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ROGZENITHIIEXTREME开箱测试重本全铝16相5M.2与USB3.22x2

导读 华硕 ROG Zenith 专属于 AMD Ryzen Threadripper 的高阶主机板系列,如今随着 3 代处理器与 TRX40 晶片组更新,推出新一代「R


华硕 ROG Zenith 专属于 AMD Ryzen Threadripper 的高阶主机板系列,如今随着 3 代处理器与 TRX40 晶片组更新,推出新一代「ROG Zenith II Extreme」,这张无疑是上一张 Zenith Extreme Alpha 的升级版,同样全铝外壳与散热,更加入主动 VRM、FCH 风扇、16 相 Teamed 电源设计,以及多达 5 个 M.2 扩充与最新 USB 3.2 2x2,将在挑战 TRX40 性能之颠。

规格
尺寸:E-ATX(30.5cm x 27.7cm)
处理器支援:AMD 3rd Gen Ryzen Threadripper Processors
处理器脚位:sTR4X
晶片组:AMD TRX40
记忆体:8 x DIMM, MAX 256GB, DDR4 4600(OC)/3200 MHz
扩充插槽:4 x PCIe 4.0 x16(x16, x16/x16, x16/x8/x16, x16/x8/x16/x8)
多卡支援:3-Way NVIDIA SLI / AMD CrossFire
储存埠:8 x SATA 6Gb/s、1 x DIMM.2(2 x M.2 Socket 3 PCIe 4.0 x4 & SATA)、3 x M.2 Socket 3 PCIe 4.0 x4
网路:Aquantia AQC-107 10G、Intel I211-AT Gigabit LAN w/ LANGuard
无线:Intel Wi-Fi 6 AX200 2x2 MU-MIMO 802.11ax、蓝牙v5.0
音讯:ROG SupremeFX S1220 8ch Codec、ES9018Q2C DAC
USB埠:4 x USB 3.2 Gen2(CPU)、2 x USB 3.2 Gen2(前面板插座)、3 x USB 3.2 Gen2、3 x USB 2.0、8 x USB 3.2 Gen1(4 需扩充)、1 x USB 3.2 Gen 2x2 Type C


ROG ZENITH II EXTREME主机板开箱 / 全铝 + 主动风扇

新一代 ROG Zenith II Extreme 主机板,外观主要在晶片组、I/O 外壳上方,换成金属镜面带 AURA 灯效的设计,以及加大 OLED 显示器,其余配置与上一张相似,但仔细看还是有很多新的开关与便利功能的设计。

由于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处理器重新定义针脚,也让 TRX40 主机板升级至 PCIe 4.0 通道,更要準备明年的 64 核心 3990X 核弹,使得 TRX40 主机板仅支援 3rd Gen Ryzen Threadripper 处理器。

记忆体同样 4 通道 8 DIMM 插槽,最大可安装至 256GB 记忆体;扩充插槽则提供 4 个 PCIe 4.0 x16,最高支持 4 卡 x16/x8/x16/x8 的通道分配。储存则具备 8 个 SATA 连接埠,以及 1 组 DIMM.2 扩充 2 个 M.2 插槽支援 PCIe 4.0 x4 与 SATA 介面,主机板上还有 3 个 M.2 支持 PCIe 4.0 x4,其中 1 个则设置于主机板背面;网路同样具备 10GbE 与 1GbE 配置,并换上新的 Intel Wi-Fi 6 AX200 无线网卡。

USB 也是这张的一大特色,于后 I/O 给满 7 个 USB 3.2 Gen 2,以及最新 USB 3.2 Gen 2x2 Type C 可达 20Gbps 的传输频宽,另外还有 8 个 USB 3.2 Gen 1,甚至给到 2 个 USB 3.2 Gen2 前面板插座,给好给满也是 ROG 一贯的信条。


↑ ROG Zenith II Extreme 外盒,标示着 TRX40 晶片组与 PCIe 4.0。


↑ 背面可见主板规格,以及 1.77” 彩色 OLED 显示器、16 相供电 + 2 颗主动风扇、铝壳打造、10GBE + USB 3.2 Gen 2x2。


ROG Zenith II Extreme 主机板外观以黑色铝盔甲,搭配镜面银色的造形设计,主机板整体配置得宜,供电插座全部集中在右上角,一字排开的 16 相供电,自带风扇散热之外,更以热导管连接至铝製 I/O 外壳上。

而且还换上 1.77” 彩色 OLED 显示器,供电时会秀 ROG Zenith Extreme 的动画字样,开机时也会显示 Debug Code,进系统后则可显示 CPU 资讯或自订图案、动画;主机板背面,同样有着金属背板强化,使得整张主机板重量相当沈。


↑ ROG Zenith II Extreme。


↑ 金属背板。


主机板 ATX 24-pin 与 CPU 双 8-pin 外加 3-pin,全都集中在右上角这区,方便玩家 DIY 连接使用;而 CPU 供电也特别提到,请至少连接 2 个 8-pin 电源,以免负载过大时导致触发 PSU 的保护机制,另外额外的 3-pin 主要是给想要极限超频的玩家使用。

而这区域还有前置 2 个 USB 3.2 Gen 2 Type E 插槽,以及 ROG 独家的 DIMM.2 设计。


↑ 主机板右上角。


CPU 插槽两旁共计 8 跟 DDR4 DIMM 记忆体插槽,最大可安装置 256GB 记忆体;而 CPU 则以 16 相 Teamed 电源架构,一次排开除了霸气之外,上方还也有着硕大 VRM 散热器,不仅自备 2 颗主动风扇散热外,还用热导管连接至左侧的铝製 I/O 外壳上,高阶板子用料没在省。

而铝製 I/O 外壳上方,除了 ZENITH II 字样(这区)具备镜面 AURA 背光外,下方还有颗 1.77” 彩色 OLED 显示器,不仅 Debug 方便还可大秀信仰与自订图示。


↑ CPU、RAM 与 VRM。


↑ I/O 外壳与 OLED 显示器。


主机板右侧这边,则有 8 个 SATA 6Gbps 连接埠,其中 4 个来自 TRX40 晶片组,另 4 个则以 PCIe 方式由 ASM1061 扩充;而 SATA 连接埠下方,除了前面板针脚外,也有水冷相关的侦测针脚。


↑ SATA 连接埠。


主板下半的 PCIe 与 M.2 插槽,这区有着一体式铝製散热片,连接至晶片组上方的 ROG 标誌,这块也是银色镜面,开机后会有 AURA 灯效加持。鬆开 4 根螺丝,就可以找到 2 个 M.2 插槽,此外还有 1 个 M.2 插槽则设置在背面…,这可能是正面没位子,通道频宽还够,所以就多做了一个背面 M.2。

此外,主机板右下角这区有相当多的按钮与开关,首先最常见的电源开关 Start,其旁边的 Flex Key,预设为 Reset 外可通过 BIOS 改为:开机进 BIOS、Safe Boot 或开关 AURA 灯效等,且更改设定后机壳的 Reset 按键也会跟着改变。

按钮还有 Safe Boot、Retry Button 与 BIOS Switch 按钮(这张也是走双 BIOS),另外笔者比较喜欢的是 Full Speed Mode 开关,只要打开主机板上所有风扇都会全速运转,手动超频时相当方便,关闭后风扇又会回到之前设定的模式运行。


↑ PCIe 与 M.2 插槽。


↑ 拆开散热片就可已连接 M.2 SSD。


↑ 背面有点孤僻的 M.2 插槽。


主机板后 I/O,同样提供 Clear CMOS 与 USB Flash Back 按钮,即便日后 TR 处理器更新也可继续相容;而 USB 方面,4 个 USB 3.2 Gen 1、7 个 USB 3.2 Gen 2 含一个 Type C,另外还有个标示 SS20 的 USB 3.2 Gen 2x2 Type C,可达到最高 20Gbps 的传输频宽,此外还有 10GbE 与 1GbE RJ-45 网路埠、天线与 7.1ch 3.5mm 音源孔(具备 LED 背光)和 S/PDIF 等连接埠。


↑ 主机板后 I/O。


ROG ZENITH II EXTREME 主机板用料 / 装满 PCIe、M.2 与 USB

介绍完主机板的外观、规格与功能后,其实还有一些主机板的设计细节、用料可与大家分享,接着就把主机板上的散热片拆解,来检视完整的电路板设计。

金属背板同样有着 AURA 灯条,而在 VRM 后方,则同样有导热胶帮助散热;而晶片组拆开,内部有风扇与鳍片增加散热效果,并且在 CPU SOC 供电相上还有额外的小散热片。


↑ 背板 VRM 处导热胶帮助散热。


↑ FCH 散热风扇。


↑ CPU SOC 小散热片。


↑ 每边记忆体都採用 DIGI+ ASP1103 的 2 相供电设计。


↑ CPU 採用 16 相 Teamed Power 设计。每相以 2 颗 Infineon TDA21472 Pwer Sage 与电感组成,可有着更低的供电延迟与相同的热性能。


↑ CPU PWM 控制器 DiGi+ EPU ASP14051。


↑ 主版后方提供满满的 USB 3.2 Gen 2,因此配有不少的 ASM1543 与 P13EQX ReDriver 晶片。


↑ 图为 Aquantia AQC-107 10GbE LAN 与 Intel I211-AT 1GbE LAN 晶片,另外还有 ASM3242 USB 3.2 Gen 2x2 控制器,以及 ASM1074 USB 3.0 HUB 控制晶片。


↑ NUVOTON NCT6798D-R 环控晶片。


↑ 音效区除 ROG SupremeFX S1220 晶片外,还有 2 颗 Realtek ALC4050H、ESS ES9023P DAC 与音效电容。


↑ 主板双 BIOS;ICS 9VRS4883BKLF 时脉产生器与 CPU SoC 供电。




↑ ROG TPU 晶片。


↑ 一整排 P13EQX16 ReDriver 与 P13DBS 处理 PCIe Gen 4 通道交换。


↑ 2 颗 ASM1543 负责前置 Type C 的设置逻辑电路。


↑ AURA 晶片。


↑ 2 颗 ASM1061 扩充 4 个 SATA 6Gbps 连接埠;而 ASM1074 USB 3.0 Hub 晶片。


↑ AMD TRX40 晶片。


↑ 左起 M.2_3 硬体开关、连续的 Safe_Boot、Retry、BIOS Switch 开关;Full Speed Mode 开关(位于 BIOS Switch 开关上方),以及下方的 RSVD 与 Slow Mode 开关。


↑ VRM 散热器连接着 I/O 铝製外壳、晶片组散热片、M.2 散热片、音效盖与金属背板。


ROG ZENITH II EXTREME 主机板配件

配件方面主要都是基本标配,像是说明文件、USB 驱动随身碟、M.2 螺丝、贴纸、超多 SATA 线、天线、热敏电阻、RGB 延长线,以及 Fan Extension Card II 风扇扩充板,还有 ROG DIMM.2。


↑ 所有配件。


ROG DIMM.2 重新定义记忆体插槽,扩充 2 个 M.2 插槽,并具备专属散热片,此外这 2 个 M.2 同时支援 PCIe 4.0 x4 & SATA 介面。而这组 DIMM.2 与之前的对比,主要是支援 PCIe 4.0


↑ ROG DIMM.2。


此外,配件中还付了一组金属螺丝笔,并有着 2 种规格的十字头可更换,方便玩家拆装 M.2 散热片。


↑ ROG 信仰螺丝笔。


ROG ZENITH II EXTREME BIOS 设定

BIOS 当中有着详细的 AI Tweaker 超频设定,包含 CPU 频率、Per CCX 超频、PBO 与核心电压等设定。


↑ BIOS 摘要资讯。


↑ AI Tweaker 超频设定。


↑ Per CCX 超频。


↑ PBO 超频。


↑ 超频电压设定。


进阶设定页面中,有着内建装置设定,可调整各式板载功能,并切换 PCIe x16 的连接模式,以及 LAN、WIFI、音效等开关。


↑ 进阶选单。


↑ 内建装置设定。


↑ PCIe 模式切换。


↑ 内建装置设定。


在 Monitor 页面中,除了可监控各式温度、风扇转速外,也有独力的 VRM Heatsink FAN 与 Chipset FAN 的 Q-Fan 控制项,这两个基本上温度低的时候都是停转,玩家亦可调整各温度级距下的风扇转速。


↑ VRM Heatsink FAN。


↑ Chipset FAN。


↑ 开机选单。


工具页面中,则有 Flexkey 的设定:Reset、AURA On/Off、DirectKey 与安全启动;DirectKey 则是直接启动进入 BIOS。而 ASUS Armoury Crate 会自动询问是否要下载安装,若不希望安装软体的用户,可在 BIOS 当中找到关闭的选项。


↑ 工具选单。


ASUS Armoury Crate 掌控 AURA Sync 与显示器设定

说了这么多功能,不如先来看看 ROG Zenith II Extreme 开机的美照,主机板的晶片组与 I/O 外壳上方,具备着 AURA 灯效加持,以 45° 对角线的方式呈现。只不过这个「镜面」,还挺容易弄髒,若各位在 DIY 装机时,建议装好机后在撕掉保护膜即可。


↑ ROG Zenith II Extreme 灯效。


↑ 主机板右侧的 AURA 灯效。


↑ 显示器除了变大外也变彩色,所以更能展示动画与信仰,开机时会显示 Debug Code,也可自订图案或动画。


这些功能的设定都整合到 Armoury Crate 软体当中,当然这程式也可提供驱动更新、工具安装的功能。


↑ Armoury Crate 驱动更新。


↑ AURA Sync。


↑ OLED 显示器设定,可监控温度、电压、时脉等基本资讯。


↑ 也可设定动画或图片。


ROG ZENITH II EXTREME 主机板效能测试

效能测试方面,则分别测试处理器、记忆体与整台电脑的性能,处理器使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并採用 Auto 设定与 8GB*4 DDR4-3200 记忆体,散热器则使用 ENERMAX LIQTECH TR4 240,并设定水泵、FAN 全速进行测试。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主机板: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
记忆体: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4 8GB*4-3200
显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统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电源供应器:ANTEC 1200W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1903 64bit


CPU-Z 检视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处理器资讯,处理器代号 Starship,为 7nm 製程的处理器,有着 32 核心 64 执行绪;主机板使用 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TRX40 晶片组;记忆体为 4 通道 8GB*4 DDR4 3200MHz;显示卡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 CPU-Z。


CPUmark99 测试,单看处理器的单核心执行能力,单核心的 IPC、时脉高即可获得相当高分。3970X 在单核效能有着 798 分的成绩。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 与 R20 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绘图性能。也是目前用来评比 CPU 运算性能常见的测试软体。

3970X 在 R15 版本测试可达到 CPU 7491 cb 的成绩,而提升渲染複杂度的 R20 版本,亦有着 CPU 17113 cb 的成绩;单核性能更有着 210 cb、511 cb 的成绩。


↑ CINEBENCH R15 与 R20。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3970X 完成运算需花费 29 秒即可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类似的 V-Ray Benchmark 同样可测试电脑的 CPU 对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速度,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3970X 完成运算需花费 20 秒即可完成渲染。


↑ V-Ray Benchmark。


POV-Ray 是一套免费的光线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来计算光影与 3D 影像的渲染。

3970X 有着 64 执行绪可达到平均 14039.4 PPS 的渲染速度,需要 18.6 秒完成渲染工作。


↑ POV-Ray。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记忆体使用 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4 8GB*4-3200 记忆体。搭配 ROG Zenith II Extreme 有着记忆体读取 86461 MB/s、写入 88157 MB/s、複製 90424 MB/s、延迟 79.8 ns 的表现。


↑ AIDA64。


常使用的 WinRAR 压缩软体,此测试对于核心数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时脉高的处理器,因此 3970X 有着 21,925 KB/s 的处理速度。


↑ WinRAR。


7-Zip 压缩测试与之相对,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3970X 压缩评等为 158295 MIPS,解压缩 343766 MIPS。


↑ 7-Zip。


影音转档方面,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3970X 于 X.264 编码有着 73.7 fps 的运算性能,而 X.265 则有着 122.0 fps 的表现,没想到这代多核心可让 X265 有这么高的效能,但也可能是笔者要更换影像转档的测试程式。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电脑整体性能测试,则以 PCMark 10 来进行,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

3970X 搭配 NVIDIA RTX 2080 Ti 获得了 7,310 分,电脑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着 10392 分,生产力则有 8852 分,在更需要 CPU 运算的数位内容创造获得 11525 分。


↑ PCMark 10。


游戏效能测试,搭配 NVIDIA RTX 2080 Ti 显示卡进行测试,而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中,物理 Physics 分数有着 24656 分;针对 DirectX 12 所设计的 Time Spy 测试,CPU 获得了 11296 分的成绩。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总结

华硕二代 ROG Zenith II Extreme 承袭着 Alpha 颜值与设计,有着 1.77” 彩色 OLED 显示器,以及镜面设计的晶片组、I/O 外壳 AURA 灯效,更给予 16 相供电、VRM 散热器与铝製 I/O 外壳以热导管连接,更覆盖着铝製 M.2 散热片,整张主机板不仅效能出重、重量更重。

效能方面,Zenith II Extreme 足以推动 32 核心 3970X,不仅预设下效能出色,更是目前 HEDT 无人可档的运算效能;若想全核超频 4.4GHz 也不成问题,但在测试 Cinebench R20 时则会因为温度压不住而导致程式自动关闭,倘若能解这散热,这效能真的相当强悍。

强悍之余,主机板也上满各式 I/O,不论是 4 PCIe、5 M.2 与多达 9 个 USB 3.2 Gen2(含 2 个前置插座)与 1 个 USB 3.2 Gen 2x3,给予玩家最强悍的 I/O 规格;连线方面,则具备 10GbE 与 1GbE LAN 和 Wi-Fi 6,对于高阶 HEDT 来说已无可挑剔。

这代笔者较喜欢多实体按钮、开关的设置,像是风扇全转、Retry、Safe Boot 与 Flex Key,在裸测时相当便利,更能加速整个测试过程;只不过镜面不好清理的问题,就是笔者个人对镜面的吹毛求疵。

ROG Zenith II Extreme 价位应该会落在 2 万左右,可能与 ROG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 看齐,实际上市贩售会稍晚,有想要更新 HEDT 平台的玩家,若想要这效能与高 I/O 扩充,可以冲这一波或期待明年 64 核心(3990X)的核弹轰炸。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系列开箱测试:
寻觅对手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3960X 处理器测试报告 / 刷新 HEDT 世界观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 开箱测试 / 重本全铝 16 相 5 M.2 与 USB 3.2 2x2ASRock TRX40 Taichi 主板开箱测试 / 全铝散热 M.2 2+4 扩充卡与 USB 3.2 2x2尊爵黑 GIGABYTE TRX40 AORUS XTREME 直出 16 相供电 散热装甲 双 10GbE 超旗舰

来源: 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 开箱测试 / 重本全铝 16 相 5 M.2 与 USB 3.2 2x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