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RockTRX40Taichi主板开箱测试全铝散热M.22+4扩充卡与USB3.22x2

导读 AMD 新 HEDT 旗舰平台 Ryzen Threadripper 强袭,华擎以主流的 TRX40 Taichi 与具备 10GbE 的 TRX40 Creator 做为双主打。


AMD 新 HEDT 旗舰平台 Ryzen Threadripper 强袭,华擎以主流的 TRX40 Taichi 与具备 10GbE 的 TRX40 Creator 做为双主打。首先开箱测试的是「ASRock TRX40 Taichi」主机板,换上全铝散热器,更盖起 VRM 散热高墙并设置 2 颗风扇主动散热,再藉由 Hyper Quad M.2 Card 提供 2+4 个 M.2 插槽、3 PCIe 4.0 x16 与 2.5GbE LAN 和 USB 3.2 2x2 等,ATX 尺寸下的旗舰规格。

规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处理器:AMD 3rd Gen Ryzen Threadripper
处理器脚位:sTRX4
晶片组:AMD TRX40
记忆体:8 x DIMM DDR4, MAX 256GB, DDR4 4666+(OC)/3200 MHz
扩充插槽:3 x PCIe 4.0 x16(x16, x16/x16, x16/x16/x16)、1 x PCIe 4.0 x1
多显卡:3-Way NVIDIA SLI / AMD CrossFire
储存埠:8 x SATA 6Gb/s、1 x Hyper M.2(PCIe Gen4 x4)、1 x Hyper M.2(SATA & PCIe Gen4 x4)
网路:Dragon RTL8125AG 2.5GbE、Intel I211AT、Intel 802.11ax WiFi 2T2R MU-MIMO/ 5.0 BT
音讯:Realtek ALC4050H + ALC1220、NE5532 Amplifier
USB埠:2 x USB 3.2 Gen 2、1 x USB 3.2 Gen 2x2、8 x USB 3.2 Gen 1(4 个需扩充)、2 x USB 2.0(需扩充)、1 x USB 3.2 Gen 2 前置插座


ASRock TRX40 Taichi主机板开箱 / 主流 ATX, 2.5GbE, USB 3.2 2x2 也没少

首波测试的 TRX40 主机板当中,仅 ASRock TRX40 Taichi 採用 ATX 尺寸,在这 30.5 x 24.4cm 的面积下,要塞下 sTRX4、8 DIMM 记忆体、16 相供电、3 PCIe 4.0 x16 插槽,也相当不容易;造型上沿袭 X570 Taichi 的风格,但为了散热筑起 VRM 高墙,更以热导管连接至铝製 I/O 外壳的全铝散热设计。

规格上,这代 TRX40 主机板仅支援第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处理器,具备 4 通道 8 DIMM DDR4 记忆体插槽,最大可安装到 256GB 容量;而 PCIe 扩充,则具备 3 个 PCIe 4.0 x16 插槽,支持三卡 x16/x16/x16 使用。

储存则有 8 个 SATA 6Gbps 连接埠和 2 个 Hyper M.2 插槽,主板上的 M.2 一个仅支援 PCIe 4.0 x4 另一个支援 SATA 与 PCIe 介面,此外可透过 Hyper Quad M.2 Card 再扩充 4 个 M.2 插槽支援 PCIe 4.0 x4 SSD。

网路则提供 2.5GbE 与 1GbE 双 LAN,还有 Intel 802.11ax Wi-Fi 网卡;音效则以 Realtek ALC4050H + ALC1220 晶片与 NE5532 Amplifier 的组合;至于 USB 则相对基本,提供 2 个 USB 3.2 Gen 2 与 8 个 Gen 1,此外还有 1 个 USB 3.2 Gen 2x2 最高可达 20Gbps 的传输性能。


↑ ASRock TRX40 Taichi 外盒。


↑ 背面主要是产品规格说明。


ASRock TRX40 Taichi 外观设计与 X570 Taichi 相似,但最特别的是 VRM 上方的高墙散热器,并透过热导管连接铝製至 I/O 外壳,而晶片组与 M.2 也都採用铝製散热片。晶片组散热片上,有着主动风扇加强散热,更有着造型齿轮等设计。


↑ ASRock TRX40 Taichi 外观。


↑ 金属背板与一体式 I/O 档板。


主机板右上区域则有着前置 USB 3.2 Gen 2 插座、ATX 24-pin 供电、CPU_FAN 插座、RGB / ARGB 针脚,以及双 CPU 8-pin 供电,其中另一个 8-pin 插座则在另一边,DIY 时记得 2 个都要连接,以免在高负载状况下导致 PSU 进入保护机制。


↑ 主机板右上区域。


↑ 另一个 CPU 8-pin 供电。


CPU 的 sTRX4 脚座两旁,共有 4 通道 8 DIMM DDR4 记忆体插槽,由于 VRM 上方以高墙散热器设计,使得插槽的卡扣是朝下设置,如此一来也不会影响各位 DIY 拆装的便利性。

这张板子第一眼一定会被这额头、VRM 高墙给吸引,这张採用 16 相 Dr.MOS 供电,而 VRM 散热器高度达 5.5cm,后方除了有鳍片造型外,还加上 2 颗风扇进行主动散热,此外再以热导管连接至左侧的铝製 I/O 外壳上。(这也是一张会砸死人的主机板。)


↑ CPU、RAM 与 VRM。


↑ 高墙 VRM 后方的散热风扇。


主机板右下角则有 6 个 SATA 6Gbps 连接埠(另外 2 个在主机板底部),以及 2 个 USB 3.2 Gen 1 扩充针脚。而在下方 USB USB 3.2 Gen 1 旁的按钮是 Clear CMOS 方便玩家超频、除错使用。至于晶片组散热片,除了有立体的齿轮造型外,也直接以风扇提供主动散热。


↑ 主机板 SATA、USB 3.2 Gen 1。


主板下半,有着 3 根 PCIe 4.0 x16 插槽,并可运行在 3 卡 x16/x16/x16 的模式,而插槽也具备金属强化,提升插槽的耐压与强度。

至于 M.2 插槽,这次有块独力的散热片只需鬆开 2 颗螺丝就可移除,至于另 1 个 M.2 插槽,则要将上方的散热片都取下才能安装,而晶片组风扇的气流直吹在铝製鳍片上,大幅增加晶片组的散热效果。

在主机板底部,右起有着前面板针脚、电源、重开、Duebug LED、直立 SATA、USB 2.0、FAN 与 RGB/ARGB 等针脚。


↑ PCIe 插槽。


↑ M.2 插槽。


主机板后 I/O 採用一体式设计外,具备天线、BIOS Flashback 按钮、PS/2,以及 4 个 USB 3.2 Gen 1、2 个 USB 3.2 Gen 2 和 1 个 USB 3.2 Gen 2x2 Type C,网路则是 1GbE + 2.5GbE RJ-45 连接埠,音效则以 7.1ch 3.5mm 连接孔和 S/PDIF 连接埠等。


↑ 主机板后 I/O。


ASRock TRX40 Taichi 主机板用料 / 全铝 VRM散热高墙连起 I/O 外壳

上述以聊到 TRX40 Taichi 大致的功能、规格与外观等设计,接着将背板、正面外壳与散热片移除,来检视主机板上还藏了什么好料。而在 VRM 后方的背板处,也贴有导热胶帮助该区域散热。


↑ 金属背板。


↑ TRX40 Taichi 主机板。


↑ 两侧记忆体各 2 相供电设计。


↑ CPU 上方 16 相供电设计,每相使用 Dr.MOS ISL99390,并採用倍相设计。


↑ VRM 后方的倍相晶片。


↑ CPU PWM 控制为 ISL69247;上方则是 Intel I211AT GbE LAN 网路晶片。


↑ ASM3242 USB 3.2 Gen 2x2 控制器。


↑ Dragon RTL8125AG 2.5GbE 网路晶片。


↑ 音效以 Realtek ALC4050H + ALC1220 晶片与 NE5532 Amplifier 搭配音效电容。


↑ Intel Wi-Fi 6 AX200 无线网卡。


↑ NUVOTON NCT6796D-R 环控晶片。


↑ BIOS Flash Back2 晶片与 IDT6V4 时脉产生器。


↑ TRX40 晶片组与 P13EQX16 ReDriver。


↑ VRM 散热器、晶片组散热器、M.2 散热片与金属背板。


ASRock TRX40 Taichi 配件一览 / Hyper Quad M.2 Card

配件方面,则有着说明书、光碟、SATA 线材、天线与 M.2 螺丝,以及这张 Hyper Quad M.2 Card,藉由 PCIe 4.0 x16 扩充 4 个 M.2 支援 PCIe 4.0 x4 NVMe SSD。


↑ 基本配件。


Hyper Quad M.2 Card 採用铝製外壳,搭配主动风扇替 SSD 散热,拆开外壳可见内部有着 4 个 M.2 插槽支援 PCIe 4.0 x4 NVMe SSD,并需要额外透过 6-pin 供电。

而且华擎也有提供专属的 QUAD M.2 CARD Utility 软体,可监控每颗 SSD 状况外,也可透过指拨开关,设定 Hyper Quad M.2 Card 的编号,让软体可正常判读。但由于测试时间过短,因此就只能先略过了。


↑ Hyper Quad M.2 Card。


↑ 内部具备 4 个 M.2 插槽。


ASRock TRX40 Taichi 点灯效果就提供给各位参考,玩家可透过 Polychrome RGB 软体来控制灯效,除了晶片组这区有 RGB 之外,主机板右侧也有着 RGB 灯效,可点亮主机的 RGB 信仰。


↑ ASRock TRX40 Taichi 灯效。


↑ 主机板侧面。


↑ 主机板侧面。


ASRock TRX40 Taichi BIOS 设定

BIOS 主选单有着详细的记忆体资讯,除了原有的 OC Tweaker 超频功能外,也支援 AMD Overclocking 的设定。

超频工具中,包含 CPU频率、电压与 DRAM 等超频控制,并包含 Infinity Fabric Frequency and Dividers 的设定,电压与调压补偿都可在这设定。


↑ BIOS 主选单。


↑ OC Tweaker。


↑ 超频电压设置。


↑ 进阶功能内有 AMD Overclocking。


↑ 板载装置设定。


↑ AMD Overclocking。


↑ H/W 监控中,可设定 MOS 与 SB 风扇的运作模式。


↑ 开机选单。


ASRock TRX40 Taichi 主机板效能测试

效能测试方面,则分别测试处理器、记忆体与整台电脑的性能,处理器使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并採用 Auto 设定与 8GB*4 DDR4-3200 记忆体,散热器则使用 ENERMAX LIQTECH TR4 240,并设定水泵、FAN 全速进行测试。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主机板:ASRock TRX40 Taichi
记忆体: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4 8GB*4-3200
显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统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电源供应器:Antec TruePower 750W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1903 64bit


CPU-Z 检视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处理器资讯,处理器代号 Starship,为 7nm 製程的处理器,有着 32 核心 64 执行绪;主机板使用 ASRock TRX40 Taichi,TRX40 晶片组;记忆体为 4 通道 8GB*4 DDR4 3200MHz;显示卡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 CPU-Z。


CPUmark99 测试,单看处理器的单核心执行能力,单核心的 IPC、时脉高即可获得相当高分。3970X 在单核效能有着 794 分的成绩。


↑ CPUmark99。


CINEBENCH R15 与 R20 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绘图性能。也是目前用来评比 CPU 运算性能常见的测试软体。

3970X 在 R15 版本测试可达到 CPU 7428 cb 的成绩,而提升渲染複杂度的 R20 版本,亦有着 CPU 16982 cb 的成绩;单核性能更有着 210 cb、514 cb 的成绩。


↑ CINEBENCH R15 与 R20。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3970X 完成运算需花费 29 秒即可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类似的 V-Ray Benchmark 同样可测试电脑的 CPU 对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速度,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3970X 完成运算需花费 21 秒即可完成渲染。


↑ V-Ray Benchmark。


POV-Ray 是一套免费的光线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来计算光影与 3D 影像的渲染。

3970X 有着 64 执行绪可达到平均 13986.2 PPS 的渲染速度,需要 18.7 秒完成渲染工作。


↑ POV-Ray。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记忆体使用 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4 8GB*4-3200 记忆体。搭配 TRX40 Taichi 有着记忆体读取 86461 MB/s、写入 87009 MB/s、複製 88973 MB/s、延迟 79.8 ns 的表现。


↑ AIDA64。


常使用的 WinRAR 压缩软体,此测试对于核心数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时脉高的处理器,因此 3970X 有着 22,004 KB/s 的处理速度。


↑ WinRAR。


7-Zip 压缩测试与之相对,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3970X 压缩评等为 157961 MIPS,解压缩 343766 MIPS。


↑ 7-Zip。


影音转档方面,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3970X 于 X.264 编码有着 73.6 fps 的运算性能,而 X.265 则有着 131.7 fps 的表现,没想到这代高核心数可让 X265 有这么高的效能,但也可能是笔者要更换影像转档的测试程式。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电脑整体性能测试,则以 PCMark 10 来进行,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

3970X 搭配 NVIDIA RTX 2080 Ti 获得了 7,376 分,电脑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着 10370 分,生产力则有 8876 分,在更需要 CPU 运算的数位内容创造获得 11833 分。


↑ PCMark 10。


游戏效能测试,搭配 NVIDIA RTX 2080 Ti 显示卡进行测试,而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中,物理 Physics 分数有着 24077 分;针对 DirectX 12 所设计的 Time Spy 测试,CPU 获得了 11538 分的成绩。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总结

ASRock TRX40 Taichi 以 ATX 尺寸给予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强悍性能,16 相供电、硕大 VRM 散热器,不仅让 32 核心的 3970X 效能全开外,想必未来迎接 64 核心的 3990X 也不成问题。

扩充上 3 个 PCIe 4.0 x16 与 2 个 Hyper M.2 插槽,再算上 Hyper Quad M.2 Card 扩充的 4 个 M.2 插槽,肯定能满足高阶用户的扩充需求,甚至以 4 个 M.2 SSD 进行 RAID 建立高速且大容量的储存池,做为多媒体档案编修、储存的资源库。

TRX40 Taichi 可轻鬆满足 ATX 尺寸、主流以上的 I/O 规格,对于需要多核效能的创作者,或者需要高 I/O 扩充、记忆体容量的用户,AMD 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与 TRX40 平台肯定能不负众望,成为 HEDT 的首选平台。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系列开箱测试:
寻觅对手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 3960X 处理器测试报告 / 刷新 HEDT 世界观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 开箱测试 / 重本全铝 16 相 5 M.2 与 USB 3.2 2x2ASRock TRX40 Taichi 主板开箱测试 / 全铝散热 M.2 2+4 扩充卡与 USB 3.2 2x2尊爵黑 GIGABYTE TRX40 AORUS XTREME 直出 16 相供电 散热装甲 双 10GbE 超旗舰

来源: ASRock TRX40 Taichi 主板开箱测试 / 全铝散热 M.2 2+4 扩充卡与 USB 3.2 2x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