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电竞笔电大更新,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笔电 GPU 大军正式推出,也让众多笔电厂商大动作更新旗下产品,MSI 薄型电竞笔电「GS
电竞笔电大更新,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笔电 GPU 大军正式推出,也让众多笔电厂商大动作更新旗下产品,MSI 薄型电竞笔电「GS66 Stealth」也换上 GeForce RTX 3080 笔电 GPU,再加上 Max-Q 设计下具备 NVIDIA 众多新技术,像是 Advanced Optimus、Dynamic Boost 2.0 与 Resizable BAR 等技术,更升级至 2K QHD 解析度,也意味着电竞笔电也将升级至 1440p 游戏体验,最终 RTX 30 系列笔电创作、游戏效能是否够玩 AAA 光追游戏,这就一边说明技术一边测给大家看了。
GS66 Stealth(NVIDIA 测试版)规格
系统:Windows 10 Pro 20H2
处理器:Intel Core i7-10870H 8C16T 2.2-5.0GHz 35-45W
晶片组:Intel HM470
记忆体:DDR4-3200 8GB*2
绘图晶片:独显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Max-Q 16GB GDDR6、内显 Intel UHD Graphics
显示器:15.6\" QHD (2560x1440) 240Hz IPS
储存系统:1 x M.2 SSD WDC PC SN730 1TB SSD、1 x M.2 PCIe x4
I/O 连接埠:1 x Thunderbolt 3 Type-C(USB / DP / PD)、1 x USB3.2 Gen2 Type-C、3 x USB3.2 Gen2、1 x RJ45、1 x HDMI(4K60Hz)、1 x 3.5mm 耳机孔
音效:2 x Duo Wave Speaker
网路:Killer Gb LAN、802.11 ax Wi-Fi 6 + Bluetooth v5.2
摄影机:HD 720p30fps、IR Camera
电池:99.9Whr Battery
变压器:230W
尺寸:358.3 x 248 x 18.3-19.8 mm
重量:2.1 kg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笔电 GPU 更新
改朝换代电竞笔电迈入 1440p 游戏体验,或许有玩家会觉得目前笔电市场也不少 2160p、4K 萤幕的选择,但从电竞笔电角度来看,由于笔电 GPU 受限于体积、散热与功耗,相对无法满足 4K 游戏效能,因此电竞笔电主要都以 1080p 萤幕、高更新率的面板为主,2160p 则是额外的规格选择。
但在今年电竞笔电更新的趋势中,可见厂商纷纷导入 QHD、2K 1440p 解析度的面板,无疑是在效能足够的情况下,适时后让玩家有着更高解析度的 1440p 游戏体验。
NVIDIA 今年初首推 3 款 GeForce RTX 30 系列笔电 GPU,包含旗舰款 RTX 3080、高阶 RTX 3070 与目前入门款 RTX 3060 笔电 GPU,同样採 8nm 製程、Ampere 微架构,在 CUDA 核心效能提升下,也升级第三代 Tensor Core 与第二代 RT Core 核心。
笔电 GPU 的规格都有些调整,像是 RTX 3080 有着 6144 个 CUDA 核心、1.71GHz 加速时脉,并提供 16GB 与 8GB GDDR6 的规格;RTX 3070 则是 5120 个 CUDA 核心、1.62GHz 加速时脉与 8GB GDDR6 记忆体;RTX 3060 则有着 3840 个 CUDA 核心、1.7GHz 时脉与 6GB GDDR6 记忆体。
↑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笔电 GPU 规格表。
而桌上型 RTX 30 系列所拥有的功能,RTX 30 系列笔电 GPU 也都具备,更有着第三代 Max-Q 笔电技术,包含 Dynamic Boost 2.0、WhisperMode 2.0、Advanced Optimus 与 Resizable BAR 等功能。
此次测试的 MSI GS66 Stealth 电竞笔电,包办上述所有 Max-Q 技术的笔电,但稍微可惜的是这规格并非一般市售版,主要原因可能在于 2K G-Sync 面板的关係,但也从这次测试报告中,可让玩家了解这些技术对于笔电的重要性,以及这次 RTX 3080 笔电 GPU 的创作、游戏效能。
MSI GS66 Stealth 电竞笔电开箱 囊括 RTX 30 新技术
薄型化电竞笔电 MSI GS66 Stealth,可说是最接近 NVIDIA 对于电竞笔电的想像,笔电厚度压在 19.8mm 以及约 16 吋的机身,线条俐落但简洁的造型设计,一致的低调黑色与犹如隐形般的龙盾设计,或许他不是最抢眼但也相当顺眼。
媒体测试版的 MSI GS66 Stealth 也包办了 RTX 30 与三代 Max-Q 的新技术,这台採用 Intel Core i7-10870H 8C16T 2.2-5.0GHz 35-45W 处理器与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Max-Q 16GB GDDR6 笔电 GPU,配置双通道 8GB DDR4-3200 记忆体。
↑ 低调的雾面黑与同色隐身的龙盾。
↑ 这代 GS66 机身约为 16 吋,但採用窄边框的 15.6 吋萤幕,使得机身比萤幕还多了一节。
↑ 15.6 吋窄边框的舒适视觉体验。
↑ 萤幕亦可 180° 掀开使用。
笔电键盘採用 SteelSeries 单键 RGB 键盘,在这笔电厚度下可给予不错的打字手感,并有着 1 倍大的方向键配置,而当按下 Fn Key 键时可搭配组合的按键则会显示红色背光,有着相当不错的提示作用,而键盘也可通过 SteelSeries Engine 3 软体自订键盘灯效、灯光。
但残念的是笔电电源按键共用键盘,虽然让笔电视觉、设计更佳一致外,但也多了误按、按错的可能,倘若能让电源键换上不同的键帽与开关(手感),势必能降低误按的问题。
↑ GS66 笔电键盘。
笔电 I/O 配置上也可见到 MSI 对于电竞的坚持,使用笔电必定要连接的 DC In、HDMI 则设置于笔电左侧,左侧还有着小型的散热孔、Thunderbolt 3 Type-C 与一个 USB 连接埠;笔电右侧则给予 RJ-45 网路孔、2 个 USB、1 个 USB Type C 与 3.5mm 耳机孔。
在这尺寸之下这 I/O 配置已相当完善,倘若能再将 RJ-45 设置于左侧就完美了。
↑ 笔电左侧 I/O。
↑ 笔电右侧 I/O。
笔电底部则在前、后与中央三点,透过橡胶垫替笔电止滑,同时也架高笔电底部增加散热气流,而笔电主要的 3 个风扇都位于网点开孔处,可见 GS66 主要透过底部进风,因此使用笔电时不要摆放在布垫、软性材质上,以免降低笔电进风量。
↑ 笔电底部。
GS66 Stealth 採用 Cooler Boost Trinity+ 散热设计,也是笔电少数配置 3 颗风扇的机种,在 3 扇、7 热管与 4 组散热鳍片出风设计下,可带给 GPU 与 CPU 不错的散热压制力,而 3 扇的调教下也可降低笔电游戏时的噪音值。
↑ Cooler Boost Trinity+ 散热设计。
此外,GS66 Stealth 给予不错的扩充功能,2 根 SO-DIMM 记忆体插槽,测试版使用 2 根 DDR4 8GB-3200 记忆体;储存面,一样给予 2 根 M.2 PCIe 2280 扩充,除了 1 根作为系统碟之外,还有着资料 / 程式安装碟的扩充空间。
↑ 2 根 SO-DIMM 插槽。
↑ 2 个 M.2 2280 插槽。
↑ 电池方面则配置 99.9Wh 51.2V 6578mAh 的电池。
2K 1440p 笔电萤幕升级 具备 Advanced Optimus 与 G-Sync 相容
媒测版与市售版最大差异就在于,这块 15.6 吋 QHD (2560x1440) 240Hz IPS 面板,带给笔电玩家 1440p 游戏体验,并具备 240Hz 的更新率与 Advanced Optimus 技术,可让笔电萤幕从混合使用切换至 NVIDIA GPU 独用,这意味着笔电萤幕也能开启 G-Sync 相容功能。
新的 QHD 面板色域与色深表现相当不错,游玩《电驭叛客 2077》与《碧血狂杀 2》时,都能感受到游戏世界的细腻与质感。
↑ 《电驭叛客 2077》游戏画面。
↑ 《电驭叛客 2077》游戏画面。
说道 NVIDIA「Advanced Optimus」技术,主要是帮助笔电依据应用程式,自动从整合图形(iGPU, 内显)切换至 NVIDIA GPU(独显),一般笔电在开启浏览器、Word 文书工作时,主要的图形与显示都交由内显负责,而在开启游戏或需要独立 GPU 运算的程式时,才将运算交给独显处理。
以往 NVIDIA Optimus 可大幅提升笔电的电池续航时间,但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笔电若设计 Optimus 模式就无法替主萤幕开启 NVIDIA G-Sync 功能,而以往 MSI 则透过「硬体切换」,藉由 Dragon Center 切换独显模式(重新起动笔电),才能让笔电能在 Optimus 与 G-Sync 模式间切换。
新版本 Advanced Optimus 技术,则可直接在「NVIDIA 控制面板」中切换内显或仅限 NVIDIA GPU 的模式,并省去以往需要重新开机的步骤,透过驱动即可自动切换,让笔电同时支援 Optimus 与 G-Sync 模式。
↑ NVIDIA 控制面板增加「管理显示模式」功能。
管理显示模式预设为自动,平时笔电会以 Optimus 模式为主,这时可见笔电萤幕是连接到 Intel UHD Graphics(内显),而当启动游戏或手动切换至「仅限 NVIDIA GPU」模式时,NVIDIA 控制面板则会提供完整的显示设定功能,而这时笔电萤幕也连接至 RTX 3080 笔电 GPU。
↑ 自动 Optimus 模式,笔电萤幕连接至内显。
↑ 仅限 NVIDIA GPU 模式时,笔电萤幕连接至 RTX 3080。
↑ NVIDIA 控制面板则有完整的显示设定功能。
GS66 Stealth 测试版使用的 QHD 2K 萤幕,更具备 NVIDIA G-Sync 功能,因此在切换至仅限 NVIDIA GPU 模式时,预设会开启 G-Sync 功能,只要游戏进入全萤幕模式,即可自动开启更新率同步 G-Sync 功能,实际以 NVIDIA 钟摆测试可见 G-Sync 功能启用,并有着相当顺畅的游戏画面呈现。
↑ 通过 Advanced Optimus 切换仅限 NVIDIA GPU,开启笔电萤幕 G-Sync 功能。
↑ G-Sync 功能设定。
三代 Max-Q: Dynamic Boost 2.0、安静模式 2.0 与 Resizable BAR
NVIDIA 在这代 RTX 30 笔电 GPU 更新当中,并没有强制要求笔电厂商标示 Max-Q 规格,採用 Max-Q 的机种是否会标示则由笔电厂商决定,主要原因在于笔电厂商可动态调整显卡功耗範围,以及 Dynamic Boost 2.0 的加持之下,也能让 Max-Q 的版本有着更高的效能。
但薄型化笔电(厚度 <= 20mm)採用 Max-Q 的 GPU,对上标準厚 24mm 的 Max-P 电竞笔电,在同样 GPU 之下效能还是存在差异,因此玩家在挑选笔电时,也要注意是要追求效能型的机种(MSI GE),还是薄型化的笔电(MSI GS),两者在体积、散热、功耗限制下势必存在效能差异。
↑ Dynamic Boost 2.0。
以目前手上的资料来看,RTX 3080 笔电 GPU 最大功耗会在 150W,而 Max-P 版本基本 115W 功耗範围、Max-Q 版本基本 80W 功耗範围,而 cTGP 範围则是交由笔电厂商自行调整,依据笔电的尺寸、散热能力、供电来微调 cTGP(可动显卡功耗範围)。
而 NVIDIA 的 Dynamic Boost 2.0(下表 PPAB),则是自动调整 CPU、GPU 与视讯记忆体之间的供电,让 GPU 能额外得到 15-20W 的供电,但这前提是游戏时 CPU 功耗要求不大的情况下,可挪用系统额外的功耗给 GPU 使用的状况。
笔电 GPU基本 TGPcTGP 範围PPAB 範围RTX 3080Max-P1153515Max-Q806520RTX 3070Max-P1151015Max-Q804020RTX 3060Max-P803515Max-Q605020