加密,维持秩序耗费精力,流调工作千头万绪……无论是在核酸检测、收治患者的“大白”队伍中,还是在运送生活物资、维持社区秩序的志愿服务队伍中,都有北京青年奋力拼搏的身影他们中,有人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在朋友圈感慨:“我又见到了凌晨2点的月亮”;有人在群里给自己鼓劲儿:“起来吧,去布置核酸现场”对于他们来说,一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据统计,北京市16区及经开区青年志愿者、400多名社区青年汇社工,以及市区两级多个部门的青年干部加入到疫情防控队伍中,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用青春的速度同病毒赛跑,展现出不怕苦的状态、不懈怠的姿态他们为战疫贡献价值的“个人实践”,更新着曾被贴在身上的“个人主义”标签;他们同向而行的整齐脚步,一改众人眼中“特立独行”的刻板印象他们身上的朝气、灵气,就是首都防控的信心和力量,是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是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不仅是在北京,在全国各地防疫一线,在各领域没有硝烟的战场,一名名青年将激情变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行动,把热血化作贡献社会的力量;他们扛起责任的肩膀,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现了青春年华的激昂风采,刻画了青年群体的优良形象
(原标题:青年人回到社区贡献力量)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徐英波 徐慧瑶 辛音
流程编辑: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