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统一平台说“普通话”让医保信息驰上高速路

导读【导读】:近日,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

【导读】:近日,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医保药品、医保医用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动态维护窗口于6月27日开通试运行,开放数据信息采集渠道,以实现信息业务

近日,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医保药品、医保医用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动态维护窗口于6月27日开通试运行,开放数据信息采集渠道,以实现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动态维护。

重点工作建立统一平台形成通用语言

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加快推进医保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只有数据编码标准统一,实现数据互认,才能够形成全国层面、区域层面的大数据,进行大容量的数据分析测算,为医保筹资、待遇保障、支付制度、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基金监管等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从而促进医保精细化的科学管理,加快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

建立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将对促进医改、解决我国医改难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大的层面来讲,利用技术性手段建立全国性系统,对国家治理体系,对医保经办工作,都能有所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表示。

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构建医保标准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具体来说,可以实现三个贯通:一是实现医保业务之间的数据贯通。二是实现各统筹区之间的数据贯通。统一编码后,可以实现各地数据互认、信息互通,有效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等工作。三是实现国家和各省之间的数据贯通。统一编码后,能够实现全国共用一个标准、共享一个数据池,有利于形成全国层面的医保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

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建设采用云+中台的技术方案。采用这种方案,有利于减少信息系统相同模块的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强耦合,具备更强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医保信息量大、高频应用场景多等特点。

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基础平台和医保信息系统。通过搭建全国版医保信息平台,解决各地信息系统碎片化、业务功能差异大等问题,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内的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交流,促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交换与安全共享,真正打通三医联动通道。

二是打造全国统一的医保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服务均等。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为依托,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技术手段,按照统一经办、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原则,实现医保业务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同时,促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三是发挥大数据在医保治理体系中的推动作用,提升治理能力。通过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数据仓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在保障基金使用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基金使用的合理性,促进医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发挥医保控费的有效性,提高医保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具体成果四项编码标准已完成

当前,国家医保局已完成四项编码标准,分别是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医保药品、医保医用耗材。

对于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分类与编码,北京大学副教授简伟研表示:当前完成的医疗保障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标准符合规范,有较好的实用性,将有效提升医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医疗服务项目分类与编码最主要的特点是编码全兼容、结算不影响。项目组在调研时发现,全国超过80%的省市执行2001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有部分省新增项目参考执行2012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据此,项目组以2001版为基础,参考2012版部分内涵规则,形成了全国医疗服务项目编码基准目录。随后,在各省市医保部门和专家的积极配合下,对全国各地医疗服务项目进行集中梳理、对比映射、逐项审核、逐条论证,根据行业专家共识,最终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项目分类与代码。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徐伟从医保药品分类与编码标准、建立标准库、建立数据库动态维护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医保药品分类与编码的有关情况。医保药品分类与代码遵循统一性、规范性、拓展性、编码与数据库联合使用原则。西药代码23位,中成药代码20位,由识别码、类别码、名称码、剂型码、规格包装码、企业码构成。对于建设标准数据库,工作主要分成以下三步。一是编制医保药品编码,建立基本数据集;二是数据收集、清理并赋码;三是实现码库结合。在建立数据库动态维护机制方面,项目组搭建数据库动态维护平台,保证统一及时准确地收集、汇总、更新药品数据;组建一支专业的动态维护团队,负责药品标准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同时建立审核专家库。

对于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复旦大学教授梁鸿从分类、通用名、材质规格、编码规则和方法等角度,介绍了有关情况。他指出,项目组遵循系统性、实用性、稳定性、唯一性的原则,侧重招标、采购和支付管理等职能,进一步明确耗材分类的定义、层级,规范分类标准,形成17个一级分类、176个二级分类和1073个三级分类。医保医用耗材通用名主要是为了解决医用耗材规格型号繁多,难以实现医保医用耗材科学、统一管理而研究创建的。根据专家广泛共识,形成9011个分类标准,易于识别、易于区分、易于管理。医用耗材编码分为5个部分,共20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下一步举措形成医保信息化一盘棋格局

为统一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化平台建设,国家医保局将做好标准贯彻实施。按照先试点完善、再推广普及的方式,稳妥推进各类医疗保障标准的贯彻实施;组建动态维护小组,搭建动态维护平台,开展医疗保障标准动态维护;利用标准化强化对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发挥信息化对标准化工作的提升引领;建立医疗保障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估办法;建立标准激励约束和优化改进机制,实施跟踪调查和检查评估。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项目的实施,统筹推进地方建设,确保标准一致、流程一致、接口一致、管理一致,最终实现全国医保信息互联互通。

二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技术,为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强化基金管理打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