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 NVIDIA Turing 世代的更替,也让高阶电竞笔电开始改朝换代,技嘉率先推出轻薄款「AERO 15」系列更新,不仅採用 Intel Core i
随着 NVIDIA Turing 世代的更替,也让高阶电竞笔电开始改朝换代,技嘉率先推出轻薄款「AERO 15」系列更新,不仅採用 Intel Core i9 处理器更搭载着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 独立显示晶片,更以 All Intel Inside、品牌内装与导入微软 Azure AI 人工智慧,让玩家有着更好的新一代游戏笔电体验。
规格
型号:AERO 15-X9
处理器:Intel Core i9-8950HK(2.9-4.8GHz)
萤幕:15.6\" 吋 LG 窄边框 FHD 1920x1080 144Hz IPS 雾面面板、X-Rite Pantone 校色
记忆体:SAMSUNG 8GB/16GB DDR4 2133/ 2400、2 slots (Max 32GB)
晶片组:Mobile Intel HM370
显示晶片:Intel HD Graphics 630、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
系统碟:Intel 760p M.2 PCIe NVMe 1TB SSD
资料碟:M.2 PCIe
键盘:孤岛式单点 RGB 背光键盘
连接埠:2 x USB 3.1 Gen1、1 x USB 3.1 Gen2 Type-A、1x Thunderbolt 3 Type-C、1 x HDMI 2.0、1 x DP 1.4 & USB3.1 Type-C、1 x 3.5mm 耳机麦克风、1 x UHS-II SD 读卡机、1 x DC-in、1 x RJ-45
音效:2 组扬声器、Nahimic 3 音效
网路:Killer E2500 网路晶片、Killer Wireless-AC 1550i、Bluetooth V5.0
视讯:HD Camera
电池:充电式锂电池 94.24Wh
尺寸:356.4(W) x 250(D) x 18.9(H) mm
重量:2 kg
All Intel 品牌组件 AERO 15-X9 开箱
这一波 Turing GPU 的更新,技嘉率先端出轻薄款 AERO 15,并有着 Core i9、i7、4K60 与 RTX 2080 和 RTX 2070 等不同规格可选,此次测试的型号为「AERO 15-X9」,主要规格为 Intel Core i9-8950HK、FHD 144Hz 更新率与 GeForce RTX 2070 Max-Q。
简单来说,AERO 15-X9 有 i9、i7、Full HD 144Hz 与 4K 等选择,但 GPU 都是 RTX 2070;而另一款型号 AERO 15-Y9 则是规格固定 i9 + 4K 与 RTX 2080。关于 Turing 世代的架构更新,有兴趣的玩家可参考过往之测试报告,本篇则探讨笔电与新一代效能。
↑ 新一代 AERO 有着新设计的 Logo,外包装也是以环保为主,并赠送素雅的后背包与滑鼠。
↑ 笔电内包含着说明文件、导热胶(给予 M.2 扩充时可用)、变压器。
这一代技嘉除了 GPU 的升级,更打出品牌战「All Intel Inside」与「Microsoft Azure AI」人工智慧。首先规格上,从处理器、晶片、SSD、Thunderbolt 3 与 Killer Wireless-AC 1550,都採用 Intel 的产品。
这步搭上品牌内装,例如 LG IPS 面板、SAMSUNG DRAM、Killer SoubleShot Pro、X-Rite Pantone 校色与 Nahimic 3 音效等,藉由各方品牌的揭露,让玩家感受到技嘉笔电採用着业界顶尖的零组件亦是品质的保证。
AERO 15 维持着轻薄设计,并在表面使用奈米压印(NIL)处理,让表面有着独特的「碳纤纹路」,并同样具备 X-Rite Pantone 校色等 AERO 系列的优良血统。
↑ 笔电表面外观。
↑ 碳纤纹路。
15 吋 LG 极窄边框 144Hz X-Rite Pantone 校色
AERO 15 採用三边极窄边框的 15.6 吋 IPS 面板,边框仅 0.5mm 左右,让玩家有着更无拘束的大画面,解析度为 1920 x 1080 并具备 144Hz 高更新率、5ms 反应速度;技嘉依旧与 Pantone 合作,提供笔电 X-Rite PANTONE 色彩校正选项,可确保笔电色差 Delta E < 1。
但也为了成就轻薄稍微牺牲了镜头角度与散热,由于採用三边窄边框萤幕设计,因此视讯镜头只能屈就于萤幕下方,因此拍摄的角度略低;另一方面,笔电的散热出风孔,则藏于萤幕转轴下方。
↑ AERO 15 笔电萤幕与键盘。
↑ 15.6 吋 FullHD 显示器,右下贴有 X-Rite PANTONE 校色贴纸。
↑ 视讯镜头与麦克风。
↑ 约 0.5mm 的窄边框。
↑ 位于萤幕转轴下方的散热出风孔。
笔电出厂系统中已包含 X-Rite PANTONE 色彩校色档,玩家可透过 Control Center 软体,于 Manager 页面中,选择 Pantone 校色选项,让笔电有着更好的画面,色彩更为準确,而具备校色认证的笔电在 Windows 阵营可是屈指可数。
若是对于色彩有要求的用户,AERO 这系列皆有着 Pantone 校色,可确保使用 Windows 笔电工作时的色彩準确性。
↑ AERO 15 色彩参考。
↑ AERO 15 色彩参考。
↑ AERO 15 色彩参考。
AERO 15 孤岛键盘与侧面 I/O 一览
笔电 C 件(键盘),虽然设计上相当简洁,但有着相当多的品牌贴纸加持,电脑开机按钮位于正中央,而键盘则是全尺寸键盘,并有 Fn Key 组合功能;背光方面,支持 GIGABYTE FUSIN,可自定义按键功能,并可控制每颗按键的背光颜色,以及有着多组背光效果,像是呼吸、波浪、涟漪等模式。
键盘结构上相当稳固,採用「孤岛式」设计,手感相当不错,但若是按压过于边角,则会稍微卡手;笔电触控板,则是採用一体式大面积触控板,其左键与右键有明确手感。
↑ AERO 15 孤岛式键盘。
I/O 方面则给予相当齐全,笔电左侧有着 RJ-45 网路、USB 3.1 Gen2、HDMI 2.0,以及複合 DisplayPort 和 USB 3.1 Gen1 的 Type C 埠,并具备 3.5mm 耳机麦克风孔;右侧,则有着 SD 读卡机、Thunderbolt 3 Type-C、1 组 USB 3.1 Gen1 与 1 组 Gen2,而 DC 输入则设置于右侧。
↑ 笔电左侧 I/O:RJ-45 网路、USB 3.1 Gen2、HDMI 2.0、DisplayPort 和 USB 3.1 Gen1 Type C、3.5mm 耳机麦克风孔。
↑ 笔电右侧 I/O:SD 读卡机、Thunderbolt 3 Type-C、1 组 USB 3.1 Gen1 与 1 组 Gen2、DC IN。
内装 Supra-Cool 散热 双风扇 双导管
散热方面,主要从底部吸进冷空气,将废热从萤幕下方排出,因此使用 AERO 15 时一定要打开萤幕,并确保机器底部空气流通;在机器底部,有着止滑橡胶垫,一来防止笔电滑动,二来提升高度,让底部有更多的空间让空气流动。
↑ 笔电底部,有着大面积的进气孔;并有着止滑的垫高橡胶垫。
AERO 15 内部则是以两根散热导管通过 CPU 与 GPU,并配置两组散热鼓风扇与鳍片,并替供电模组、GPU 记忆体散热;机器内部,提供两组 SO-DIMM 记忆体插槽,并有着两组 M.2 插槽,电池则是使用 15.2V, 6200mAh / 94.24Wh。
↑ 拆开笔电 D 件后,即可安装记忆体与 M.2 SSD。
↑ 左侧 GPU 散热区,两根热导管引导废热至散热鳍片,并替记忆体与供电模组散热。
↑ 右侧 CPU 散热区。
↑ 晶片组则有着金属片帮助散热。
↑ 充电式锂电池 15.2V, 6200mAh / 94.24Wh。
↑ 2 组 M.2 插槽。
↑ 笔电变压器19.5A, 11.8V, 230W。
Microsoft Azure AI 人工智慧技术
这一代更新技嘉推出与微软「Azure AI」人工智慧技术,也就是透过背景程式(Azure AI),自动分配 CPU 与 GPU 的电源,并根据正在使用的 App,调节 CPU 与 GPU 效能、自动调教风扇转速、键盘灯光等方式,降低笔电运行的温度与噪音。
↑ Microsoft Azure AI 人工智慧技术。
而实际操作上,笔电右上角会显示「Gaming+ Professional+」的图示,红色代表 AI Cloud 模式、绿色则是 AI Edge 模式,点选图示右键可选择不同的 AI 模式亦可关闭。AI Cloud 代表着笔电会通过网路与伺服器更新最佳的设定,而 AI Edge 则是笔电端自行优化。
↑ Azure AI 人工智慧技术切换。
启用 AI Edge 或 AI Cloud 模式 可观察到,笔电在运行不同程式时,会自动调整背光模式,以及当笔者将风扇设定至 Gaming 模式时,AI 也会自动调整为预设,让整体风扇的噪音较低。若是文书、上网工作时,可确保笔电相对安静。
但实际以 PCMark 10 测试 AI Cloud 与 AI Edge 模式下的效能,前者获得 4999 分、后者 5100 分,效能差异不到 0.1% 左右,也就是说这差距是属于测试程式的误差範围内。
或许该这么说,Azure AI 可自动调节 CPU 与 GPU 的档位(Control Center 内的 Device Information 设定),若是文书上网可降低一点效能,但若是影音剪辑、转档、算图、游戏等需要效能的程式,则会自动调整到最大效能。
笔电控制软体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笔电相关的控制功能,像是 Wi-Fi、蓝牙、亮度与 Pantone 校色等开关,都集中在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软体当中。Smart Dashboard 可监控电脑的使用资源,包含 CPU、GPU、记忆体与磁碟使用率。
其中较特别的是 Device Information,CPU 有着 0-4 段、GPU 有 0-1 段的调整,这会直接影响 CPU 与 GPU 的效能,也就是 CPU 在第 4 段有着最好的效能,而 GPU 则设定在第 1 段,若各位本身有启用 AI 功能是不需要调整这设定,但若关闭 AI 功能则可自行调节段数来获得更好的效能。
↑ Smart Dashboard 可监控电脑资讯,而 Device Information 更可切换 CPU 与 GPU 档位。
Manager 页面中,则有笔电所有的控制功能,包含着音量、萤幕亮度、Wi-Fi、蓝牙、电源模式、显示切换、充电原则、Pantone 校色、色温控制、Win Key 锁、Killer 优化与计算机等。
↑ Manager 笔电功能设定。
Fusion 页面中,除了可单点控制按键的 RGB 灯光之外,还有着呼吸、波浪、霓虹等多种灯效;此外,每颗按键都可自订巨集、快捷键或启动应用,也就是全键可自订的设计。
↑ 键盘背光。
↑ Fusion 灯光设定。
↑ 按键巨集设定。
↑ 录製巨集。
Device Setting 当中,则可调整风扇的运行模式包含静音 Quiet、一般 Normal 与游戏 Gaming 模式,此外还可透过 Deep Control 模式,通过 14 个节点来控制风扇与温度的曲线;若各位有启动 AI 功能,则会依据 AI 来切换不同的风扇模式。
↑ Device Setting 可调整风扇模式与自订曲线。
最后 Smart Utilities 页面,则会列出系统所有需要安装驱动的装置与程式,并会检查是否有最新版本可更新。
↑ 驱动、程式更新。
AERO 15-X9 效能测试
本次测试机型为 AERO 15-X9,主要规格为 Intel Core i9-8950HK、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16GB DDR4 2666 与 Intel 760p M.2 PCIe NVMe 1TB SSD。测试时,调整为 High Performance、FAN Gaming 设定。
CPU-Z 检视 Intel Core i9-8950HK 处理器完整资讯,处理器代号 Coffee Lake,为 14nm 製程的 6 核心 12 执行绪可超频处理器;测试的机器型号为 AERO 15-X9;记忆体为 1 DIMM 单通道 DDR4 2666MHz 16GB 记忆体;接着透过,CPU-Z Bench 进行测试,i9-8950HK 单线程 424 分、多线程 3206.9 分。
↑ CPU-Z。
GPU-Z 方面,AERO 15-X9 具备 Intel UHD Graphics 630 内显,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 独立显示晶片,并由驱动自动切换内显或独显进行运算。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Max-Q,GPU 基準时脉为 885 MHz、Boost 时脉 1185 MHz,同样具备 8GB GDDR6 记忆体;并有着 2304 个 CUDA 核心、288 个 Tensor Core、36 个 RT Core。
↑ GPU-Z。
CPU 运算效能测试,首先单核心使用 CPUmark 99 测试,i9-8950HK 获得了 648 分。
而常用来横量 CPU 多核运算能力的 CINEBENCH R15 测试,i9-8950HK 有着 1144cb 的多核运算能力,单核心则获得 161cb;性能上与同样 6 核心的 i7-8750H 相同,实在难感受到 i9 超频的威力。
↑ CPUMark。
↑ CINEBENCH R15。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则使用 AIDA64 进行,採用双通道 DDR4-2666 16GB*1 进行测试,记忆体读取 19821 MB/s、写入 19434 MB/s、複製 20702 MB/s、延迟 67.4ns。
↑ AIDA64 记忆体测试。
CPU 影音转档方面,使用 X264 FHD Benchmark 进行测试,i9-8950HK 有着每秒 37.9 fps 的处理能力,而 X265 FHD Benchmark 则有 19.5 fps 的表现。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储存方面,系统碟使用 Intel 760p M.2 PCIe NVMe 1TB SSD,并使用 CrystalDiskMark 对 M.2 NVMe SSD 测试,循序读取 2,424 MB/s、写入 1,467 MB/s,4K 读取 290.8 MB/s、4K 写入 261.8 MB/s。
↑ CrystalDiskMark。
PCMark 10 测试获得 5,100 分。其中 Essentials 基础电脑测试中获得 7,793 分,代表着电脑在程式启动、视讯会议、网页浏览等基本操作上有着相当快的速度;而在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中,则获得 7,442 分,确保文书工作:试算表、文书输入等操作表现上也相当良好;另外,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则有着 6,207 分,对于相片编辑、渲染与影片转档,都有着不错的效能。
↑ PCMark 10。
3DMark 测试,可衡量笔电对于 AAA 游戏的性能表现,最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测试,AERO 15-X9 获得 14,870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则有 7,582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测试则获得 4,046 分。
简单来说,这性能代表着 AERO 15-X9 在 1080p 解析度,可将大部分 AAA 游戏特效全开,并有着稳定的性能,但对于高效能要求的游戏,则可能在平均 60 fps 左右。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Port Royal 针对着新一代即时光线追蹤技术所设计的测试情境,测试显示卡需支援 DirectX 12 与 DirectX Raytracing(DXR)技术,测试採用 2560 × 1440 解析度进行,场景内有着大量的反射材质,可细腻的呈现出物理光影的反射效果。
AERO 15-X9 在 Port Royal 测试中获得 3,443 分,而 FPS 则在 15.94 帧。可见笔电光追最好解析度是在 1080p 左右,而特效可能无法开至最高。
↑ 3DMark Port Royal。
3DMark Time Spy 则是採用新的 DirectX 12 API 所设计的测试情境,同样是锁定在 AAA 游戏等级。在 1080p 的 Time Spy 测试上,AERO 15-X9 获得 6,180 分,而 Extreme 则获得 2,884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AERO 15-X9 GPU 加速影片转档效能
上述测试中的影片转档效能,主要是透过 CPU 进行编码运算的效能,若改以 GPU 进行 H264 或 HEVC 编码运算,则可获得更高的效能,通过 VideoProc 进行测试,RTX 2070 Max-Q 对 H264 编码可编解 4K 解析度,而 HEVC 编解理论上可到 6K。
转档测试,来源为 1080p h264 影像,并套用怀旧特效处理,分别使用 MP4 H264 与 HEVC 编码进行测试,RTX 2070 Max-Q 编码 H264 有着每秒 82 FPS 的效能,而处理 HEVC 编码则有每秒 95 FPS 的效能。
↑ 编解码硬体测试。
↑ 测试来源档案资讯。
↑ VideoProc 转档效能。
AERO 15-X9 游戏测试
游戏则以近期 AAA 大作,像是诚意满满的重製版《恶灵古堡 2》,以及《古墓奇兵:暗影》、《魔物猎人:世界》、《刺客教条:奥德赛》,以及热门的射击游戏《绝地求生 PUBG》等;此外,唯一支援 DXR 技术的《战地风云 5》亦是测试名单之一。
游戏测试皆以「预设最高设定」、1080p(1920 x 1080)解析度进行测试,而《恶灵古堡 2》、《古墓奇兵:暗影》与《战地风云 5》皆以 DirectX 12 API 运行测试。
《绝地求生 PUBG》即便整体品质超高设定,依旧有着平均 90 fps 的性能,爱吃鸡的玩家这款肯定相当适合。
《魔物猎人:世界》最顶级设定下,果真让笔电较难扛住性能,平均落在 55 fps,但就 Pantone 校色后的色彩,依旧可有着漂亮的画面。
《恶灵古堡 2》重製版以图形优先,整体效能相当出色平均 87 fps,可让玩家投入那恐怖的气氛当中。
《古墓奇兵:暗影》在最高设定下,平均依然可维持在 66 fps,最低则在 55 fps。
《刺客教条:奥德赛》相对吃资源,在极高设定下,平均仅 43 fps。
《战地风云 5》开启 DXR 光线追蹤功能后,最高设定平均 41 fps、中程设定平均 59 fps,倘若要体验光追建议开至中程。
↑ AERO 15-X9 游戏测试。
《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条:奥德赛》:使用 In Game Benchmark。
《魔物猎人:世界》:于古代树森林狩猎大凶豺狼,记录 3 分钟 fps。
《绝地求生 PUBG》:人少地区跳伞后边拾荒边移动,记录 3 分钟 fps。
《战地风云 5》:单人战役中「步兵团」的一开始任务,从下车攻上高处的据点为止。
《恶灵古堡 2》:里昂记录寻找出路,于机械室遭遇 G-1 威廉博士战斗,直到打赢博士为止。
AERO 15-X9 散热 & 续行力测试
AERO 15-X9 性能可让玩家有着不错的 AAA 游戏体验,但考量到部分游戏较吃资源,因此笔电游玩时需要稍微降低特效,而在散热设计上这代有着 AI 功能,可确保笔电在文书、上网、影音时有着相当安静的表现,而在游戏时若需要最高效能,建议可将风扇设定为 Gaming,但相对会有着一定噪音。
笔电待机时 CPU 与 GPU 温度维持在 44-46°C,而在 AIDA64 压力测试下,CPU 温度最高来到 80°C,接着 AIDA64 加入 GPU 进行双烧测试,CPU 温度提高到 91°C、GPU 温度 84°C,这使得 CPU 有稍微降频的状况。
模拟游戏测试的 Fire Strike Stress Test,经过两轮测试 CPU 与 GPU 温度都在 82-83°C 之间,而笔电键盘处(C 件)表面温度,在烧机测试下于电源键处最高 44°C,其余皆在 30°C 左右。
整体散热表现,于一般文书、上网时有着相对安静的使用体验,而在游戏时温度稍高,虽然风扇噪音有所提升,但配戴耳机后其噪音可忽略。
↑ AERO 15-X9 温度测试。
↑ AERO 15-X9 C 件温度测试。
续行测试则以 PCMark 8 Work 进行测试,模拟网页浏览、文书工作、视讯对话等情境,AERO 15-X9 在一般模式下,可运行 2 小时 50 分钟的时间。
而通过反覆测试 Work 一般续行与启用 GPU 加速续行,却都得到一样的 2 小时 50 分的续行时间,可推测系统没有让 GPU 完整休眠,导致续行时间较短,这应该可透过 BIOS 更新来解决。
↑ 续行力测试。
总结
技嘉新一代 AERO 15 不仅止于更新,更加入微软 Azure AI 人工智慧,主动的替使用者调节 CPU 与 GPU 性能,让功耗与温度可最佳化,使得整体笔电体验有着更安静、低温的表现;而这一代技嘉也以一线品牌组件,强调着对 AERO 系列的用心与信赖。
而 AERO 首创的「X-Rite Pantone 校色」面板,不仅有着準确的颜色表现,于工作、游戏都有更上一层的体验,这点也让其他笔电厂商开始跟进;音效则透过 Nahimic 3 软体强化,确保使用着在影音体验上得以满足。
新一代 RTX 2070 Max-Q 效能上,可让笔电玩家体验 AAA 游戏的高画质,但面对太过吃资源的大作,即便在 1080p 解析度还是需要调降些特效设定,但对于行动族群则有着比上一代更高的性能提升。
这一波 RTX-20 系列笔电,将在 1/29 晚上 10:00 后开卖,倘若追求性价比的玩家,笔者私心认为 i7 + RTX 2060 将有着不错的甜蜜点,而若追求薄行行动效能,则可考虑 RTX 2070 或 2080 的 Max-Q 版本。
测试这款 AERO 15-X9 建议售价为 NT$ 86,900 元,而 i7 + RTX 2070 Max-Q 则只要 NT$ 78,900 元;此外,这波上市 PChome 有独家赠礼,包含:剪辑软体、战地风云 5、Anthem、COD 等游戏,做为新春优惠折价下来大约省 1 万元左右,提供给各位参考。
来源: 追光者 GIGABYTE AERO 15 新世代笔电 RTX 2070 Max-Q 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