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收益和预期不符怎么办?影响基金收益的因素

导读北京时间2021年12月30日  近期随着市场回暖,有约四成权益型基金在过去两个月成功填坑。  明星基金经理们也不甘示弱,赵蓓、赵诣所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30日

  近期随着市场回暖,有约四成权益型基金在过去两个月成功“填坑”。

  明星基金经理们也不甘示弱,赵蓓、赵诣所管的基金创出历史新高,袁芳、葛兰距离新高仅一步之遥。而同为明星基金经理的董承非、郑澄然、李元博、茅炜等在近期回暖的行情中也没有讨到好处,被投资者疯狂吐槽。  事实上,刘彦春、张坤、葛兰、董承非、郑澄然、李元博、茅炜等人两极化的业绩表现,直接暴露的是基金经理不同的投资理念,深层次的原因是A股板块间的轮动:消费、医药板块持续走强,而TMT、科技板块却略输一筹。

  每一位基民都希望自己买的基金不管在怎样的市场环境下都是涨涨涨,但这天然就不可能。每一位基金经理都有自身能力的天花板,想面面兼擅长,每次都把市场节奏把握的准准的,也不可能。

  当基金在煎熬期时,不妨问问自己,当初看好基金经理的逻辑有没有变化?如果没有,要不试试再坚持坚持?

  一、什么原因?

  1、市场风格轮动

  我们见过这样的基金经理,过去两年的时候消费蓝筹疯涨,买个白酒买个家电可能就发了。而基金经理可能坚定看好中小创科技股,导致不但没有抓住这些热点板块的行情,而且业绩表现可能还很不好。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看好的行业和适合的风格,有的基金经理可能就是喜欢消费金融大蓝筹,有的基金经理就是喜欢新兴成长科技股。如果你发现基金经理的风格和大盘现在时兴的风格不太统一,那不妨想想自己究竟更看好哪个,再考虑要不要继续持有。

  股市短期的走势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今天有一个热点,明天又有另一个热点,这些此起彼伏的热点会使一小批股票布局契合的基金,短期业绩亮眼。但我们也知道,市场上的热点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投资中少一些噪音,少一些比较,或许我们不会把这个太当一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去深入了解,盲目更换基金去追涨,就有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短期热点型基金主要上涨的时段你没有享受到,热点散去之后,走上均值回归之路却被你碰到了。因为你的投资评价标准是短期的,那么你又会对新的热点基金充满热情,如此的短期主义与喜新厌旧会使投资者与真正长期优秀的基金无缘。

  2、基金经理投资策略不同

  其实像董承非这样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一直偏谨慎,涨幅不是特别亮眼,但波动小、回撤低是他的优势。

  兴全趋势今年也体现出了重防守,低回撤的特点,在2月到4月的下跌行情中回撤仅有12%,在主动基金中名列前茅。但是自从4月后半段到现在,兴全趋势走势萎靡,反弹乏力。尤其在最近一个月的反弹行情中,还跑输了沪深300指数。

  从持仓风格来看,兴全历年的风格都是偏向于大盘价值,而大盘价值除了银行券商外,在这一轮的反弹中并不是急先锋。但是兴全本身属于是波动较小,回撤控制好,但是涨幅也不会太大的那种基金。

  从类型上分,兴全趋势就是那种攻守兼备,防守反击类型的基金。在熊市不会大跌,在牛市也不会超前大涨,大概率是跑在中间靠前,不会拔尖,但是也不是很差。

  实际上,投资者在买基金前,要充分了解这只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历史收益,从风格,持仓,和历史业绩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如果你是追求风格轮动,不喜欢这种慢涨风格的,那最好还是选择比较激进、风格偏成长的基金经理。如果你是长期持有,不考虑波动,风险偏好较低的,不妨继续持有这类价值型基金,耐心等待,也可以搭配其他风格基金均衡配置。

  总之,每位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有自己鲜明的投资风格与擅长的领域。如果当前市场风格与之相契合,基金的业绩就会因为市场风格的加持而更显靓丽。反之,表现相对平淡就也不难理解了。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擅长领域恰好走在了市场风格的对立面,业绩暂时不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的基金表现不理想,不妨看看这个基金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怎么样的,再看看市场表现如何,同类表现如何,最后再客观地对这个基金的业绩做个评价。

  二、要不要换?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不管怎么样基金短期收益不好还是非常难受的,为什么不能在市场风格明显切换的时候换成更适应这种风格的产品,等到风口过去了再换回来呢?这样我们的收益也会更好。这听起来非常理想,但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

  首先,不同行业热点此起彼伏,近一年板块热点基本每月都在变化,2020年5月涨幅最高的是可选消费板块,而6月与7月涨幅最高的则切换为金融板块与医疗板块;其次,以个别板块为例,可选消费板块2020年5月涨幅位居各板块第一,接下来的几个月便处于中游水平。金融指数板块在2020年6月涨幅远超其他板块,但是两个月之后便涨幅垫底。

  想要精准把握每次市场行情并及时做出调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盲目更换基金大概率是追涨杀跌,结果市场热点没赶上,原本基金的损失也没落下,更不必说每次基金转换的手续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如果买入的基金经理风格稳定,长期业绩优异,只是短期和热点不符,其实是没有转换的必要的。我们提倡关注长期导向,不要太在意短期业绩。我们鼓励长期持有,不要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因为看着涨的好的基金去做转换,其实也是一种追涨杀跌。这种情况最怕出现的后果是,转到前期已经涨的很高的主题基金当中之后,又恰逢它的回调,收益没赶上,损失却没落下,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应该做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做好资产配置,设定合理的投资预期,耐心持有。

  1、做好收益预期管理

  不少投资者会觉得为什么别人的基金一周的收益率就有8个点,我的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才10%?这个基金经理的能力也太差了吧?

  其实,这跟基金经理能力关系不大,因为基金类型和风格不同,直接就决定了收益率水平的上限。

  假如你一开始买入的时候为了追求平稳,选择的是债券型基金或者价值型基金,这时候期待一年能取得30%、40%的收益,明显是不现实的。

  2、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人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

  在基金评价中,投资者还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基金经理要时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投资,跟上市场热点或形势的变化。恰恰相反,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会随波逐流,跨出自己的能力圈去追市场的热点。他们往往会坚守自己的能力圈,保持自己稳定的投资风格,将选股等工作做到极致。因为市场有价值发现的功能,从长期看是非常有效的,完全可以等来清风徐来。

  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但急功近利的情绪化容易破坏原本清晰的投资逻辑。因此,回到自己持有的基金涨不过的烦恼,与其懊恼或纠结,倒不如反问自己,可曾真的理解所持基金的基金经理赚的是什么钱?事实上,与其用短期收益论成败,倒不如去了解这位基金经理希望赚什么钱、怎么赚钱,是否知行合一,以及这样的赚钱方式(投资思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3、做好组合投资

  如果只持有一只基金,很大的劣势就是面对系统性风险时的回撤较大,基金净值会呈周期性的变化。投资组合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

  如果基金组合里面既有投向蓝筹股的基金,也有投向成长股的,甚至还有港股的、QDII等等都有配置的话,那么分散投资在不同类别的资产,“东方不亮西方亮”,仍然能有不错的收益。

  不过对于自身对市场比较敏感的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动态调整投资组合。在明确所挑选基金的投资个性后,最后一步就是根据自己的投资情况和投资目标来决定基金组合的进攻性。

  如果股市进入底部区域,系统性的持有风险已经降低,可以选择在底部区域逐步增加偏股基金仓位。

  如果股市进入高位,系统性的持有风险已经升高,可以选择逐步增加偏债基金仓位,逐步减轻偏股基金仓位,保留胜利果实。

  总之,短期业绩(一年内),其实没必要太关注。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暂时落后的时候,即使是张坤、刘彦春也不例外。优秀的人总是可以追上来,然后再做出超额收益。这里的几个明星基金经理,基本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经受过检验的。所以,没必要太过担心。

  买基金,最重要的是找到符合自己理念的基金经理。然后持续追踪,通过定期报告了解他们的投资策略和应对方式,如果认同,大可继续持有,合理化我们的投资预期,和自己的预期比,是一件更容易把控的事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