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营清热、安神定志,试试中医百合类药方

导读 案例: 李先生,男,28岁。平日里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近期体检时查出得了糖尿病,结果自己女朋友知道后,提出分手。身心俱伤的李先

案例:

李先生,男,28岁。平日里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近期体检时查出得了糖尿病,结果自己女朋友知道后,提出分手。身心俱伤的李先生,最近一个月情绪一直处于低落、消沉的状态,半夜也时常失眠,上班期间整天昏昏沉沉,无法集中注意力,公司老板看出李先生的状况不对,便给他批了个长假,并劝他去找心理医生好好看一下。最后,去了医院的李先生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因郁怒、思虑、悲伤等七情所伤,导致肝气郁滞,肝失疏泄,导致全身气机运行失常,肝主疏泄,肺主肃降,两者在调节全身的气机中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当郁怒太过时,便会出现悲忧以克之,抑之。抑郁症常表现为悲哀、委屈易泣、兴趣丧失等,这些在七情上属于悲忧的范畴。而悲忧在五脏的归属上由肺所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忧。”

抑郁症从中医上讲,与古代的“百合病”相似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提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这段话明确概括出百合病的主要症状为精神、饮食、睡眠的失调。

1

从病因来看

百合病除有“热病之后,余热未清”的致病原因外,《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匾要略注》提出的“或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形神俱病,故有如是之现证也。”即忧愁过度,再加上感受精神刺激而诱发是百合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抑郁症的现代病因学研究相似,它认为情绪不稳定、不开朗,好思虑等加上负面情感体验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从病机上分析

百合病属于心肺阴虚,百脉失养而造成,因此可影响到精神、饮食、睡眠等多方面的功能。患者伤心,心之阴血暗耗,而致心火过旺耗伤肺阴,形成心肺阴伤。肺伤则百脉失于濡养,神魄不能守舍而外越,所以见头晕倦怠,默默自语,坐卧不安,入睡困难,多梦,如见鬼神等症状。

“百合病”多以情志变化为诱因

患者具有复杂多变的心神症状和明确可查的躯体症状及体征,正所谓“形神俱病”。故在治疗上,从立法到方药,应忌峻猛之品,应予以滋阴安神、和缓调达之剂,清热除烦,以平为期,同时配合上穴位经络治疗,往往事半功倍,疗效更佳。

针对百合病,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十二个方子,皆是以百合为主要药材。

清末民初何廉臣解释百合地黄汤方义: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仲景主用百合,百合花下覆如钟,有肺之象,其根多瓣,合而为一,百脉合宗之象,故以为君。盖病由邪热伤肺之气管,上入脑而达于鼻,路最直捷,故据脑髓以辨病之浅深。头痛者,病深;不痛者,病浅;其症如有神灵者,即神经错乱之征。鲜生地汁泄血分之热,使热邪下泄,为安静神经之正法,故以为臣。服后便如漆色,即血热从下排泄之明证也”。

本期,主要介绍一下百合知母汤和百合地黄汤这两个方子。

百合知母汤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方

方药:柴胡12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龙骨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党参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百合30克,知母15克。

化裁:头痛头昏者加薄荷12克,荷叶12克,神疲乏力者加白术15克,胸闷气短者加枳实9克。陈皮12克,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2克,川芎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每日2次,2周为1疗程。

(来源: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百合知母汤治疗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

百合知母汤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滋养心肺,调畅情志,清热安神为主方。方中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二经,重用以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佐以知母归肺肝肾经,养阴清热而除烦,二药共奏养阴清热、润燥补虚之功。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滋阴潜阳,安神定志;郁金、柴胡疏肝清热,调畅情志;芍药调和营卫,柔肝滋阴;麦冬、沙参以增强滋养心肺阴液之功。诸药合用滋养心肺,和营清热,安神定志。

百合地黄汤方

方药:百合18克,生地黄、麦冬、五味子各15克,甘草7克。

化裁:若阴虚火旺伴口苦,小便赤者,加牡丹皮10 克,滑石、知母各15克;若气阴两虚伴体倦乏力较重,食欲下降,头晕,脉细弱者,加黄芪、党参、白芍各15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睡前、早餐前2次服用。

(来源: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百合地黄汤以百合补益肺气,清热润燥为为主药,配以麦冬、生地黄、五味子滋阴清热。若阴虚火旺,则加滑石、牡丹皮、知母增强清热之力;若气阴两虚则加黄芪、党参增强补气之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