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泰BiostarRACINGB550GTQ中阶晶片组定位有着顶规供电设计搭配次世代APU的最佳主板

导读 在 AMD B550 晶片组解禁后,BIOSTAR 也端出了对应的主机板来应战,这回所要介绍的 RACING B550GTQ,在记忆体插槽上具备四条 DIMM


在 AMD B550 晶片组解禁后,BIOSTAR 也端出了对应的主机板来应战,这回所要介绍的 RACING B550GTQ,在记忆体插槽上具备四条 DIMM 的设计,并且后端内显影像输出还拥有着相当齐全的 DVI、HDMI、DP 这三个介面,后 I/O 在 USB-C 的部分与 USB 3.2 Gen2 当然也都具备。

除了这些相对平凡的特色以外,与众不同的是在 CPU VRM 上,这张板子特别强调了 SoC 部分的供电,相较于多数主机板在 SoC 方面并不是这么重视,Biostar RACING B550GTQ 这张板子上在 SoC 的部分用上了高达四相的供电,相信绝对是当前搭配下一代 4000 系列 Zen2 APU 的最佳主机板选择。

产品规格一览 :
尺寸:M-ATX (24.4 公分 x 24.4 公分)
支援处理器类型:AMD Ryzen 3rd
处理器脚位:AM4
晶片组:AMD B550
记忆体:4 x DIMM, MAX 128GB
扩充插槽:1 x PCIe 4.0 x16 (x16 by CPU)、2 x PCIe 3.0 x1、1 x PCIe 3.0 x16 (x4)
储存埠:6 x SATA 6Gb/s、1 x M.2 Max Type 2280 (by CPU PCIe 4.0 x4 & SATA)、1 x M.2 Max Type 2280 (PCIe 3.0 x4 & SATA)
有线网路:Realtek RTL8118AS
音讯:Realtek ALC 1150 Audio Codec
后方 USB 埠:4 x USB 3.2 Gen 1 (Type-A)、1 x USB 3.2 Gen 2 (Type-A)、1 x USB 3.2 Gen 2 (Type-C)、2 x USB 2.0
前方 USB 埠:1 x USB 3.2 Gen 1 19 Pin 前置插座、2 x USB 2.0 9 Pin 前置插座


Biostar RACING B550GTQ 外观 : 厚实后 I/O 盖板、M.2 皆具备散热片

在外观方面,RACING B550GTQ 採用了正方形的 M-ATX 规格,散热片涵盖 CPU VRM VCore 的部分,并且在本体散热片上方还有与后 I/O 一体式的 RGB 盖板,后 I/O 挡板也是採用一体式的,更方便玩家们的组装。此外在两个 M.2 上方也都具备散热片,并且也能够完全单独拆下,不会因为使用了已经既有散热片的 M.2 SSD 而面临无法安装的问题。




↑ 外包装正反面一览。


RACING B550GTQ 主机板具备两根 M.2 插槽,皆相容 SATA / PCI-E,其中第一根由 CPU 拉出,因此搭配 Zen2 CPU 即可拥有 PCI-E 4.0,以及 6 个 SATA 插槽,另外两根长度为 x16 的插槽皆採用具备金属防护装甲插槽设计。


↑ 主机板外观。


↑ PCI-E、M.2 位置特写,两根 M.2 上方具有散热片。


散热片特写,CPU VRM 的 VCore 部分覆盖有厚实的黑色散热片,并且与后 I/O 的上盖饰板外观相衬。


↑ CPU VRM 散热片特写。


↑ FCH 散热片特写。


↑ 后 I/O 的上盖饰板上方还可发出灯效。


RGB Header 共有 1 个 +12V RGB 4-Pin 与 2 个 +5V ARGB 3-Pin。


↑ RGB Header 特写,皆位于 CPU 右上方的位置。


后 I/O 一览,共计两个 USB 2.0、四个 USB 3.2 Gen 1、两个 USB 3.2 Gen 2 (Type-C、Type-A 各一),此外还有键鼠的 PS/2,影像输出包含 DP、HDMI、DVI,以及有线网路与音效输出孔位。


↑ 后 I/O 一览,USB 3.2 Gen 2 Type-A 的位置位于 Type-C 上方,没有用其他特别的颜色区别确实较为可惜,此外虽然官网并无特别强调,但内显 HDMI 的部分经过使用 R5 3400G 实测可支援 HDMI 2.0 (4K/60p) 的规格。


配件部分,包含基本的说明书、光碟、4 条 SATA 线材。


↑ 配件一览。


Biostar RACING B550GTQ 用料一览 : 6+4 相供电、高整合 DrMOS 元件搭载、次世代 APU 好伙伴

前面已讲解 Biostar RACING B550GTQ 大致上的规格、外观等设计与特色,接着我们将散热片移除,以进一步分析主机板上的用料与电路等细节。




↑ 散热片移除后,主机板正反面一览。


Biostar RACING B550GTQ 在主要的供电配置方面算是有着相当程度的增进,相较于映泰在以往主机板相对其他厂商较不爱使用高整合的 DrMOS 元件,这回在这张 RACING B550GTQ 终于採用了整合上下桥与 Gate Driver 的 DrMOS 料件,此外正如标题与前言所说,供电方面特别在 SoC 的部分以 Doubler 实现 4 相供电,这样的配置在诸多 B550 主机板上实属少见,相信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加完美的应付未来无论是 CPU 或内显性能更为强大的 Zen 2 4000 系列 APU。

配置方面,在 VCore 与 SoC 上各採用 6+4 相的设计,PWM IC 为先前已收购 Intersil 的 Renesas RAA229004,VCore 与 SoC 的部分皆採用 Renesas ISL99390 DrMOS,每颗常温下的 Continuous Current 规格高达 90A,且后方皆串接 0.22 μH 的电感。VCore 每相一组 ISL99390FRZ 且 PWM 讯号皆由 RAA229004 输出,SoC 则是自 RAA229004 输出两相 PWM 讯号,再藉由 Renesas ISL6617A 倍相器转出总共四相 PWM 讯号,每相为一组 ISL99390BFRZ。

在电容方面,前后端输入输出滤波皆採用钰邦 APAQ 5Khrs 寿命的製品,带给玩家最优质的寿命保障。


↑ 相关供电布局一览。


↑ 供电元件特写。


CPU EPS 特写,採用 4 + 4 Pin 设计。


↑ CPU EPS 插座特写。


记忆体供电方面,主要 VDDQ 採用 1 相供电,PWM 与 Driver 的部分採用 Anpec APW 8828,MOSFET 则是皆採用 SM4337NSKP,1H1L 配置,电容一样採用钰邦 5K 固态电容。VTT 则是採用 RICHTEK RT9045 LDO 方案,位于 ATX 20+4 Pin 旁。VPP 位于插槽右方处,採用 ANPEC APL5933C LDO 方案生成。


↑ DRAM VDDQ。


↑ DRAM VTT。


↑ DRAM VPP。


有线网路晶片採用 Realtek RTL8118AS,并且在后方搭配 SUPERLAN 数据汞以避免突波造成后端晶片的严重损毁。


↑ 有线网路相关电路一览。


↑ 环控晶片採用 ITE IT8625E。


音效方面,採用 Realtek ALC1150 音效晶片,并搭配日系 CHEMICON 音效专用电容。




↑ 音效布局 / 元件一览。


↑ 在 RGB LED 方面採用两枚 Elan eKTF5832 8-bit 微控制器进行控制。


为了确保讯号可靠性,后方两个 USB 3.2 Gen 2 採用两枚 OnSemi NB7NPQ1102M 做为 ReDriver IC,其中一个 USB Type-C 也具备祥硕 ASM 1543 作为 CC 逻辑控制器。


↑ OnSemi NB7NPQ1102M。


↑ ASMedia ASM 1543。


BIOS SPI Flash 採用 Winbond 25Q256JWEQ,单颗容量为 32 MB,一旁具备 JSPI1 Header 可以在需要使用实体烧录机烧录 BIOS 时直接以杜邦线连接,而不必以夹子或是用热风枪吹下晶片才能进行烧录。


↑ Winbond 25Q256JWEQ BIOS 晶片。


PCI-E 通道切换器採用 Diodes PI3DBS16412 位于背面,毕竟是为了下方自 FCH 拉出的相关接口所设置的,因此使用 Gen3 规格即可。


↑ Diodes PI3DBS16412 PCI-E LAN SWITCH。


↑ AMD B550 FCH 晶片组与其供电电路特写,由于本次拿到的是 press sample,因此使用的是 ES 版本,正式上市的版本将都会採用正式版。


Biostar RACING B550GTQ BIOS 介绍 : 操作直觉、功能多样

Biostar RACING B550GTQ 的 BIOS 同样分成简单模式与进阶模式的设计,在简单模式下可以满足单纯仅需要调整开机顺序、载入 DRAM X.M.P 参数的入门玩家,进阶模式则是针对电压与频率有进阶调整需求的玩家进行相关设定,并且同时也具备直接自外部 USB 读取 BIOS 档案进行更新的 BIO-Flasher 功能。


↑ 简单模式一览,可针对一些简单的选项进行调整。


按下 F7 即进入进阶模式,其中 BIOS 的 Tweater 页面能够让玩家针对 CPU、RAM 等进行超频与电压调整的功能,玩家可依据需求来进行调整,另外用于风扇调整、RGB LED 的功能选项也在此处,分别为按下 F5 与 F6 启动 A.I FAN 与 Vivid LED DJ,开机顺序设定则是位于 Boot项目中。


↑ 进阶模式首页,左侧即可一览 CPU、RAM 的频率。


↑ Advanced 栏目中可以针对主机板许多内部的介面与外部设备进行调整,监控系统的 Hardware Monitor 也位于此处。


↑ PC Health。


↑ 手游模拟器玩家会需要开启的 SVM 模式也位于此处 CPU Configuration 栏位下。


↑ Chipset 项目,针对美国加州能源法规範的 CEC 2019 项目也为于此处,预设为关闭。


↑ 启动项目中可以调整开机顺序。




↑ 优化栏位则是调整各项频率与电压的位置。


↑ 储存&离开项目中可以将使用者的设定存成设定档。


↑ A.I FAN 风扇智慧调整。


↑ Vivid LED DJ RGB 灯效调整。


↑ BIO-Flasher。


Biostar RACING B550GTQ 软体介绍 : 轻鬆自订 BIOS 开机画面

Biostar RACING B550GTQ 同时也附加了许多额外的软体,让玩家们能够简单的在系统中进行有关功能的调整,除了基本的可查看相关参数、控制 RGB 等等的 RACING GT EVO,与可在系统下更新 BIOS 的 BIOS Update 以外,还有一个能够让玩家自定义 BIOS 开机画面的 BIOScreen Utility。
















↑ RACING GT EVO 能够查看系统相关资讯,设定 Vivid LED DJ RGB 灯效、A.I FAN、系统参数监控等设置。


↑ BIOS Update Utility 可以直接在系统中更新与保存 BIOS。




↑ BIOSCreen 则是可以让玩家自定义 BIOS 的开机画面。


↑ BIOSCreen 实际效果。


Biostar RACING B550GTQ 效能测试 : Zen 2 最佳搭档

效能测试方面,处理器使用 AMD Ryzen 7 3800X 这颗定位于中高阶的 CPU,毕竟笔者前述提及的 Zen 2 的 4000 系列 APU 估计得等上好一阵子才会正式上市,自然只能使用当前可用的 CPU 进行测试。设定上採用记忆体内建的 XMP Profile : DDR4-3600 MHz CL14,并搭配 AMD RX5700XT 显卡与 360mm 的水冷散热器。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yzen 7 3800X
CPU 散热器:Corsair H150i PRO RGB 一体式水冷
主机板:Biostar RACING B550GTQ
记忆体:TEAM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3600 8Gx2 C14
显示卡:AMD Radeon RX 5700 XT 公版
系统碟: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M.2 1TB
电源供应器:Antec HCP-850 PLATINUM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首先先测试 PCI-E 4.0 的部分,毕竟 B550 本身并不自带 PCI-E 4.0 的相关通道,因此所有 PCI-E 4.0 的功能都是由 CPU 的通道所拉出,实际测试 AMD RX5700XT 显卡、CORSAIR MP600 SSD (本身皆支援 PCI-E 4.0),两者插入第一条 M.2 与 PCI-E x16 插槽时,都可在 PCI-E 4.0 下正常运作。




↑ AMD RX5700XT、CORSAIR MP600 实际运作情况。


此外虽然外盒上有写着不支援 Ryzen 3000 系列的 APU,但笔者实际安装同样也能正常支援,唯独日后 BIOS 更新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支援则无法保证,内显 HDMI 版本虽在产品规格中并无提及,但实际经笔者测试可达 HDMI2.0、4K60P 的输出规格。




↑ 实际安装 Zen+ 架构的 R5 3400G APU,目前一样也能正常支援,此外 R5 3400G 本身并无 PCI-E 4.0,因此可以看到 M.2 SSD 的部分是运行于 3.0 的速度,另外 HDMI 部分也有支援 2.0 版本。


CPU-Z 一览,可一览平台资讯,处理器为 AMD Ryzen 7 3800X,代号 Matisse,採用 7nm 製程,有着 8 核心 16 执行绪;主机板使用 Biostar RACING B550GTQ;记忆体为双通道 8GB x2 DDR4 3600MHz;显示卡搭配 AMD Radeon RX 5700 XT,另外也有内建 CPU Benchmark。


↑ CPU-Z Benchmark,单核 537.7 分,多核 5608.6 分。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一览,记忆体使用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3600 8G 记忆体两条,并且开启 X.M.P。


↑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记忆体读取 51903 MB/s、写入 28745 MB/s、複製 49514 MB/s、延迟 67.4 ns 的表现。


CPUmark99 测试,主要测试处理器单执行续的运算能力,分数为 798 分。


↑ CPUmark99 单核效能。


CINEBENCH R15 与 R20 是基于以 CPU 进行图像渲染,衡量 CPU 效能的测试项目,3800X 在 R15 版本测试可达到 2150 cb 的成绩,而提升渲染複杂度的 R20 版本更有着 4912 pts 的成绩;单核性能则分别为 209 cb、513 pts。


↑ CINEBENCH R15 与 R20 测试。


7-ZIP、WinRAR 以多核心进行压缩与解压缩性能测试,性能分别为 80638 MIPS 与 23752 KB/S。


↑ 7-ZIP 20.00 alpha 效能测试。


↑ WinRAR 效能测试。


Corona Benchmark、V-Ray Benchmark 两者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并以完成时间、单位时间渲染量为评比指标。


↑ Corona Benchmark,总花费时间为 106 秒。


↑ V-Ray Benchmark,性能为 13769 ksamples。


影音转档方面分别採用 X264 与 X265 FHD Benchmark,3800X 于 X264 项目中有着 55.75 fps 的表现,而 X265 则有着 42.28 fps 的表现。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PCMark 10 Extended 主要以衡量整机整体的性能作为综合评估标準的测试,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使用情境,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 LibreOffice 进行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进行测试,Gaming 方面就是以 3DMark 的内容进行。

3800X 搭配 AMD Radeon RX 5700 XT 获得了总分 8824 分,电脑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着 10624 分,生产力则有 8243 分,在更需要 CPU 运算的数位内容创造项目获得 9598 分,游戏方面则是获得了 19493 分。


↑ PCMark 10 Extended 详细分数一览。


游戏效能方面以 3DMark 进行,搭配 AMD Radeon RX 5700 XT 显示卡进行测试,在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中,物理 Physics 分数有着 23310 分;针对 DirectX 12 所设计的 Time Spy 测试,CPU 获得了 10244 分的成绩。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Biostar RACING B550GTQ 心得结论 : 供电设计优异,强化 SoC 设计,中阶晶片组首选

这回 Biostar 推出的 RACING B550GTQ,整体来说最大的特色当然就是如我们前述所说,在 CPU VRM 方面特别针对 SoC 的部分做出强化,高达 4 相与四枚 PowerStage 元件的设计在定位为主流的 B550 晶片组自然是相当突出且少见。此外每相都採用了多数普遍仅在高阶晶片组定位上会见到,每颗在常温下的 Continuous Current 可达到 90A 的 Renesas ISL99390 DrMOS 元件,供电设计上可以说是相当豪华。

当然,毕竟现阶段 Zen 2 APU 尚未上市,但以这样的 VRM 来看,纵使 VCore 一样也给予 6 相以 ISL99390 组成的供电设计,就算是搭配顶规的 R9 CPU 相信一样也是游刃有余,如果用户希望选择一张中阶晶片组定位,却有着相当优质的 CPU VRM 设计,甚至打算为日后 Zen 2 APU 做出最精良的超前部属,这张 Biostar RACING B550GTQ 绝对是这代 B550 晶片组主机板的最佳优质首选。

来源: 映泰 Biostar RACING B550GTQ / 中阶晶片组定位有着顶规供电设计、搭配次世代 APU 的最佳主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