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征求意见和修改后,新版《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已于4月15日由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
上一版《指引》始于股权分置改革开始的2005年,距今已有17年。17年来,无论是中国上市公司数量还是投资者结构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2021年发布的《指引》征求意见稿中修订了17条内容,另增加和删除各12条。而本次发布的修订后的《指引》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继续修改了22条,并将条款扩充至32条。
全面推行注册制是2022年证监会的重点工作,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指引》的及时修订发布,无疑将在注册制全面推行之际,助力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那这份修订后的指引究竟会给上市公司投关工作带来哪些变化?不妨做一下展望。
管理方式更主动
不论是2005年的版本,还是这次的修订版,主动性原则都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随着A股市场规模扩大,机构投资者占比增加,媒介传播方式多样化,都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尤其是在全面推行注册制以后,上市公司群体增长迅速,尤其在二级市场已经逐渐出现交投活跃度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许多中小市值公司因市值规模偏小,得不到大中型投资机构的覆盖,股东结构可优化的空间很大,可用的融资手段和条件也较大市值公司偏少偏差。
因此《指引》的出台,有利于推动企业投关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企业在做好主业的同时,通过自身投资者关系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让市场更加充分理解公司的业务逻辑,认可公司的投资价值,成为每家上市公司投关团队需要主动去实践的必修课。
团队建设更紧迫
注册制时代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市场环境与17年前相比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对团队人员结构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熟悉会计、法律、证券这三大核心领域的相关知识外,良好的媒体关系,相对广泛的分析师覆盖,综合的新媒体技能都是一个优秀的投关团队所需要具备的。
但与此同时,受董秘“高职低配”、公司人力财力投入有限、管理层对投关工作认知不深不重视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少上市公司的投关团队忙于应付日常信披,而无暇顾及更多能提升公司价值的工作,许多从业人员都有“事情繁杂,责任过大”的感受。
修订版《指引》的发布,对上市公司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完整、高效的投关团队提供了方向指引,或将促进上市公司决策层加深对投关工作的认知,从而在团队建设上加大投入,加速进程。
沟通渠道更多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平台的兴起,让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渠道从十几年前的打电话、网站延展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直播平台等新兴渠道。
修订版的《指引》“鼓励上市公司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近几年因新冠疫情影响,许多线下活动和交流受限,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也大部分搬到了线上。除了常规的网上说明会,一些公司还通过在线会议系统、视频直播平台、媒体网站开展投资者交流、产品及战略发布、云调研等线上投资者关系活动。
另外,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很多上市公司也在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平台开设了官方账号,通过制作播出各类不同风格的短视频,向投资者介绍公司业务、输出公司品牌、进行私域流量的粉丝沉淀。
股东管理更精细
上市公司的股东非常多元,既有个人,也有机构,既有国资,也有民企,既有产业资本,也有财务投资者,不同类型的股东关注点千差万别。这也要求公司相关人员在回应股东时,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关注点给出合适的回应。
《指引》第二十八条也提到,“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投资者关系管理档案,可以创建投资者关系管理数据库”。因此,对股东进行精细化分类管理,无疑将成为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的必备工作,为制定差异化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策略打下坚实基础。
交流频率更密集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意识的提升,投资者股东意识的逐渐觉醒,加上监管部门的倡导,双方交流的频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加快。
根据证监会的统计,2021年接近九成的上市公司召开了业绩说明会,较上年增长超过40%。另有数据显示,有接近20%的上市公司,每年召开1次以上的业绩说明会,而且比例随着市值增加而增大,500亿元市值以上的公司,召开多次业绩会的比例超过四成。
修订后的《指引》还列出了多种需要召开投资者说明会的情形,包括分红比例未达标、终止重组、有未披露重大事件、受投资者关注的重大事件等,这也意味着未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交流频率会更加密集。
沟通效果更看重
与2005版相比,修订后的《指引》将第一条中“加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的“信息”改成了“有效”,这也体现了监管层对新时期上市公司投资关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保证沟通有效?《指引》不仅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以及董监高要重视并参与投关工作,同时将投关主要沟通的内容由六类扩展到了九类,通过丰富互动手段来提升互动效果,还要求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做好监督和自律管理,对上市公司投关工作进行评估评价。
在效果导向下,互动平台上缺乏信息量的沟通或将减少,上市公司将倾向于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现场交流等多种沟通方式综合运用,以期更加全面立体传递公司价值,树立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口碑和形象。
投保工作更高频
投资者保护作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明确写进了新版《指引》中,“配合支持投资者保护机构开展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工作”成为投关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
每年的5月15日是投资者保护日,从过往经验来看,证监会投保局都会设置年度主题,包括中证投服、沪深京交易所以及全国股转公司等监管机构和交易所都会推出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投保投教活动。修订版《指引》的正式生效日期也定在5月15日,相信很多上市公司届时都会参与相关的活动,并将投保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来。
此外,《指引》明确要求对于投资者依法行使股东权利的行为和各项活动,上市公司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同时《指引》还要求,如投资者向上市公司提出的诉求,上市公司应当承担处理的首要责任,依法处理、及时答复投资者。
经营状况更透明
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指引》中多达10条条款涉及信披。除法定披露的信息以外,本次修订新增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以及公司正在或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等内容,都是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更加看重的信息。
有数据显示,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做出卖出决策时,“上市公司基本面出现拐点”这一原因排名卖出理由之首。近几年的白马股行情,抗疫股行情、新能源电池行情等均是围绕企业及行业基本面逻辑展开的,对中小投资者进行了深刻的投资者教育。
不少行业头部上市公司,除了做好法定信息披露外,也开始加强自愿信息披露。贵州茅台今年3月首度公布1-2月的经营数据,得到投资者充分认可。也引发很多上市公司纷纷效仿,加密对月度经营状况的披露频次,以期得到二级市场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支持。
未来在各行业龙头及大市值公司的示范效应下,自愿信息披露有望得到更多运营规范上市公司的响应,让投资更加看得明白,投得安心。
ESG分量更突出
在投关工作沟通本次新增的主要内容中,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ESG)内容是近年来双碳战略下上市公司日渐重视的部分。尤其是对有境外投资机构股东或者保险资管等中长期资金的上市公司而言,ESG做得如何,成为是否能进入其投资标的池的重要甚至一票否决的标准。
而目前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ESG工作大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整体ESG评级呈现中偏下的特点。不过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已经在加大在ESG方面的投入,披露ESG专项报告的上市公司从去年的30余家,今年截至4月中旬已经超过60家。
随着沪深交易所逐渐将ESG信息披露纳入考核,北交所也表示要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ESG信披要求,在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中ESG内容的分量或将持续加重。
投关服务更刚需
随着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要求日渐提高,投资者本身对上市公司了解的意愿空前增强,意味着上市公司要将投关工作做细做实,人力物力都要持续投入甚至扩大投入。但受制于团队规模、人员素养、工作种类繁杂等因素,相当的工作都需要外部力量来协助完成,此时第三方投资者关系管理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将成为市场刚需。
有数据显示,目前上市公司中聘请了第三方投资者关系服务机构的比例不足四成,且投放金额与企业市值规模呈现正相关状态,发展空间较大。随着修订版《指引》的逐渐落实到位,第三方投资者关系服务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行业头部公司或将凭借业内口碑,综合性的服务承接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