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AMD-Ryzen-7-2700X_774x300 jpg (96 19 KB, 下载次数: 11)2018-5-28 19:13 上传AMD 解禁第 2 代 Ryzen
AMD-Ryzen-7-2700X_774x300.jpg(96.19 KB, 下载次数: 11)
AMD 解禁第 2 代 Ryzen 处理器之时,已带来两款 X 系列处理器 Ryzen 7 2700X 与 Ryzen 5 2600X 的测试报告,而首波贩售的还有两颗非 X 的处理器,即是 Ryzen 7 2700 与 Ryzen 5 2600,此次补完这两颗测试数据,让玩家更能了解第 2 代 Ryzen 处理器的强悍。
第 2 代 Ryzen 重点:Zen+ 架构、12nm 製程、Precision Boost 2 自动超频
第 2 代 Ryzen 处理器,採用经历一代优化后的 Zen+ 架构,以及 12nm 先进製程,不仅提升时脉之外,更大幅降低快取与记忆体延迟;而搭配新的 Precision Boost 2 自动超频运作机制,延续着上一代 25MHz 步阶的超频方式,但比起上一代採用的 2 Core 或 All Core 超频机制,所造成的非线性时脉调整的问题,在这一代 Precision Boost 2 中,可获得更线性、平滑的 CPU 时脉超频机制。
↑ 第 2 代 Ryzen 处理器,在相同时脉设定下,比起上一代功耗更降低了 11%,更有着 16% 的性能提升。
↑ 新一代处理器,在自动超频下有着 Precision Boost 2 与 XFR2 支持,可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
对这一代详细的介绍,还请参考上集:AMD Ryzen 7 2700X 与 R5 2600X 处理器测试报告 / 时脉提升 多核更威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18814-1-1.html
首发高阶 4 颗 Ryzen 7、Ryzen 5 处理器
第 2 代 Ryzen 处理器在相同的核心、执行绪设定下,大幅提升了基準时脉与 Turbo 时脉,另一方面 2700X TDP 来到 105W,而 2600X TDP 则是 95W,非后缀 X 系列的处理器 TDP 则是维持 65W。
Ryzen 7 2700X 有着 8 核心 16 执行绪、16MB L3 快取,基準时脉定在 3.7GHz、Turbo 可达 4.3GHz 并支持 XFR,价格上订为 $329 美金,比起 1800X 降价后的价格在便宜 $20 美金;而 非 X 系列的 2700,则是时脉定为 3.2GHz、Turbo 4.1 GHz,价格则是 $299 美金。
Ryzen 5 2600X 有着 6 核心 12 执行绪、16MB L3 快取,基準时脉定在 3.6GHz、Turbo 4.2GHz 并支持 XFR,价格订为 $229 美金;而非 X 的 2600,基準时脉则是 3.4GHz、Turbo 3.9GHz,定价 $199 美金。
↑ Ryzen 2000 系列处理器规格与价格表。
↑ 本次测试的两颗处理器 Ryzen 7 2700 与 Ryzen 5 2600。
这一代的处理器,皆有随附散热器,Ryzen 7 2700X 搭配新款 RGB 灯效的 Wraith Prism,而 2700 则是 Wraith Spire (LED),至于 Ryzen 5 2600X 则是没 LED 的 Wraith Spire,最后 2600 则是 Wraith Stealth 版本。
↑ 左 Wraith Stealth、右 Wraith Spire,这两款都是下吹散热器,Stealth 较低、Spire 较高。
↑ 左 Wraith Stealth、右 Wraith Spire,两者高度差异。
↑ 左 Wraith Stealth 採用整块铝鳍片与 CPU 接触、右 Wraith Spire 则有中央的铜底。
↑ Wraith Spire LED 的灯效。
AMD StoreMI 混合 SSD + HDD 高速大容量储存
做为 X470 主机板一大杀手锏的「AMD StoreMI」技术,透过软体与驱动的方式,将高速储存装置 SSD 与传统储存装置 HDD 的结合,创造出具备加速的大容量储存空间,这亦是 AMD 用来对抗 Intel Optane 记忆体的一大策略。
↑ StoreMI 可用来加速系统提升读取时间,并建立大容量的储存空间。
↑ 测试使用的 SAMSUNG 860 EVO SSD 与 WD Blue HDD。
只要是 X470 主机板的用户可免费获得 AMD StoreMI 软体,若是 AMD 300 系列晶片组的用户,则需花费 $19.99 美金购买 Enmotus FuzeDrive Basic 软体;换句话说,AMD StoreMI 即是由 Enmotus 所提供的软体与技术,并做为 X470 的优势免费提供。
简单来说,StoreMI 藉由高速 SSD、RAM 搭配慢速储存的 HDD,建立分层储存的磁碟区,这功能主要透过软体与驱动即可达成,无须像 Intel Optane memory 针对 BIOS 进行特别设定,也因此在操作上也相对简易。
安装好 StoreMI 软体后,可选择 3 种建立混合式储存的方法,各位玩家可依据需求来选择:
1. Create Bootabble StoreMI
2. Create Non-Bootabble StoreMI
3. New Non-Bootabble StoreMI
↑ StoreMI 软体介面相当简单,3 个选项来操作设定。
简单来说,选项 1 就是将 SSD + HDD 建立成可开机的磁区,这选项会将开机磁区转换成 StoreMI 模式,换句话说原本系统安装在 SSD 当中,使用这选项进行转换时,HDD 的资料、磁区会被清空,并将其做为可开机的 StoreMI 磁区。
而选项 2 跟 3 就简单了,建立或新建非开机也就是储存资料、程式用的 StoreMI 磁区,只不过选择 2 会将 SSD、HDD 既有的资料、磁区都移除;选择 3 则可保留其中一个装置的资料进行磁区转换。
整体操作只需依照软体一步一步即可完成,只可惜目前软体仅有英文说明,但相较于 Intel Optane memory 还要透过软体修改 BIOS、AHCI 等安装方式来说,AMD StoreMI 相对更容易安装与使用。
本次测试,採用选项 1 结合 SSD 与 HDD 做为可开机的 StoreMI 磁区,以下是操作过程的画面截图。
↑ 软体告知接下来的操作指示。
↑ 选择一个慢速装置 HDD。
↑ 选择后就开始转换磁区了。
↑ 转换完毕,重新开机后会跳出这讯息,告知目前 StoreMI 正在进行档案优化,这期间请勿关机或重新启动电脑。
↑ 若各位移到右下角,找到 StoreMI 图示,也会说明到目前正在优化,这部分请各位稍等。
转换完毕后,系统会多出一个名为 StoreMI 的磁碟,以及原本的 SSD、HDD 磁碟,从安装到转换的过程相当快,如此一来玩家就可拥有大容量的高速系统碟。
↑ 建立好之后的 StoreMI 磁碟。
↑ 若优化完成,会显示已加速的容量等资讯。
AMD Ryzen 7 2700、R5 2600 效能测试 / 多核殊死战
本次测试主要以 Ryzen 7 2700 与 Ryzen 5 2600 为主,并加上之前测试过的 2700X、2600X 的数据供各位玩家参考。此外,本次测试 2700 与 2600 皆採用 StoreMI 模式的 SATA SSD + HDD 所建立的系统磁碟进行测试。
同样採预设设定进行测试,Ryzen 7 2700 使用附赠的 Wraith Spire (LED) 散热器,而 Ryzen 5 2600 则採用 Wraith Stealth 散热器。主要採用主机板 Auto 超频,以及将记忆体调整为 3200MHz 设定来进行测试。
↑ 测试平台与规格。
CPU-Z 最新版本,已经可检视 Ryzen 7 2700 与 Ryzen 5 2600 处理器完整资讯,处理器代号 Pinnacle Ridge,为 12nm 製程的处理器,2700 为 8 核心 16 执行绪处理器、2600 则是 6 核心 12 执行绪处理器,各有着 16MB L3 快取;测试使用 ROG Crosshair VII HERO 主机板、X470 晶片,并採用双通道 8GB*2 DDR4-3200 记忆体。
↑ CPU-Z Ryzen 7 2700。
↑ CPU-Z Ryzen 5 2600。
CPU-Z Bench 测试,可见在 Multi Thread 测试 R7 2700 获得 4,082 分,轻鬆与已经超频的 i7-8700K/4.7G 持平;而 R5 2600 则获得 3365 分。
↑ CPU-Z Bench,分数越高越好。
CPUmark99 测试,单看处理器的单核心执行能力,单核心的 IPC、时脉高即可获得相当高分。这次测试 R7 2700 在预设设定、风扇下性能稍低了些,而 R5 2600 单核心性能差异还在接受範围。
↑ CPUmark99,分数越高越好。
wPrime 则用来衡量处理器多线程运算能力,透过计算平方根的方式来测量处理器性能,测试分为 32M 与 1024M 运算难度,就看谁的多核心运算能力较强,即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计算。
本次测试都以各处理器最大执行绪来进行测试。1024M 测试 R7 2700 以 116.4 秒完成计算,至于 R5 2600 则花费 141 秒计算时间。
↑ wPrime,秒数越低越好。
CINEBENCH R15,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绘图性能。也是目前用来评比 CPU 运算性能常见的测试软体。
针对多核心 CPU 测试,R7 2700 预设 1503 分,实力与 4.7G 的 i7-8700K(1542 分)接近,而 R5 2600 则有着 1247 分。
↑ CINEBENCH R15 测试,分数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从测试结果来看,R7 2700 需要 139 秒完成计算;R5 2600 则需 171 秒计算。
↑ Corona Benchmark,秒数越低越好。
V-Ray Benchmark 可分别测试电脑的 CPU 与 GPU,对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速度,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这测试结果与 Corona Benchmark 相似,R7 2700 需要 89 秒完成计算;R5 2600 则需 108 秒。
↑ V-Ray Benchmark,秒数越低越好。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此次测试都使用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B*2 记忆体。因此,记忆体表现上各都有着 47 GB/s 的传输率,而新一代的 R7 2700 与 R5 2600,在记忆体延迟项目都有所提升,对比上一代还要更快。
↑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速度越快越好、延迟越低越好。
WinRAR 压缩测试,R7 2700 有着 12077 KB/s 之计算速度,而 R5 2600 则有着 10279 KB/s 计算速度,但这性能还是 i7-8700K 有着 21366 KB/s 之计算速度要快。
↑ WinRAR 压缩测试,越快越好。
7-Zip 压缩测试相比 WinRAR 更看重多核心性能,R7 2700 有着 53551 MIPS 压缩能力;至于 R5 2600 则有着 45351 MIPS 的性能。这测试可能受惠于 StoreMI 的配置,与以往的测试预期相左。
↑ 7-Zip 压缩测试,越快越好。
影音转档方面,则是相当吃重多核心性能,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在 X264 编码下,R7 2700 预设时脉与散热器仅有着 43.7 fps 的运算性能,而 R5 2600 则有着 40.3 fps 的运算性能。
X265 编码方面,R7 2700 则有着 23.7 fps、R5 2600 20.4 fps 的运算性能。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越快越好。
电脑整体性能测试,则以 PCMark 10 来进行,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最后 Gaming 测试则是分别计算电脑物理运算与绘图分数。
这测试还是以超频的 i7-8700K 获得 8032 分的高分,但 R7 2700 预设下整体表现并不理想,而 R5 2600 其性能还在可理解範围。
↑ PCMark 10 分数越高越好。
3DMark Fire Strike 可用来衡量 AAA、DX11 游戏所需的性能,测试搭配使用 NVIDIA GTX 1080 FE 显示卡。这项目 i7-8700K 平台有着 19723 分,而 R7 2700 性能稍低 15201,R5 2600 则比较正常 16946 分。
而 Time Spy 则是 AAA、DX12 游戏性能测试,这测试 R7 2700 就正常许多了。
↑ 3DMark,分数越高越好。
UNIGINE Benchmrk 则是採用自家的游戏引擎开发的测试工具,新的 Superposition 1080p High 测试中,大家的表现都在平均 80 fps 左右,而在旧的 Heaven 与 Valley 测试中,虽说有着高低差,但整体差距较小。
↑ UNIGINE Benchmrk,分数越高越好。
AMD Ryzen 7 2700、R5 2600 超频性能测试
上述测试发现 Ryzen 7 2700 在主机板预设并採用附赠风扇下进行测试,整体结果稍有点不理想,这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附赠的散热器,非 X 的这两颗给的散热器都相当入门,倘若换成更好的散热器,亦可发挥出 Ryzen 7 2700 与 R5 2600 的完整实力。
手动超频测试,则将散热器都改为 Noctua NH-D15,并透过 Ryzen Master 来进行超频设定。Ryzen 7 2700 超频 4.1GHz 时电压可控制在 1.475V,若超频到 4.2 可拼 1.55V,但考量到完整测试,遂以 Ryzen 7 2700 4.1GHz 进行测试。而 Ryzen 5 2600 同样以 4.1GHz、1.45V 进行测试。
从超频总表可轻易发现,手动超频(换上更好的散热器)之后 Ryzen 7 2700 的性能与 2700X 差距其实并不大,并且比起预设测试性能还要再好上许多;至于 Ryzen 5 2600 也有同样的结果,性能在提升了一些。
↑ 超频比较总表。
↑ CPU-Z Bench,分数越高越好。
↑ CPUmark99,分数越高越好。
↑ wPrime,秒数越低越好。
↑ CINEBENCH R15 测试,分数越高越好。
↑ Corona Benchmark,秒数越低越好。
↑ V-Ray Benchmark,秒数越低越好。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越快越好。
↑ PCMark 10 分数越高越好。
↑ 3DMark,分数越高越好。
主流游戏性能测试 / 性能相近与上代相似
游戏测试,继续使用《斗阵特攻》、《侠盗猎车手 V》、《Far Cry 5》与《绝地求生 PUBG》等四款游戏来测试,游戏都设定在 1080p 解析度、特效全开的状况进行测试。
《斗阵特攻》表现上各有高低,但整体性能差异不大;《侠盗猎车手 V》相对下就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 R7 2700 还维持在平均 103 fps,而 R5 2600 则平均 98 fps。
《Far Cry 5》则是 R7 2700 与 R5 2600 平均 97 fps、94 fps,与两颗 X 系列稍有差异。《绝地求生 PUBG》也是同样状况,这两颗的平均性能稍有落差,但不大到影响性能。
↑ 游戏性能测试。
温度功耗测试
由于此次测试使用的散热器各有不同,Ryzen 7 2700X 採用 Wraith Prism 散热器、2700 使用 Wraith Spire (LED)、Ryzen 5 2600X 採用 Wraith Spire、2600 则是 Wraith Stealth,而对照组的 i7-8700K 则是使用 Intel TS15A 散热器。
从测试来看,待机大家都在 40°C 左右,而 Prime95 测试方面,由于 R7 2700 的 Wraith Spire 散热器导致测试时降频至 3.3GHz,才显得烧机温度 69°C 较低;与之相比 R5 2600 测试时维持在 3.6GHz 烧机温度来到 88°C。
至于 Time Spy Stress Test 模拟游戏测试,对 CPU 温度影像并不会太大,但整体来看除 2700X 的散热器之外,其余的三颗建议可使用更好的塔扇或 AIO 水冷,让处理器的性能可完整发挥。
↑ 温度测试。
整平台功耗测试,待机时普遍都在 80W 左右,而在 Prime95 烧机时,因为降频的关係 R7 2700 功耗仅 158W 与 R5 2600 相当;至于 Time Spy Stress Test 这两颗都维持在整平台 240W 左右。
↑ 整平台(电脑)功耗测试。
总结
此次测试的两颗非 X 系列的第 2 代 Ryzen 处理器 R7 2700 与 R5 2600,虽说搭配原厂提供的风扇进行预设测试,整体性能表现并无法完整发挥处理器该有的性能,这也在超频测试之后可见到,性能有着更明显的提升。
Ryzen 7 2700 在手动超频后可力拼 2700X,但相对的信仰散就 2700X 这颗 RGB Wraith Prism 最好看、散热好,就看玩家怎么抉择,直接上 2700X 冲信仰,或者 2700 换散热器开超频拼性能。
Ryzen 5 2600 相对来说同样原厂扇,能提供基本的性能,若换上更好的散热器,更可将处理器性能完整发挥;AMD 提供散热器算是美意,但各位玩家想要性能记得再自行升级散热器,当然除 2700X 这颗信仰在美观与散热表现上都有不错的水平。
第 2 代 AMD Ryzen 处理器,不仅让性能再次提升,时脉也进步到 4.1-4.2GHz 的基础,让玩家不仅获得更多的核心与更好的运算能力,再加上价格与 Intel 阵营有着相当好的竞争力。
而搭配 X470 免费赠送的 StoreMI 软体,让玩家可将既有 SSD + HDD 组合成大容量磁碟来使用,这也算是 X470 的特点之一,至于未来的 B450 是否会有这好康就不一定了;接下来 AMD,会在补齐入门 B450 主机板,以及下半年的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处理器,届时在带大家感受 AMD Ryzen 线程撕裂者的强悍之处。
来源: AMD Ryzen 7 2700 与 R5 2600 处理器测试补完报告 / StoreMI 搭配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