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了解科学家、教授们的脾气秉性,又懂技术、懂资本、懂产业。对外能商务谈判,为科研团队争取利益;对内能帮科学家组建创业团队,在技术转化过程中出谋划策。
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中介,为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提供专业化服务。2019年至今年年初,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等16家高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共推动2500多项科技成果在中关村转化,金额近16亿元,在京新孵化成立科技型企业50多家。“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已在京城兴起,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临门一脚”的强劲助力。
科技“红娘”帮科学家“嫁闺女”
在韩国国家聚变研究所中,被称为“韩国太阳”的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正在稳定运行。一套来自中国的大型低温设备正为其提供超低温环境,成为其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
这是国际制冷机市场上首次出现的中国产品身影。
5年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研制”项目成功打破发达国家对相关技术的垄断,准备走向市场。
成果转化的路子有好几条。理化所产业策划部的几位“技术经理人”做了长达数月的调研。“这个领域技术门槛太高,研究所必须深度参与,企业才能做得好。”
2016年,理化所几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担任中科院大型低温成果转化企业中科富海的技术总监等核心技术岗位。国家相关重大科研专项的项目带头人、理化所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龚领会,则兼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技术团队有了,企业谁来掌舵?
“这个人必须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还得熟悉市场。”策划部提议,要请一位总经理。
最终,龚领会和策划部一次次拜访,七下南京,终于说服龚领会的大学同学,一位拥有海内外科研、经营管理双重经验的行业大咖加盟。“创业天团”组队完毕,全球第三家、全国首家大型低温制冷装备企业正式诞生。过去一年,从理化所走出的中科富海公司年营收已达上亿元。
经理人专攻转化“解放”科学家
以理化所的技术经理人团队为例,为打磨出最佳转化方案,在中科富海成立前后,产业策划部深入低温产业调研了近一年,光商业计划书就写了8个版本。
从总经理上哪儿请,到股权设计,再到企业如何在长期发展与短期生存之间找到平衡,业务线如何确定,策划部的技术经理人和科研人员把一块块硬骨头啃了下来。“要把闺女嫁出去,还得让闺女把日子过好。”理化所产业策划部部长张彦奇把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比喻成“养孩子”。
一年出差近50趟,对外深入产业调研企业需求,对内定期与科研人员交流筛选转化成果——这是策划部副部长和晓楠近一年的工作记录。
科研院所的宝贝上哪儿找,哪些宝贝适合请出门,送到哪儿能发光发亮——技术经理人心里有份不断更新的藏宝图。
“科研成果不是工厂流水线产品,只有点对点的深入沟通,才能真正推动科研成果迈过转化那道坎。”中关村管委会创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在理化所,技术经理人团队产业策划部已推动将几十项科研项目量身打磨转化落地,其中千万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就有十余项。
技术经理人成产学研“黏合剂”
如何让更多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应用,这是一道令全世界头疼的难题。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比如,双方讨论一项技术时,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参数来说事,而企业方有时根本听不懂新技术的“奥妙”;对企业经营者关心的投入产出比、回报率、市场优势等问题,科研人员则很难接得上茬。而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技术经理人,恰恰能成为弥合这一沟通鸿沟的“黏合剂”。
在科技服务业起步较早的美国,技术经理人行业已然兴盛。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具有理工科、商科、法律等多学科专业背景,能提供技术分析、专利策略构建等形式多样转化服务的专业成果转化人员超过50人。而在中国,各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均未达到这一规模。
不过,越来越多的金牌技术经理人在京诞生。“我们这个项目市场需求很大,就是还不太成熟,怎么做才合适?”“我们这个成果很有意义,怎样开展专利布局更加合理?”在北航知识产权转移办公室主任、业内公认“金牌技术经理人”汤鹏翔的办公室里,常常会有带着成果的老师来交流。
今年1月,北京启动首批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定。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路上一路保驾护航的优秀技术经理人,也将有机会与研究员、教授们获评同等职称,从职称评选上受到充分认可。去年9月底,和晓楠、汤鹏翔这样的技术经理人还有了“大部队”——中关村管委会支持70多家高校院所、企业、医院、服务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透露,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中关村已围绕高校院所这一创新源头推动建设了38个技术转移中心。下一步,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还将牵头开展中关村技术经理人标准创制,挖掘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