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使用IT数码设备的小伙伴们是越来越多了,那么IT数码设备当中是有很多知识的,这些知识很多小伙伴一般都是不知道的,就好比最近就有很多小伙伴们想要知道手机屏幕是如何折叠的折叠屏 iPhone 还有多久可以上市,那么既然现在大家对于手机屏幕是如何折叠的折叠屏 iPhone 还有多久可以上市都感兴趣,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下关于手机屏幕是如何折叠的折叠屏 iPhone 还有多久可以上市的一些信息吧。
如何将 OLED 屏幕折叠?
首先 OLED 分为两大类:刚性的硬式 Rigid OLED 以及柔性的 OLED,而柔性 OLED 可根据弯曲程度分为三种:可挠曲(Flexible),例如 Samsung Galaxy S6 Edge、Apple Watch、可折叠(Foldable),例如柔宇推出的 FlexPai 柔派手机、可卷曲(Rollable),例如 LG 的 Signature OLED TV R 电视。
不同的 OLED 屏幕面板结构具有很大的不同。
Rigid OLED 结构(由下而上):玻璃基板、薄膜电晶体(TFT)背板、OLED 发光层、触控面板、玻璃上盖板、圆偏光片(CPL)、屏幕玻璃。
Foldable OLED 结构(由下而上):塑胶基板(PI 膜)、软性 TFT 背板、OLED 发光层、软性触控面板、软性上盖板、CPL、屏幕保护塑胶、增强被镀材质硬度的薄膜(Hard Coat)。
由于 OLED 对于水分和氧气非常敏感,高水氧阻隔一直是制程的关键。刚性 OLED 面板的制作方法是采取玻璃封装,以玻璃作为阻隔水、氧穿透的主要基板,上下层各有玻璃,侧面也有可熔融玻璃,以 Frit Sealing 技术将侧边和上下两片玻璃封装在一起。但这种方式无法满足可折叠 OLED 结构的需求。
目前可实现可折叠 OLED 屏幕的技术为「软性封装」:受制于塑料羁绊的耐温度及隔绝水氧效果相比玻璃更差,需要在软性 TFT 基板以及软性上盖板增加阻水阻气隔绝层(Gas Barrier)。同时 OLED 发光层也会采用薄膜封装技术保护 OLED 面板,或采取与软性上盖板搭配的边缘封装技术。
另外还有一种混合封装(Hybrid Encapsulation)的方式:融合了 TFE 与阻挡膜(Barrier Film)技术,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阻挡膜厚度过厚,灵活度受限,因此面板厂多选择发展 TFE 封装技术。
目前实现可折叠屏幕的关键材料有哪些?
可折叠 OLED 相比于可挠曲 OLED 屏幕要求更高,因此新材料的使用需求随之而生,同时既有的一些关键材料也需要因折叠特色进行改造。
● PI 膜及 CPI 膜
柔性基板主要有三种材料:塑料、金属箔、柔性玻璃,通常情况下玻璃是刚性材质,无法弯折,但玻璃大厂康宁投入研发可弯曲玻璃 Willow Glass 数年,2018 年的时候对外展示其研发的可折叠显示屏玻璃,不过目前底板的基板部分,行业普遍选择塑胶类基板,主要采用了聚酰亚胺(PI)基板,而上层的屏幕保护塑胶部分,可采用无色聚酰亚胺(CPI)膜。
● 可弯折的触控面板
铟锡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透光性,已普遍用于大多数触摸屏中,但 ITO 触控线路受固有的脆性影响,在数次玩则会或较大幅度弯折后,电阻率将会急速上升,致使触摸功能失效,且容易断裂。
目前替代技术主要有:金属网格(Metal Mesh)、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s)、碳纳米管技术(Carbon Nanotube)、导电聚合物技术(PEDOT/PSS)等。其中具有高量产型的为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技术。
● 光学透明粘合剂
光学透明粘合胶是触控屏种用于多道粘合制程的重要材料,例如两张 ITO 导电薄膜的对贴、ITO Film 与保护玻璃的贴合、贴合触控模组与显示屏组成触控显示模组等,目前业界需针对可折叠面板的高耐弯曲需求推出相应方案。
● 圆偏光片
一般而言,硬式 OLED 面板的整体厚度约为 1~2 mm,可折叠 OLED 面板的厚度必须控制在 200 微米(μm)以内。但传统 CPL 厚度约为 150 μm,这对于 OLED 柔性应用是一项阻碍,所以行业正在研发薄型 CPL,需缩减至 30μm 左右。
● 多轴精密铰链
当前可折叠屏幕手机在屏幕折叠处的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采用铰链的机构件设计;另一种是磁吸式结构,类似于魔术贴、钩和凹口等结构配合。铰链结构其实应用在很多消费级电子产品,特别是笔记本(开合屏幕)、显示器或电视(调整角度),但用于可折叠屏幕手机的方案完全不同于笔记本及显示屏,过去笔记本屏幕的开阖测试标准为 2~3 万次,但可折叠屏幕至少需要达到 20 万次,因此业界正在开发全新、高耐久度的结构。
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投入可折叠屏幕技术至少 10 年,起初几年再实验室低调研究,最初屏幕对折起来时,中点没明显折痕,且对折曲率半径非常小,只有 1 mm,通过折叠 10 万次测试后,折叠处亮度仅下降 6%,这在当时是一项大突破,经过数年,才有真正的折叠屏幕手机量产。
但准备量产才是挑战的开始,必须克服材料折叠、挤压产生的应力,塑胶基材产生的静电等种种导致可折叠 OLED 面板良品率不高的因素,还需要针对可折叠特色开发软件及提升第三方应用体验,价格过高,外观不够美观也是一大难点。摆在折叠屏 iPhone 面前的挑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