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信息广场上有一大奇观,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老掉牙的谣言,乘着互联网的翅膀死灰复燃。这其中有故意吸引眼球、赚取流量的,也有一些别有用心、谋求私人利益的。在中国乳业,就有这样一条有关“标准”的谣言,每逢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就会神秘的出现于网络。
大体剧情无外乎如此这般:原来的国家标准是每100克牛奶含2.95克蛋白质,甲、乙企业调到了2.8克,丙、丁企业不赞同这个标准……于是,甲、乙企业被不知情的吃瓜群众痛批,而丙、丁企业渔翁得利。
这不,这两天,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下,估计有些企业的日子又不好过了,然后这个老掉牙的谣言又出现了: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的文章又开始在网上流传了。
一听这标题,大多数人就开始觉得有些刺激,“罪状”、媒体不敢说等云云多吸引眼球,但仔细一看内容,对于熟悉乳业的人来说,估计都会喊一声:切……又一个标题党!什么叫深扒?什么叫媒体不敢说?文中洋洋洒洒一大堆文字,要么就是这几年来不停死灰复燃的谣言,要么就是经过公众、媒体广泛讨论,已经有了公论的事实。这位作者到底深扒了什么?又到底说了什么?
就以文中浓墨重彩的“国家标准”为例,其源头是始于2010年。彼时,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成的乳品安全标准清理协调小组经过一年时间完成了乳业国标,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于2010年3月正式公布。按照十年前的标准规定,生乳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万个/毫升,蛋白质含量最低为2.8克/百克。
谣言案例展示
必须搞清楚的是,这是一个在当时最适合的标准,经过了长时间科学论证,也充分考虑了国情、行业发展、广大奶农等多方面因素。但在市场竞争下,整个标准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国家也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在国家标准上制定更高、更严级别的标准。
事实上,不少国内乳企都自觉制定了比国标更高、更严的标准。目前大家常喝的国内大型乳品企业的普通纯牛奶,每100克牛奶蛋白质含量都达到了3.2克,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3.8克、4.0克。
事实上,中国乳业在品质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表示,中国奶业质量已经得到了全面提升,违禁添加物连续10年检测合格率保持100%,生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6%。这在整个食品领域都处于绝对领先状态。
据中国奶业协会监测的1364个规模场,127.5万头奶牛的测定日数据统计显示,奶牛平均测定日体细胞数24.2万个/mL,乳脂率3.96%,乳蛋白率3.34%,生鲜乳品质也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准。
就在国内乳业在品质、品牌等方面突飞猛进的时候,这篇内容毫无新意的文章的突兀出现,显得十分奇怪了。不过翻翻历史,也没啥奇怪的。正所谓“太阳下无新鲜事”,正如前文所言,围绕“乳业国标”的谣言,自从2010年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死灰复燃一次,而且大多是出现在市场动荡、竞争激烈的时候。其背后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后续的影响,给全世界经济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乳业同样如此。
这个时候,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凭借突出的规模、品牌和产业链等综合优势,具备了较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市场上总会有一些发展不善的企业,其中难免有一些人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总喜欢搞一些歪门邪道。他们大概都有这种心理:反正老子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想着搞个子虚乌有的黑天鹅事件,没准能渔翁得利、弯道超车?
市场竞争各凭本事,消费者也自然各有偏好,对于企业来说,怎样挖空心思满足消费者需求才是正经事,搞这些歪门邪道就有些过分了。在这篇意图明显的文章中,作者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别人破坏行业,殊不知,对于中国乳业而言,说到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就在大多数企业卯足了劲,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不但为中国乳业赢得信任、认可的时候,恰恰是这种歪门邪道的恶意诋毁、不良竞争手段,才真的害人害己,更害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