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 Intel 9 代与 NVIDIA RTX-20 的更新,华硕 ROG Strix 亦更新旗下「GL12」电竞主机,新款 GL12CX 不仅搭载 Intel Core
随着 Intel 9 代与 NVIDIA RTX-20 的更新,华硕 ROG Strix 亦更新旗下「GL12」电竞主机,新款 GL12CX 不仅搭载 Intel Core i9-9900K 与顶规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显示卡,更换上 AIO 一体式散热与 ROG DIMM.2 设计,让追求 9 代 8 核力扛 RTX 光追、AI 运算的玩家,有着新一代强悍品牌电竞主饥可选。
规格
处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晶片组:Intel Z390
记忆体:2 x 16GB DDR4 2666MHz、2 个插槽 (Max 32GB)
显示卡:ASUS GeForce RTX 2080 Turbo
扩充插槽:1 x PCIe x16(安装显示卡)、1 x PCIe x1、1 x M.2 NVMe SSD、1 x M.2 NVMe, SATA、1 x M.2 Wi-Fi
储存装置:1 x M.2 512GB NVMe SSD、1 x 2.5”1TB HDD、1 x 2.5”快装槽、1 x 9nn 光碟机
I/O 前:2 x USB 3.1 Gen1 Type A、2 x USB 2.0、1 x 耳机 / 麦克风、1 x SD 读卡机
I/O 后:2 x USB 2.0、2 x USB 3.1 Gen2 Type-A、4 x USB 3.1 Gen1、5 x Audio jacks、1 x S/PDIF、1 x RJ45、1 x HDMI、2 x DisplayPort
音效:Realtek ALC1150
网路:802.11ac 2x2 + BT5.0、Intel 219-V 1GbE LAN
电源供应器:700W
尺寸:17.9 x 40 x 45.6 cm
重量:11 kg
冷酷外观 ASUS ROG Strix GL12CX 开箱 / 随附压克力侧透
ROG Strix GL12CX 外观维持着沈着雾黑的设计,并以非对称的线条与盔甲般的散热开孔点缀,其 mATX 尺寸的紧凑机身,比起一般 DIY PC 在小巧一些,并具备着 AURA 灯光,于主机前方画出两刀俐落的 RGB 灯光,而左侧可更换为压克力侧透,展现内部高阶零组件的独特气息。
GL12CX 规格上至 i9-9900K 与 i7-9700K 两款超频处理器,而显示卡则有 RTX 2080 Ti、RTX 2080 的新一代选择,并採用 Intel Z390 晶片,允许玩家通过 Armoury Crate 进行处理器与显示卡的超频设定。
这一代亦将处理器散热升级为 AIO 120mm 一体式水冷(由 Cooler Master 代工),确保处理器有着足够的散热效能,而显示卡则是 ASUS 自家的 Turbo 鼓风扇系列;此外主机板亦採用 DIMM.2 设计,将 SSD 垂直安装于主机板上,并附带大型散热片,确保 SSD 可维持在高效能运作。
其余规格、功能与上一代 GL12 无异,接着先从外观到内部散热、扩充来与各位报告 GL12CX 的魅力。
↑ ROG Strix GL12CX 外箱。
↑ 取出主机之后,内部还有压克力侧板、配件盒。
外观方面,ROG Strix GL12CX 维持着低调沈稳的设计,并有着盔甲般的线条散热开孔,搭配着镜面黑的可拆饰版,勾勒出独一无二的 ROG 气息。
机壳前方 I/O 提供基本的 2 组 USB 2.0、2 组 USB 3.1 Gen1,以及 SD 读卡机和 3.5mm 耳麦连接孔;而主机的电源按键,则在右侧侧边上方。
↑ ROG Strix GL12CX 低调沈稳的雾黑质感。
↑ 前 I/O。
↑ 电源按钮。
而 GL12 前面板上方,有快可拆式的磁吸面板,其后方隐藏着光碟机与前置 2.5” 快装拖盘。光碟机採用 9mm 薄形的 DVD-ROM RW,保有光碟机功能亦可节省空间。
至于 2.5” 快装拖盘,让玩家可直接安装 SSD 或 HDD 来扩充空间,亦可当作资料交换碟来使用,这功能主要设计给 IEM、ROG 电竞赛事当中,要求选手将设定储存在 SSD 当中。
这应用时在让人费解,但对于一般玩家来说就当作让玩家方便扩充 2.5” 装置的贴心设计吧!
↑ 帅气的饰版隐藏着既有功能。
↑ 移除饰版,则可使用光碟机与 2.5” 快装拖盘。
↑ 虽说拖盘本身可钩住 SSD / HDD,因此并无提供螺丝,这….。
前面板中下方,则有着 ROG 的 Logo,以及线条状的开孔,这亦是主机前方的散热进风处。
↑ ROG Logo。
↑ 前侧进风处。
同样,机壳上方于后半亦有着线条开孔,做为 CPU 散热出风使用。
↑ 机壳上方设计与散热。
由于品牌主机出厂必须整机接受安规测试,因此并无法预先安装整面的侧透面板,因此以配件的方式让玩家自行更换。而 GL12 左侧留有散热开孔的侧板,而右侧则是整面金属侧板,并压印 ROG Logo。
↑ 左侧侧板留有散热开孔。
↑ 右侧整面金属侧板压印 ROG Logo。
玩家可在配件盒中,找到侧板使用的螺丝与螺母,先将螺母锁在机壳侧边,接着阖上压克力侧透后,再把固定螺丝锁上,即可完成侧板的更换动作。
↑ 侧板固定螺母。
↑ 更换压克力侧板后,就可见内部的硬体空间。
接着机壳后方,主机板后 I/O 提供 2 组 USB 2.0、2 组 USB 3.1 Gen2 Type-A、4 组 USB 3.1 Gen1、5 组 Audio jacks、1 组 S/PDIF 与 1 组 RJ45 连接埠;主机板并无设计 iGPU 内显输出功能。
而显示卡则提供基本的 1 组 HDMI 与 2 组 DisplayPort 输出。
↑ 机壳后 I/O 与下置电源。
↑ 显示输出。
分区散热 显卡支架 还可扩充
紧接着打开侧板来讨论 GL12 的散热设计,内部与目前主流的机壳相似,有着电源分舱空间规划,电源供应器为下置、下吸、后出风的配置。
此外,机壳从前方底部进风,GPU 则透过本身的鼓风扇吸纳冷风,将废热直接排出主机之外;至于 CPU处则比较特别,从后方 90mm 风扇进风,通过上置的 120mm AIO 一体式水冷散热,再将冷排的废热带出主机之外。
这散热配置本身无太大问题,但可能会遇到一个环境例外,那就是玩家的电脑桌为 ㄇ 字形,以及将主机摆放太过于接近墙面,这有可能造成 GPU 排出的热风,被后方的风扇再带回内部,造成 CPU 散热不佳的问题。
↑ GL12 散热配置图。
先从主机板上方看起,于右上角有着 9mm 光碟机与前置 2.5” 拖盘的空间;而处理器使用 120mm AIO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这组为 Cooler Master 代工并有着 ROG Logo。
主机板为 mATX 尺寸,在 CPU 供电模组处亦有安装散热片;因为加入 DIMM.2 的设计,因此记忆体仅做 2 DIMM 插槽。
↑ 9mm 光碟机与 2.5” 前置安装托架。
↑ 120mm AIO 水冷散热器。
所谓 DIMM.2 是从 ROG 主机板而来,主要是借用记忆体插槽的针脚,设计给 M.2 使用的子卡,一来可让 SSD 垂直安装,并通过散热片获得最好的散热,二来也可节省主机板的空间。
而 DIMM.2 的散热片内部,则有导热焦条替 SSD 的控制器进行散热。
↑ 带着散热片的 DIMM.2。
↑ DIMM.2 内部。
至于显示卡则以支架固定,确保主机在运送时的牢固性;机壳下分舱则隔开电源供应器的空间,并有着 ROG STRIX GL12 字样。
↑ 显卡固定支架与电源分舱。
取出显示卡,则是 ASUS GeForce RTX 2080 Turbo 系列,显卡前端锁着固定架,可与上图中间的支架固定,藉此确保显示卡安装的牢固性。
↑ ASUS GeForce RTX 2080 Turbo。
↑ 显卡前方的固定支架。
↑ 支架后方则有 ARGB 灯条。
接着主机板下半部,则可见到 M.2 Wi-Fi 卡,并採内置天线的设计,以及还有 1 组 PCIe x1 扩充;主机板的 Z390 晶片组,则有着散热片覆盖。
↑ 主机板下半部。
↑ 机壳前方的进风扇。
机壳后方有着基本的整线,只不过使用的电源供应器是康舒 iPower 90 700W,并非特製款式,因此有着过长的线材留于主机之内,使得玩家若想安装第二颗 3.5” HDD 时,需要自行整线挪出空间。
此外,这价位的主机若不搭模组化或编织线材实在有点可惜。
↑ 主机后方空间。
↑ 第二颗 3.5” HDD 空间。
侧透 AURA RGB 灯光秀
玩家可通过 Armoury Crate 软体来调整主机的灯光设定与 AURA Sync 等功能,而 CL12 灯光于前面板的 入 字形 ARGB 灯光、ROG Logo,以及侧面的 CPU 散热器、DIMM.2 与显卡支架处,都有着灯光点亮机壳内部。
↑ GL12 灯效。
↑ 前面板的 ARGB 灯光。
↑ 侧面灯光效果。
↑ CPU 灯效。
↑ CPU 灯效。
↑ CPU 灯效。
Armoury Crate 超频监控软体
软体方面交由 Armoury Crate 来进行控制,首页提供着电脑运作模式:Windows、平衡、Turbo 与自订,而右手边则有 CPU、GPU、记忆体、储存空间、风扇等监控资讯。
而 GL12CX 预设是「平衡」模式,这模式 i9-9900K 会依照 Intel 设定的 Turbo 时脉(全核 4.7GHz),而切换为 Turbo 后则会让全核心提升到 4.8GHz,此外玩家亦可通过手动来进行 CPU 与 GPU 的超频。
自订预设是双核心 5.1GHz、全核心 4.8GHz 的设定,而 GPU 时脉则是 NVIDIA 参考规格,GPU 基準时脉 1515 MHz、Boost 1710 MHz。
考量到处理器散热仅 120mm AIO 水冷,倘若启用全核 5GHz 可能会让机器风扇持续高转,相对的噪音也较高。
↑ Armoury Crate 可切换 GL12CX 的运行模式。
↑ 自订处理器超频设定,可针对每个启用的核心进行时脉调整。
↑ 亦可调整 CPU 风扇,以及替 GPU 基準时脉、记忆体超频并控制风扇。
↑ AURA 特效,并提供 AURA SYNC 功能。
ASUS ROG Strix GL12CX 效能测试
测试方面以 Armoury Crate 设定自订模式,採双核 5.1GHz、全核 4.8GHz 设定进行测试,而手边的 GL12CX 主要规格为 i9-9900K、DDR4-2666 16GB*2、RTX 2080 Turbo。
CPU-Z 检视 i9-9900K 完整资讯,为 14nm 製程的 8 核心 8 线程可超频处理器,但测试后不见单核最高 5.1GHz 的记录,反而是全核 4.8GHz 为主;而主机板使用的是 Z390 晶片组;记忆体则是双通道 DDR4 16GB*2 2666。
↑ CPU-Z 资讯。
GPU-Z 资讯,检视 ASUS RTX 2080 Turbo 资讯,核心为 TU104,有着 2944 组 CUDA 核心,以及 368 组 Tensor Core 与 46 组 RT Core,可分别对于 AI 运算与光线追蹤进行加速。GPU 时脉为 NVIDIA 官方参考值,预设 1515 MHz、Boost 1710 MHz。
↑ GPU-Z 资讯。
CPUmark99 测试,单看处理器的单核心执行能力,单核心的 IPC、时脉高即可获得相当高分。单核心方面 i9-9900K 获得 852 分。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绘图性能。也是目前用来评比 CPU 运算性能常见的测试软体。
针对多核心 CPU 测试,i9-9900K 有着 2053 cb 的成绩而单核心则获得 210 cb。对比一般 DIY PC 来说,这成绩已有一定的水準。
↑ CINEBENCH R15。
V-Ray Benchmark 可测试电脑的 CPU 对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速度,以及 GPU 渲染图像的速度,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I9-9900K 需时 1 分 02 秒,而 RTX 2080 则需要 1 分 10 秒。
↑ V-Ray Benchmark。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在标準 2666 记忆体时脉下,记忆体读取 39117 MB/s、写入 40878 MB/s、延迟 60.7 ns,表现中规中矩。
↑ AIDA64。
日常使用的 WinRAR 压缩测试,GL12CX 有着 25,458 KB/s 的压缩性能;而另一套 7zip 则较吃众多核心效能,压缩 55638 MIPS、解压缩 85467 MIPS,整体性能表现出色。
↑ WinRAR。
↑ 7zip。
影音转档方面,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i9-9900K 有着 8 核心 16 执行绪以及高全核时脉,在 X264 编码下有着 61.7 fps 的高性能,而 X265 编码下亦有 42.4 fps 的性能。倘若主力都在 X264 编码上,这颗性能非常够用。
↑ X264 FHD Benchmark。
↑X265 FHD Benchmark。
系统碟使用 M.2 512GB NVMe SSD,其循序读取 3373 MB/s、写入 1693 MB/s,在 4KQ1T1 随机读写上也有着 44.9 MB/s、98 MB/s 的性能。而 HDD 性能则提供给各位参考。
↑ M.2 512GB NVMe SSD。
↑ 3.5” SATA HDD。
电脑整体性能测试,则以 PCMark 10 来进行,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
但是 GL12CX 在执行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测试时,会莫名导致测试程式关闭,因此无法完成测试,改以 Express 测试获得 5680 分。
↑ PCMark 10 Express。
↑ PCMark 10 完整测试但遇到程式相容问题导致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终止。
3DMark Fire Strike 可快速衡量平台的游戏绘图效能,亦是目前显示卡最常使用的测试软体。Fire Strike 锁定 AAA 等级 DX11 API 的高效能测试,在预设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测试中,RTX 2080 获得 23,014 分。
而 1440p 解析度的 Extreme 则有着 12,242 分,至于 4K Ultra 测试则有着 6,338 分。换句话说,GL12CX 可确保各位玩家在 1080p、1440p 解析度下,获得 AAA 游戏特效全开的稳定性能,但若是 4K 解析度,则要针对游戏稍微调设定才可保有稳定顺畅的游戏体验。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则是採用新的 DirectX 12 API 所设计的 AAA 游戏测试。在 1080p 的 Time Spy 测试上获得 10,498 分、1440p 的 Extreme 也有着 4,863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ASUS ROG Strix GL12CX 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则以近期的 AAA 大作,当然包含着唯一有着即时光线追蹤 DXR 技术的《战地风云 5》,以及美女冒险的《古墓奇兵:暗影》,以及 CAPCOM 大作《魔物猎人:世界》,在开放世界探索、冒险与狩猎,还有更吃资源(优化不好)的《刺客教条:奥德赛》,以及很夯的大逃杀游戏《绝地求生 PUBG》。
测试分别以 1080p 与 2160p 进行测试,并以游戏预设最高特效设定进行 fps 平均值测试。
在 1080p 解析度之下,GL12CX 面对各种 AAA 游戏,都可有着相当高的性能,像是《魔物猎人:世界》平均 107 fps、使用 DirectX 12 的《古墓奇兵:暗影》平均 117 fps、《刺客教条:奥德赛》平均 72 fps,就连《战地风云 5》开启 DXR 最高设定下,光追游戏体验亦可有着平均 69 fps 的性能表现。
但是 2160p 方面,普遍仅射击类的《绝地求生 PUBG》可保有平均 67 fps 的性能,其余游戏皆跌至平均 40 fps 左右;换句话说 GL12CX 可满足 1080p、1440p 玩家特效全开的需求,但若要使用 4K 2160p 解析度,则要针对游戏降低特效,才可保有稳定且顺畅的游戏体验。
↑ GL12CX 游戏测试。
《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条:奥德赛》:使用 In Game Benchmark。
《魔物猎人:世界》:于古代树森林狩猎大凶豺狼,记录 3 分钟 fps。
《绝地求生 PUBG》:人少地区跳伞后边拾荒边移动,记录 3 分钟 fps。
《战地风云 5》:单人战役中「步兵团」的一开始任务,从下车攻上高处的据点为止。
ASUS ROG Strix GL12CX 温度与功耗
温度测试方面,分别使用 AIDA64 测试电脑散热,而 GPU 则透过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进行模拟游戏的压力测试,并针对 GL12CX 的平衡、Turbo 与手动模式分别测试。
待机时 CPU 与 GPU 温度都在 30°C 左右,而通过 AID64 压力测试时,CPU 温度最高来到 90°C 左右;至于模拟游戏的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测试时,CPU 温度最高在 65°C,而 GPU 温度则提升到 85°C,游戏时的散热表现属于尚可。
↑ GL12CX 温度测试。
功耗方面,待机时电脑耗电在 49W 左右,而在 AIDA64 压力测试下达 250W 左右,至于 Prime95 压力测试可达到 400W 之高,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模拟游戏测试下功耗则在 320W。
↑ GL12CX 功耗测试。
总结
ASUS ROG Strix GL12CX 延续着雾黑沈稳的低调外观,换上第 9 代 Intel Core i9-9900K 处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游戏显示卡,给予玩家更强悍的电竞桌机新选择。
性能上,GL12CX 可满足 1080p 解析度的 AAA 玩家特效全开的需求,即便在 1440p 也是游刃有余,但在 2160p 4K 解析度之下,则要针对游戏来调整特效设定,才能达到稳定的游戏性能。
散热方面,若是平时游戏使用并无任何问题,但随着游戏时间增长也会渐渐提升风扇转速,只不过另一个恼人的是,在 GPU 高负载(游戏时)状态下会发出高频音。
整体来看,GL12CX 有着帅气造型与强悍性能,可让游戏玩家获得新一代即时光线追蹤、AI 运算加速的游戏体验。
来源: ASUS ROG Strix GL12 电竞主机测试报告 9 代 8 核力扛 RTX 光追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