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26597;& 30475;& 25152;& 26377;旋刚Sharkoon TG5炫光者玻璃侧透机壳开箱组装旋刚Sharkoon TG5炫光者玻璃侧透机壳开箱组装旋刚Sharkoon
查看所有sharkoon-tg5.jpg(76.67 KB, 下载次数: 12)
旋刚TG5炫光者机壳外型简洁俐落,且低调有形,并在前方与左侧版搭配钢化玻璃面板,让风扇灯效与硬体配置能够一览无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本身附赠4颗120mm发光风扇,颜色有红、绿、蓝、白可选择。
规格
主机板支援尺寸: Mini-ITX、Micro-ATX、ATX
显示卡安装空间: 400mm
CPU塔散高度: 167mm
电源供应器支援长度: 205mm
PCI-E扩充槽数: 7格
上方I/O配置: 电源开机键、重开机键、电源/硬碟指示灯、USB 2.0*2、USB 3.0*2、HD Audio
硬碟安装支援: 2.5吋*2、3.5*3(通用2.5吋*2)
散热支援: 前方3颗120mm风扇/360mm水冷排、上方3颗120风扇/360mm水冷排(或2颗140mm风扇)、后方1颗120mm风扇
机壳尺寸: 452*220*465mm
净重: 8.5Kg
旋刚Sharkoon TG5炫光者玻璃侧透机壳开箱组装
旋刚TG5炫光者,外型设计简洁俐落,并于前方与左侧搭配钢化玻璃面板,视觉上更显大气,在主机板安装尺寸上提供最小为Mini-ITX、Micro-ATX,最大为ATX尺寸;显示卡安装空间支援400mm长度,对于高阶卡的安装也没有问题;CPU塔散高度为167mm,对淤高阶塔散的支援也是足够的,也不影响侧板安装;PCI-E扩充槽数提供7格,对于多PCI-E介面的安装也没问题。
机壳在前面板採用上方I/O配置,对于USB或3.5mm耳机麦克风在安装上也较为方便,如果是将主机放置与桌下的使用者,不小心的碰撞,也能避免USB接头的损毁或断裂;I/O埠提供电源开机键、重开机键、电源/硬碟指示灯,在USB部份各别提供2组USB 3.0和USB 2.0,对于一般常用到USB周边装置数量,安装上也没有太大问题。
储存装置安装数量为5颗,为2颗2.5吋装置,能安装于右侧板内部或分舱上方,以及3颗3.5吋装置安装于分舱设计内部,其中2颗使用固定架,也能通用于2.5吋装置使用,另1颗为螺丝固定安装于机壳下方;电源供应器长度限制为205mm,对于部份高瓦数电源,也有一定的支援。
散热支援,空冷在机壳前方与上方各可以安装3组120mm风扇、机壳后方为120mm风扇、另外在机壳前方与上方也能换成2组140mm风扇,多风扇时能让内部空间对流更均匀,散热更好;水冷支援能在机壳前方与上方各能安装280/360mm水冷排、后方120mm水冷排,冷排安装数量上与厚度,能决定散热的效果。
↑外盒採用黑白配色,正面有着机壳45度角图示,并有提到4项特点为钢化玻璃面板、2组USB 3.0、能安装360mm尺寸水冷排、显示卡安装空间为400mm,清楚标示让使用者能更了解。
↑在外盒左右两侧为多国语言的详细格说明,此款为旋刚TG5 Red版本,风扇为红光类型。
↑机壳在防护上也做得相当彻底,左右有着相当厚的泡棉,机壳能有更好的保护,并有防尘布袋。
↑机壳外型设计简洁俐落,且低调有形,并搭配钢化玻璃面板,让内部空间一览无遗,机壳本身有附赠4组120mm发光风扇,并有红、绿、蓝、白4种颜色可以选择,相当超值。
前方钢化玻璃配置,发光风扇的灯效清楚可见,并将风扇进风口设计于左右两侧,且配置防尘滤网,能降低灰尘进入。
↑前面板。
↑前面板可自行取下。
↑左右进风口,并搭配防尘滤网。
↑防尘滤网可以在自行取下清洁。
前面板上方I/O配置,提供开机键、重开键、电源/硬碟指示灯、USB 3.0、USB 2.0、音讯输出、耳麦输入。
↑I/O埠照片。
↑机壳内部I/O接线为POWER SW、POWER LED、RESET SW、HDD LED、USB 2.0、USB 3.0(并提供转USB 2.0使用)、HD AUDIO。
↑机壳上方可安装3组120mm风扇/2组140mm风扇,水冷配置时可安装1个360mm或280mm冷排,并有磁吸式防尘滤网,可自行取下清洁。
↑机壳后方可安装1组120mm风扇或水冷排,PCI-E扩充槽数提供7格,下置电源供应器安装方式。
↑右方侧板。
↑左方钢化玻璃侧板。
↑机壳底部,电源供应器进风口有提供防尘滤网,能降低灰尘进入,右方一字沟槽为2颗3.5吋硬碟固定架的另一种安装空间,在6个有安装橡胶垫的孔位,为1颗3.5吋硬碟螺丝固定孔位。
↑配件使用白色纸盒收纳。
↑螺丝包提供如图,并有附赠塑胶铜柱套筒可供铜柱安装使用,就不需要再另外準备套筒工具,相当方便,并有2条绑线用魔鬼毡, 让理线更容易。
机壳内部空间相当宽敞,下方为分舱式结构设计,将储存装置与电源供应器安装于分舱内部,与上方硬体安装空间分隔,显得区块分明。
↑铜柱在机壳预先安装8只,如果是安装ATX主 机板时,只需要要再安装1只即可。
↑主机板固定完成后,右方空间还是相当足够,让硬体之间比较没有冲突问题发生。
为了让分舱内部的储存装置,在对流上能均匀,并于分舱处右上方与右侧开孔加强对流。
↑分舱处右上方开孔。
↑分舱处右侧开孔。
↑显示卡安装完成后长度为295mm,与右方风扇还有80mm的安装空间,安装高阶显示卡也是没问题的。
储存装置可安装数量为5颗,各别是2颗2.5吋装置,安装于右侧版内部或分舱处上方,另外3颗3.5吋硬碟则是安装于分舱内部,安装数量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是相当足够的。
↑2.5吋SSD的安装架提供两个,安装时需要先将安装架取下,并于安装架后方,使用螺丝固定SSD就能安装完成。
↑安装位子不只是能在右侧板内,也可以将安装架固定于分舱架构上方,固定方式是相同的。
↑3.5吋硬碟安装于分舱内部,2颗提供固定安装架,安装架并有预留2.5吋装置孔位,可自行更换安装。
另1颗3.5吋硬碟安装于底部,再安装前需要先将硬碟固定架的,塑胶盖拆除后才能安装第3颗硬碟。
↑两颗3.5吋专属安装架,下方塑胶盖需先拆除。
↑底部的3.5吋硬碟与上方固定架相当接近,拆除塑胶盖后就能安装。
2颗3.5吋硬碟专属架,将固定于分舱处上方的4颗螺丝拆除,就可自行取下,并可另外安装于机壳底部,底部有一字沟槽设计,能再进行左右移动。
↑能够左右调整时,就能让电源供应器安装长度增加。
↑电源供应器配置于分舱内部,安装方式于右侧方推入,再将螺丝于机壳后方固定,就能安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