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速传说IntelCorei9-10900K与i5-10600K测试报告新十代极致全核极低延迟

导读 背水一战,第 10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处理器,让主流电脑平台上至 10 核心 20 执行绪,有着最高 5 3GHz 的 Thermal Veloci


背水一战,第 10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处理器,让主流电脑平台上至 10 核心 20 执行绪,有着最高 5.3GHz 的 Thermal Velocity Boost 愿景,以及全线产品「超执行绪 H.T.」开放,无疑是希望在入门 i3、主流 i5、i7 与高阶 i9 产品能够全面迎击 Ryzen 的攻势;而这次新十代,是否能凭着极高时脉、极低延迟保住最速之名,这次 5 颗处理器捉对厮杀,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呢!


第 10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处理器:上至 10 核、5GHz 起与全线超执行绪 On

这一代处理器对于玩家的重点大致可条列为 3:

上至 10 核心 20 执行绪的 i9-10900 / K / KF / F 系列,以及最高 5.3 / 4.9GHz 的高时脉。全线 i3、i5、i7 至 i9 都具备「超执行绪(HT)」功能,i5 与 i3 效能对比上代有着明显提升。处理器更新 LGA 1200 脚位,不支援既往主机板,需搭配 Intel 400 系列晶片组之主机板。


除此之外,针对超频玩家增加「Per-core HT」开关功能,可针对处理器的特定核心关闭 HT,以及支持 PEG / DMI OC 功能;另一方面,这代处理器的裸晶高度下修,也就是透过较薄的晶片(Die)搭配较厚的 HIS(集成散热器,或称做处理器表面的金属盖),让处理器有着更好的热传导(散热)能力。


↑ 超频功能增强。


↑ 为了更好散热,降低裸晶厚度达到更好的热传导效率。


简单来看 i9-10900 系列,为 10C20T 处理器,并有着一般含内显、F 无内显、K 超频含内显与 KF 超频无内显等版本,其中标为 K 系列的是 125W TDP 热功耗设计,因此时脉预设 3.7GHz、All Core 4.8GHz,并具备 All Core 4.9GHz 与单核心最高 5.3GHz 的高时脉设定,至于非 K 则是 65W TDP,时脉也下修许多。

同样的 i7-10700 系列则是 8C16T 处理器,一样有一般含内显、F、K 与 KF 等版本,K 系列同样 125W TDP,时脉预设 3.8GHz、All Core 4.7GHz,同样非 K 下修至 65W TDP 时脉也同样降低。


↑ 第 10 代 Intel Core i9、i7 处理器规格。


主流、入门的 i5(6C12T)与 i3(4C8T)同样的规则,不过这次 i3 不提供 K 系列处理器,而 I5-10600 除了含有 K、KF 超频处理器外,还有 i5-10500、i5-10400 等不同时脉与价位可选;至于 i3 则有 i3-10320、i3-10300 与 i3-10100,同样差异都在时脉与价格。


↑ 第 10 代 Intel Core i5、i3 处理器规格。


LGA 1200 脚位 Z490 专板 主流入门板将晚 7 天

首波搭载的 Z490 主机板,已经在 4/30 揭晓各家主流款式,而这代 Z490 主机板,整体规格上并无太大升级,主要是 CPU 脚位更新至 LGA 1200,不相容既往处理器,而 CPU 同样维持 16 条 PCIe 3.0 x16 通道,并可分为单显卡 x16、双显卡 x8/x8,或者是单显卡 x8、双 PCIe 3.0 x4 SSD,但最终这选择权在于主机板商。

从 CPU 连至 PCH 的通道维持在 DMI 3.0 x4 不变,而 PCH 提供的扩充能力也差不多,24 条 PCIe 3.0 通道、6 个 SATA 连接埠,而这次 USB 原生 6 个 USB 3.2 Gen 2,但最终 USB 数量一样是依据板子而定。


↑ Z490 晶片组规格。


另一方面 PCIe 4.0 Ready 这件事,之所以会在 10 代被不少板厂当作一个行销重点,主要在于上述 Z490 对 I/O 的更新并无实质亮点,再加上 CPU 脚位更新至 LGA 1200 后,少说同脚位 2 世代的 Intel 规划与已经先曝光的 Rocket Lake 资料,都已间接证实了这件事。

因此不少 Z490 主机板在设计之初,除了在 SA、IO 供电补齐未来所需,也针对第一根 PCIe x16 插槽与额外準备一个直通 CPU的 M.2 NVMe 插槽,藉此达到未来 PCIe 4.0 Ready 的美梦。

但是,未来也将会有 Z590 主机板,届时有更完整的 I/O 升级与 PCH 通道提升,而这时 Z490 只剩下降价的优势,就看各位玩家怎么选择啰!


预设 PL1 PL2 Turbo 功耗上限、时间限制需注意!

不过在开始测试前,先以主机板 Auto 预设下衡量基本效能,却发现处理器虽可 Turbo 至全核 4.9GHz 运行,但约运行 1 分钟左右就会自动降频掉到 4.2GHz,但是这测试过程 CPU 温度仅 80°C 左右,并无达到自动降频的标準。

在散热条件足够的状况下,仅只有主机板的预设功耗限制这问题,这功耗限制从 Z390 就已存在,只不过当时 i9-9900K 关闭限制与预设差异不大而没被注意;这代 Intel 同样「建议」主机板厂商,设定了「功率限定」参数,在 BIOS 当中可找到以下设定项目:

Current Long Duration Package Power Limit(PL1)Current Package Power Limit Time Window(τ, Tau)Current Short Duration Package Power Limit(PL2)



↑ ASUS 功耗限制。


Intel 建议参数为 PL1 125、PL2 250、Tau 56,以往 PL1 与 PL2 是限制 CPU 在短时间负载与长时间负载下最高的功耗上限,而 Tau 时间限制则是当 CPU 超过 PL1 功耗限制后,Turbo 机制会运行 56s 秒的时间,随后即将时脉降至无 Turbo 状态。

这限制对于 10 核心的 i9-10900K 有着明显差异,预设下可达到全核 4.9GHz 运行,但时间一但超过就降至 4.2GHz 的时脉,可想而知整体功耗差异下也影响着效能。


↑ ASRock 功耗限制与 Dual Tau Boost 设定。


询问主机板厂商后,得到的回覆是:「针对自家高阶系列,都会将这限制关闭,确保能够获得最高的效能,而部分入门型号则会依据 Intel 建议值做为预设参数,但不论是 Z490 或之后的 H470、B460 等主机板,搭配 K 或非 K 处理器,都可自行调整这功耗限制功能。」。

换句话说,各位若选择 10 核心处理器时,若确定 CPU 散热与主机板 VRM 都有着足够的散热能力,以及至少 650W 以上的电供配置,则建议可至 BIOS 将功耗上限调高,才能解放完整的 10 核心预设 Turbo 效能。


↑ GIGABYTE Turbo Power 限制设定。


i9-10900K 与 i5-10600K 处理器效能、渲染测试

此次测试除了第 10 代 Intel Core i9-10900K 与 i5-10600K 外,也请到上一代 9 代 i9-9900K 来参战,而对手选择则是同样 6 核心的 Ryzen 5 3600X,但由于对手并无 10 核心选项,但考量到价位接近的情况下则以 12 核心 Ryzen 9 3900X 来做为比较的处理器。


↑ Intel 提供市售版 i9-10900K 与 i5-10600K 做为首波测试处理器。


基本效能测试第 10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使用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主机板进行测试,而 9 代 Core 处理器则是使用 ASRock Z390 Taichi 主机板,至于 Ryzen 则是使用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主机板,除此之外搭配 COSAIR DDR4 8GB*2 3200 记忆体、SSD 960 PRO 系统碟与 NVIDIA RTX 2080 TI 显示卡,散热器则是 NZXT X62 280mm AIO。

Intel 平台测试时都将功率限定功能关闭,确保 CPU 可达到最完整的预设 Turbo 效能。


↑ 测试之处理器与平台资讯。


CPU-Z 检视 Intel Core i9-10900K 与 i5-10600K 处理器资讯,代号 Comet Lake 的 14nm 製程处理器,这代 i9 有着 10 核心 20 执行绪、i5 则是 6 核心 12 执行绪,K 系列预设 125W TDP 热功耗设定,搭配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主机板测试,BIOS 已更新至 0508,记忆体则是双通道 DDR4-3200 8GB*2。


↑ CPU-Z Intel Core i9-10900K。


↑ CPU-Z Intel Core i5-10600K。


CPUmark99 简单的测试处理器的单核心性能、RAM 与时脉,通常单核心的 IPC、时脉高即可获得相当高的分数。

这效能毋庸置疑是 i9-10900K 夺得头筹,相对的即便 i5-10600K 也可在这项目赢过 3900X 与 3600X;单核、高时脉、低延迟还是 Intel 强项。


↑ CPUmark99,分数越高越好。


CINEBENCH R15,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这也是目前可快速评比 CPU 多核心运算性能的可靠测试软体。

多核心效能以 12 核心的 3900X 夺冠,而 i9-10900K 则以 2658 cb 紧追在后,更比上一代 i9-9900K 快上 24%。

只不过,6 核心的对比 3600X 反而赢过 i5-10600K 约 8% 的性能;单核心方面则大家相当。


↑ CINEBENCH R15,分数越高越好。


CINEBENCH R20,新版本採用更複杂的测试场景,其所需的渲染运算效能是 R15 的 8 倍,对于记忆体的使用量也是以往的 4 倍,因此新版本的 R20 分数并无法与 R15 进行比较,但相对 R20 也更适合用来测试 8 核心以上的处理器。

R20 测试同样的状况,3900X 最高、i9-10900K 次之,也就是说面对多核心攻势,Intel 架构上不比 AMD 这么有弹性,但除了 CPU 渲染外的电脑使用、游戏方面,则反而偏好 Intel 低延迟、高时脉的特性。


↑ CINEBENCH R20,分数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採用 Corona Renderer 1.3 渲染器进行测试,比较处理器的渲染速度与 Rays/s 的效能,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这测试反而 i9-10900K 缩短了 3900X 的差距,可见这时脉优势下,对于不同软体还是有着优势存在,而这也可从同样 6 核心的 i5-10600K 对比 3600X 证实,这项目反而是 Intel 处理器较快。


↑ Corona Benchmark,秒数越短越好。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开发,V-Ray 是基于物理法则所设计的光线渲染软体,而此工具可针对 CPU 进行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效能测试,CPU 评分以 ksamples 每秒计算数为单位。

这次测试结果则是回到 12 核稳赢 10 核的局面,而 6 核心效能则非常接近。


↑ V-Ray Benchmark,分数越高越好。


POV-Ray 则是另一套免费的光线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运算能力,来计算光影与 3D 影像的渲染。

这测试的状况与上述相同,面对 CPU 渲染还是核心多叫有优势,i9-10900K 紧追在 3900X 之后,而 6 核心比较反而还是 3600X 优于 i5-10600K。


↑ POV-Ray,分数越高越好。


Blender 是跨平台、开放源码的 3D 创作工具,支援着各种 3D 作业: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与 Motion Tracking 等。而测试,则以 Blender Benchmark 2.8.2 进行 Demo 专案的渲染工作测试。

测试运算时所花费的时间,以秒为单位时间越短越好,这测试结果也是一样 12 核心快过 10 核心,而这段 6 核心的比较则是 i5-10600K 与 3900X 处于伯仲之间、有高有低。


↑ Blender,秒数越短越好。


i9-10900K 与 i5-10600K 影片输出 H.264 / H.265 测试

对于入门处理器产品,除了基本文书工作、游戏外,对于影片剪辑多少都会有着需求,这段则以 Adobe Premiere Pro 进行测试,这套也是较多工作室、Youtuber 等影像工作者所使用的基本影片剪辑软体。

测试以公司拍摄的 1080p60 开箱影片、片长 10 分钟,以及之前 NVIDIA 提供的一段 4K24 来源的 3 分钟 MV,这 MV 加入较多的影像处理、特效与滤镜,因此相对需要一些 GPU 运算效能;测试输出转档时间,输出成 H.264 与 HEVC 等格式。

实际输出 1080p H.264 可见 i9-10900K 的效能靠着时脉提升不少,更是直接甩掉 12 核心的 3900X,但是当解析度上至 2160p 4K 时,由于运算量也跟着增加,因此还是回到 12 核赢过 10 核的局面。

至于 6 核心对决在输出测试上两者效能接近,但 3600X 还是快了几秒;换句话说,在 1080p 解析度下 Intel 可凭着高时脉优势获胜,但在高解析度运算量增加后,就难以单凭时脉获胜。


↑ Adobe Premiere Pro,秒数越短越好。


另一方面,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进行影音编码测试。测试结果雷同,X.264 下 i9-10900K 有着较好性能赢过 3900X,而 i5-10600K 也与 3600X 相当。

但在 X.265 编码下则是 3900X 快过 i9-10900K,而 i5-10600K 则与 3600X 平起平坐。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效能越高越好。


另一个 AMD 的主战场,照片转档则以 Lightroom Classic CC(8.2.1)版本测试,对 100 张 D750 拍摄的 RAW 档进行自动白平衡、自动设定、镜头校正等步骤后,输出 2048 长、300 DPI 的 jpg 影像并加注浮水印等操作。

这效能 3900X 与 3600X 逆天赢过 i9-10900K,反而 i9-9900K 还在快了点。测试时发现,Intel 处理器在 Lightroom 测试时,使用率上上下下呈现锯齿状,反观 AMD 平稳 100% 使用率直到转存完毕。

若各位是 LR 工作者,这下知道时间差异了吧!


↑ Adobe Lightroom,秒数越短越好。


i9-10900K 与 i5-10600K 电脑系统效能测试

记忆体测试则使用 AIDA64 进行,在同样 DDR4 3200 8GB*2 记忆体配置下,4 个平台的记忆体读写效能差不多,而 3900X 测出稍高一些的速度,而读取方面反而上代 i9-9900K 还比这两颗 10 代强。

记忆体延迟方面,还是优化最好的 i9-9900K 最初色,而刚推出的 i9-10900K 与 i5-10600K 搭配 Z490 主机板,看来还存在这优化空间,即便如此 AMD 平台的记忆体延迟性则是它的硬伤。


↑ AIDA64 记忆体速度越快越好。


↑ AIDA64 记忆体延迟越低越好。


WinRAR 压缩效能,则偏好 Intel 的高时脉与低延迟的效能,i9-10900K 强过 3900X,而 i5-10600K 则与 3600X 相当。


↑ WinRAR 压缩效能,越快越好。


另一套 7-Zip 压缩测试则可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因此 3900X 较高接着则是 i9-10900K,不过 3600X 在解压缩上小赢 i5-10600K。


↑ 7-Zip 压缩,越快越好。


电脑整体性能先以 PCMark 10 进行测试,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

从 PCMark 10 总分来看,这代 i9-10900K 与 i5-10600K 在时脉提升之下,纷纷赢过上代 i9-9900K,更别说比较的 3900X 与 3600X 了。

不过从细项来看,Productivity 反而是 i5-10600K 与 3600X 较强,换句话说若是文书、上网,这个 6C12T 就很够打了;而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反而是 i9-10900K 强于 3900X,意味着这测试项目还是偏好时脉高的处理器。


↑ PCMark 10,分数越高越好,


PCMark 10 Application 测试,则是以 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 与 Edge 等实际软体进行电脑生产力效能测试。

结果来看也是 i9-10900K 强于 3900X,而且上代 i9-9900K 反而在这项目较弱;但理性来看,这 5 颗处理器对基本 Office 应用来说,其效能都是绰绰有余,一般使用下难分难捨,但从测试工具来衡量来看,现阶段还是 Intel 整体优势强。


↑ PCMark 10 Application,分数越高越好。


SYSmark 2018 则是较多企业、OEM 与公家机关,在购买电脑时会参考的测试成绩之一,但相对一般用户相对少接触这套测试软体。SYSmark 2018 採用实际应用进行测试,分为 Productivity、Creativity 与 Responsiveness 三类。

使用的程式包含 Acrobat、FileZilla、Excel、PowerPoint、Word、Lightroom、Photoshop 与 PowerDirector 等,并以多程式开启的状态下进行视窗切换,来测试系统的反应速度,测试相对严谨但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测试时间。

测试结果与 PCMark 相当,i9-10900K 效能优于 3900X,而 i5-10600K 也凭着时脉、低延迟效能高于 3600X。


↑ SYSmark 2018,分数越高越好。


i9-10900K 与 i5-10600K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效能先以 3DMark 进行测试,这也是目前相当主流的游戏绘图性能测试工具,显示卡使用 RTX 2080 Ti 来比较不同 CPU 对于游戏绘图性能的差异。

整体效能来看,在 DX11 的 Fire Strike 测试上 i9-10900K 与 i9-9900K 相当,但物理效能则是 i9-10900K 与 3900X 相当;而 i5-10600K 则稍微小赢 3600X 一些。

而在 DX12 的 Time Spy 测试上状况差不多,i9-10900K 小赢 i9-9900K 并与 3900X 相当接近;而 i5-10600K 同样小赢 3600X 一些。不过若是单纯 CPU 效能,则是 i9-10900K 更佳出色。


↑ 3DMark,效能越高越好。


7 款游戏效能测试,分别使用《火线猎杀:绝境》、《战争机器 5》、《古墓奇兵:暗影》、《全境封锁 2》、《边缘境地 3》、《碧血狂杀 2》与 《刺客教条:奥德赛》。前几款效能并不会吃太多,而后 4 款 AAA 游戏,相对在效能上则需要更多。

测试都以 1080p 解析度与游戏最高预设设定进行 In Game Benchmark 测试。

《火线猎杀:绝境》、《战争机器 5》与《古墓奇兵:暗影》,这三款游戏都是 Intel 效能较为出色,i9-10900K、i9-9900K 与 i5-10600K 平均效能相当并都赢过 3900X 与 3600X,差距约在平均 20 FPS 以内。

而《全境封锁 2》与《边缘境地 3》测试,5 颗处理器效能落差在平均 5 FPS 以内,因此这两款游戏可以说是 Intel 与 AMD 平手。

至于吃效能的《碧血狂杀 2》与 《刺客教条:奥德赛》,则是同样由 Intel 平台效能最好,但平均 FPS 差异不大的状况。


↑ 游戏测试,FPS 越高越好。


i9-10900K 与 i5-10600K 温度与功耗测试

压力测试方面,测试都使用 NZXT X62 280mm AIO 水冷散热器,在待机温度下 Intel 平台相对温度较低且省电。

AIDA64 压力测试,相对贴近一般电脑使用状况,这次 i9-10900K 在全核 4.9GHz 下,温度还比 i9-9900K 要低,而且 i5-10600K 更比 3600X 低了更多。

而在更狠的 Prime95 v29 测试下,i9-10900K 同样全核 4.9GHz 无 AVX Offset 设定下,压在 87°C 的温度,比起上代 i9-9900K 4.7GHz 的时脉还要好压。

不过 AMD 採用 Precision Boost 2 的自动超频机制,在压力测试时自动降频至 37-38x,因此温度表现上更低。


↑ 温度测试。


功耗方面,14nm 的硬伤 Intel 还是要一肩扛起,在解除功耗限制后,i9-10900K 全核 4.9GHz 电脑整机功耗最高测到 400W,而 i5-10600K 最高则高于 3600X 约 50W 左右。

总之,这代 Intel 处理器,不仅时脉提升、温度更低,即便温度守住了但功耗还是个 14nm 的硬伤。


↑ 功耗测试。


10 核 5.2GHz i9-10900K 与 5.1GHz 的 i5-10600K 手动超频测试

手动超频方面,这代全核 5GHz 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这代超频基準线应该是在全核 5.2GHz。手上这颗 i9-10900K 体质算是一般般,全核 5.2GHz 电压要下 1.48V 才能通过 Intel XTU 6264 分以及 Cinebench R20 6620cb 测试,而测试时 CPU 温度最高来到 89°C。

眼见这温度还有点空间,但那怕上至 10 核心 5.3GHz 时即便电压下到 1.5V 也无法稳定通过测试。

而 i5-10600K 相对体质在差一些,全核 5.1GHz 电压 1.4V,可通过 Intel XTU 2730 分以及 Cinebench R20 3913cb 测试,而测试时 CPU 温度最高来到 81°C;同样想超至 5.2GHz,电压节节上升也不见能稳定过测。

可见这代应该是 5.2GHz 起才能体质好坏的分水岭;但由于 K 系列预设 All Core Turbo 相当高的情况下,一般玩家即便不用特别设定,也能获得相当不错的效能,若不在意功耗把 BIOS 当中的功耗限制关闭,即可获得完整的多核心 Turbo 效能。


↑ i9-10900K All Core 5.2GHz OC。


↑ i5-10600K All Core 5.1GHz OC。


总结

一连串的测试之下,可见第 10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凭藉着高时脉、低延迟的特性保有着最速游戏 CPU 的宝座,而这代除了时脉提升之外,温度更比上代好压制,i7、i9 搭配 240mm AIO 或以上之水冷散热器,即可获得相当不错的全核心表现,更别说 i5 温度表现更是出色。

精湛的 14nm 工艺让时脉更高、温度控制更出色,但难免的功耗硬伤势必比对手在高一些,现阶段也只能硬扛了;或者就把功耗限制打开(摊手)!

面对 AMD 的多核之争,Intel 在同核心下保有着不错的优势,对于一般电脑使用、电竞游戏表现都更出色,倘若最后台湾售价能与对比的处理器相当,那这代 Intel 的优势也会更大。

只不过在这代升级 CPU 脚位的用处实质不大,倘若这代脚位维持在 LGA 1151,让 10 代 i5、i3 既可搭配 B460 也可选 B360 主板创造性价比,这反而才是玩家乐见,但这也只是笔者的拙见、木已成舟。

搭配 10 代处理器的首波上市的 Z490 主机板,属于可超频的板子,在加上 10 核的效能与诸多未来规划之下,板子的价位势必比上一代 Z390 高出许多,若不超频的玩家建议可等 5/27 号解禁的 B460 与 H470 主板,届时搭配上相对能保有更好的性价比。

Intel 新十代 Core 处理器,更高时脉、极低延迟,电竞游戏 i5 起,影音剪辑、修图输出与游戏直播 i7、i9 效能更胜。

来源: 最速传说!Intel Core i9-10900K 与 i5-10600K 测试报告 / 新十代 极致全核 极低延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