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龟和幼龟的饲养方法 

导读文章来源:360常识稚龟和幼龟的饲养方法稚龟和幼龟的饲养方法一、稚龟的饲养刚出壳的稚龟比较娇嫩,不宜直接下池,可先让其在细

文章来源:360常识

稚龟和幼龟的饲养方法

稚龟和幼龟的饲养方法

一、稚龟的饲养

刚出壳的稚龟比较娇嫩,不宜直接下池,可先让其在细沙上自由爬动,待脐带干脱收敛后,躯体由卷曲变为平直时,再将其放入室内盆、皿中暂养。头一两天的稚龟因卵黄尚未被吸收尽,不需摄取外界营养。两天后开始投喂水蚤蚯蚓、熟蛋黄,一日投喂数次,每次以吃饱和下次投时无剩余为度,过两天后开始投喂绞碎的鱼、虾、螺、蚌并掺有少量的米饭、麦粉等混合饲料。每天换水,保持盆内清洁。

室内暂养几天后,就可转入稚龟池饲养。入池前要用药物消毒。放养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80只。饲料要求精、细、软、鲜,以动物性的鱼、虾、螺、蚌、畜禽内脏等为主,辅以植物性的瓜类、蔬菜及麦麸等。有条件的最好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的人工配合饲料。

稚龟池水深一般20~30厘米,养殖中要定期用药物对池水或稚龟消毒,以防病害发生。

进入10月后,当水温下降到15℃时,有加温养殖条件的应及时转入温室养殖。无加温设备的,应采取越冬措施,如室外池薄膜覆盖保温法:先在池内放入泥沙,浇上水,使泥沙湿润,以手能将泥捏成团,不出水,又能使稚龟能占入泥沙为度。越冬期间不用喂食,但当泥沙过于干燥时,要适当洒水,以维持必要的湿度。气温过低时,可在泥沙上面加盖稻草保温。

二、幼龟的饲养

目前幼龟大多采用加温养殖,每年10月水温下降到15℃时,将15克左右的龟转入加温室内养殖口加温方法可采用温泉水、工厂余热水或锅炉加温均可。水温最好控制在28℃~30℃。养殖池大小、形状、加温设备均可参照甲鱼加温养殖设备,但应多设置一些休息台。

幼龟的放养密度一般约30只/平方米。最好用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40%左右,日投饲量约占3%~5%。饲料中要经常拌入一些瓜、叶菜类的青料,并绞碎或榨成汁均可,同时,还应定期加入一些内服药物防病,每日上午8~9时,下午4~5时,各投喂一次,每次投量以吃饱且无剩料为准。

幼龟加温养殖时,每三至五天应换水一次,注入新水前,要先除掉池底残饵,以保持水质清洁。每次换水时,投入水与放出水的温度相差一般不超过3℃,换水量为水体总量的1/3。如果全池换水,池底应冲洗干荆每周还要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和定期药物消毒,以达到改良水质、杀菌防病的目的。

稚龟越冬后或到第二年春天就进入了幼龟饲养阶段。幼龟养殖是指稚龟第一次越冬后到第二次越冬前的养殖,包括2龄龟和3龄龟的养殖。每年的4月上旬,当水温达到15度左右时幼龟开始摄食,幼龟应按不同规格分级饲养,将个体大小一致的幼龟放入同一池内饲养,以免造成弱肉强食,二极分化,抑制较小幼龟的摄食与生长。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龄幼龟20—30只,3龄幼龟1O—20只。

三、饲料与投喂

从龟的饲料来源上分,乌龟饲料有三大类。动物性饲料有鱼、虾、螺狮、蚌、蚯蚓、蝇蛆、蚕蛹、昆虫及多种动物的内脏等;植物性饲料有瓜皮、甘薯、麦粒、稻谷,嫩叶、浮萍、玉米、豆饼等;人工配合饲料则按幼龟的营养生理和生长需求进行人工配制,一般粗蛋白要求30%——40%。投喂饲料种类应依当地资源而异,动物性饲料来源广泛的地区,则可用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以7:3混合喂养,动物性饲料来源困难的地区,则可投喂配合饲料,它不受自然条件影响,易保存,投喂方便。饲料要新鲜适口。不能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较小型的饲料如蚯蚓、小虾、小鱼、蝇蛆、蚕蛹等,可直接投在离水约2厘米的食台上;较大型的饲料如动物内脏、蚌肉、鱼等则剁碎后投喂。配合饲料要拌湿、揉和使之柔软且富有粘弹性后再投喂。植物性饲料可直接投喂,亦可绞孵碎或榨成汁后拌入动物性饲料或配合饲料中。在适温季节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入量占幼龟总重的10%一15%(鲜重),配合饲料为2%一5%;在非适温季节(非摄食旺季)每天投喂1次,上午10时左右,投喂量为适温季节的一半。

四、饲养管理

要求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25—35厘米。因池较小,水质容易变坏,尤其在夏季气温高,龟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极易造成水质污染。因此,每10天左右排掉水体1/3网低层水,在加注新鲜水,以保证水质清新。另外每2O天左右按每亩水深1米计算用15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高温季节,室外池的上方需搭凉棚遮荫。做好幼龟的防逃和防敌害(老鼠、蛇等)工作。保持环境的安静,特别是投喂后1小时以内。每天清除残饵。没有控温条件下,当水温降到20度左右时,要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内脏、蚯蚓、蚕蛹、蜗牛、鱼、虾等;池水保持在0.9米以上,在池上方搭架,铺设塑料薄膜或稻草保温。瓦与水平面成25—30度角把产卵场与亲龟池连通;在池一边建产卵场要求堤坡度25—30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